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学术头条:南极发现全球观星最清晰地点,澳大利亚命名百余“超能力”新物种,“地平线欧洲”大幅削减科研预算

分享到:
 Evelyn Zhang • 2020-07-30 21:00:35 来源:前瞻网 E20811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2

新冠

《Nature》:中国团队开发新冠疫苗,已在非人灵长类模型中证实预防潜力

近日,《自然》(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关于新冠疫苗的最新论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魏霞蔚研究员,逯光文研究员和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张康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研发团队开发出一款重组蛋白候选新冠疫苗。在非人灵长类等动物模型中完成的实验表明,这款疫苗能诱发强烈的针对SARS-CoV-2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和病毒中和抗体。

NEJM:新冠疫苗mRNA-1273在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具有显著抗病毒疗效!

2020年7月28日,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最新发表了生物制药公司Moderna参与研发的mRNA新冠候选疫苗mRNA-1273在恒河猴中的实验结果:在暴露于新冠病毒的恒河猴中,两剂mRNA-1273可以诱发强大的免疫反应,并快速控制恒河猴上、下呼吸道中的新冠病毒,对其提供快速保护,且肺部不会产生病理变化。

《自然·微生物学》:新冠病毒谱系或已在蝙蝠中传播几十年

日前,一项最新病毒学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或在40年至70年前从与之关系最紧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来,其意味着产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谱系,可能已经在蝙蝠中传播几十年了。这一报告发表于英国《自然·微生物学》杂志,报告表示,想要提前鉴定出有可能引发重大疫情的病毒非常困难,因此需要建有人类疾病实时监测系统。

新研究称:某些人或已在普通感冒后对新冠病毒产生免疫

近日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揭示了某些人已在普通感冒后获得了对新冠病毒的免疫能力。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这篇文章,介绍了针对COVID-19患者与未感染的对照组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某些得过普通感冒的人身上检出了针对SARS-CoV-2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科学家发现先前与其它冠状病毒有过接触的话,会让T细胞留下记忆,从而产生针对COVID-19的免疫应答。他们在 50% 健康受试者体内发现了针对SARS-CoV-2的特异性T细胞,这可能是研究参与者此前接触其它冠状病毒而留下的交叉性免疫反应的痕迹。

研究:新冠病毒通过气溶胶传播可能性极大,身高超1.8米人士受感染几率为两倍

来自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科学家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身高也可能会影响个体感染COVID-19(新冠肺炎)的风险。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调查了英国和美国的2000人。结果显示,COVID-19通过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极大,身高超过6英尺(约1.8米)的人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是普通人的两倍。但如果病毒仅通过飞沫传播,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JAMA:一个关键的遗传变异,或是年轻男性发展为新冠重症的“背后推手”

在JAMA的一项新的研究中,荷兰Radboud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们发现了一个编码病毒检测关键受体的基因变异,该受体称为TLR7。TLR7是一种检测病毒RNA的受体,导致通路的激活,并产生了干扰素。而干扰素应答不当,会与COVID-19的严重程度产生关联。TLR7基因变异的发现,为一些患者干扰素反应的减弱提供了一种机制。

新冠病毒容易“伤心”!75%以上康复者出现与心脏病发作相当的长期异常损害

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两项新的研究表明,一些新冠病毒幸存者遭受了长期的心脏损伤,可能是病毒侵入心脏造成的。它们表明,新冠病毒可能会给心脏造成持久的、危险的损害。德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从COVID-19康复的患者中,78%的患者的心脏结构发生了变化,100名幸存者中有76人出现了心脏病发作时心脏叶片受损的迹象。另一项同样在德国进行的研究发现,在感染COVID-19后死亡的人中,超过一半的人的心脏中存在高水平的病毒。

研究:高血糖加速特殊细胞中新冠病毒复制 并抑制T细胞抗病毒免疫

在近期的《细胞·代谢》上,巴西科学家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不少“傻白甜”的免疫细胞,可能会被新冠病毒利用:新冠病毒损伤肺部后,聚集到损伤部位的单核/巨噬细胞,可能会在高血糖环境下被新冠病毒利用,变成病毒“制造厂”!这项研究发现,由于肺部损伤导致的干扰素释放、高血糖影响等原因,单核/巨噬细胞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表达会升高,从而更容易被新冠病毒感染。

一项研究发现:治疗性抗体能降低仓鼠肺部新冠病毒量100倍

中国台湾台湾国家卫生研究院与国防医学院预防医学研究所共同合作研究发现,运用治疗性抗体治疗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经动物试验发现,仓鼠的体重、活动力不会因此降低, 肺部病毒量却大幅下降,治疗效果令人振奋。为延续上述重要的研究成果,中国台湾国卫院与国防医学院预医所将徵求具备抗体研发生产制造相关经验的上下游 厂商,协助进行后续的技术移转、商品化开发及临床试验等阶段 。

COVID19疫情引发严重心理疾病 55%的人表示健康状况有所恶化

7月29日,由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者们近日在《 PLOS ON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在澳大利亚COVID-19爆发高峰期间,成年人中出现了包括抑郁和焦虑症状在内的较高的心理困扰率。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了一项在线调查,调查了5070名澳大利亚成年人对疫情的心理健康反应,根据大多数参与报告者表示,在暴发期间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恶化,其中55%的人表示其健康状况有所恶化,而23%的人表示其状况已严重恶化。

美国Moderna新冠疫苗研制进入大规模人体实验阶段 三万名志愿者参加

美国新冠疫苗研制大规模人体实验近日展开,有3万名志愿者参与由生技药厂莫德纳(Moderna)与国家卫生总署(NIH)合作的这项实验,以测试疫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白宫抗疫小组成员福奇预测,研究人员也许能够在11月或12月,就判断莫德纳疫苗是否有效。为了证明莫德纳疫苗具60%有效性,这3万志愿者中需有约150人染疫。NIH院长弗朗西斯·科林斯(Francis Collins)称,目前已有15万人报名,但他们大部分不住在目前开展试验的地区。

工信部:中国已有13家企业陆续开展新冠疫苗产能建设

7月27日,工信部在年中的一次部门会议上强调,各地要做好疫苗规模化生产准备工作。会上获悉,截至7月23日,中国已有13家企业陆续开展了新冠疫苗产能建设,其中9家企业已经获批开展临床试验。其中,仅中国生物在北京、武汉两地建设完成的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年产能即达到2.2亿剂。

2

合肥大气环境探测与强光磁集成两大科学装置开始预研

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正在预研两个新的大科学装置。据介绍,这两个正在预研中的大科学装置是“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和“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前者的科学目标是建设全高程大气环境参数立体探测和云雾物理过程实验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相关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区域大气污染控制决策等提供重要科技支撑。后者的科学目标是建造以55T级混合磁体、36T级超导磁体为代表的具有世界最高磁场强度的系列稳态磁体装置,发展更为先进的强磁场下表征技术手段,进而落地应用。

中国科学家在南极“冰穹A”找到全球观星最清晰的地点

在地表观测恒星时,一大挑战是“视宁度”问题,即大气湍流对天文图像质量的影响。相比于其他中高海拔地区,南极高原的大气湍流较弱,因此视宁度可能更好。在一项发表于《自然》的最新研究中,国家天文台马斌团队就在南极发现了可能是地球上夜间观测恒星最清晰的地方。他们指出的地点是南极高原最高冰穹——“冰穹A”(Dome A),这里的夜间视宁度更低,观测效果比此前考虑的冰穹C更佳。同时,由于冰穹A上方的边界层较薄,在该位置建造望远镜的难度也更小。不过作者也指出,只有解决霜冻问题,才有可能真正在冰穹A选址建造望远镜。

全球变暖导致北极圈大变脸:“地狱之门”从窄沟变大坑

在俄罗斯西伯利亚,曾经是一条小沟壑的巴塔盖如今成为了宽约900米的巨型坑洞。这处塌陷是地球上最大的融冰地质结构,被当地人称为“通往地狱的大门”。据《科学》报道,今年6月,距离巴塔盖仅75公里的小镇上扬斯克的气温达到了38℃,这里是有人居住的最冷市镇之一。这是北极圈地区记录到的最高温度。7月,多名气象学家在联合发布的研究中指出,如果没有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这一创纪录的高温本不会出现。巴塔盖塌陷与北极永冻土有直接关联,是后者脆弱性的体现。

北极海水中首次发现一种新“永久化学品” 可能具毒性需上千年才能降解

最近,在对北极水域的观察中,研究人员发现了29种不同的PFAS在北冰洋流动,引发了对于北极生态环境的担忧。PFAS是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的缩写,是耐高温且不易降解的化学物质,可能导致癌症和体重增加,并影响生育力、儿童发育和免疫系统。由于这类物质难以降解,因此也被称为“永久化学品”。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在食物、饮用水以及许多水道中均被检测到。

英国神秘“巨石阵”从何而来谜底被揭开:建造者可能来自一个高度自治社会

本周三公布的一项研究发现,巨石阵中的许多巨石(被称为Sarsen)来自于25公里外的威尔特郡的西伍兹(West Woods),该地区是史前活动频繁的区域。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布莱顿大学自然地理学教授大卫·纳什说,他和他的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新的技术来分析这些高达9米、重达30吨的Sarsen石。他们首先使用便携式X射线分析岩石的化学成分,其中99%是二氧化硅,但也含有其他几种元素。

澳科研人员命名百余“超能力”新物种 动漫电影角色成参考

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近日发布公报说,该机构科研人员过去一年为165个新物种进行了科学命名,其中一些命名参考了美国漫威公司漫画角色的名字,包括“死侍”“雷神”“黑寡妇”等。公报说,科研人员命名的新物种包括151种昆虫、8种植物、2种鱼、1种生活在蜥蜴上的螨虫和3个鸟类新亚种。该组织昆虫学家布赖恩·莱萨德说,命名新物种有助于了解这些过去鲜为人知的物种,以及它们的“超能力”。

重大发现!南京大学科研团队实现高阶光学量子自旋霍尔效应

日前,南京大学陈延峰教授团队、王振林教授团队合作,首次理论提出并实验证实了高阶量子自旋霍尔效应,这是高阶光子拓扑绝缘体方面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性研究成果。据悉,该研究成果已以“Higher-Order Quantum Spin Hall effect in a Photonic Crystal”为题在线发表在最新一期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南京大学解碧野、苏光旭、王洪飞、詹鹏、卢明辉、王振林、陈延峰、胡露芒、余思远,以及日本关西学院刘丰博士(现任职于宁波大学)等,在本次重大发现中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2

《自然》: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可能促发结直肠癌

肠道癌症中仅2%的发生在小肠,而98%发生在结肠。而《自然》的新研究发现,这可能和不同肠道位置的细菌有关。正常情况下,P53蛋白能抑制癌症发生,但当其突变时,却会推动肿瘤的生长和扩散。实验中,研究人员将突变的P53蛋白引入小鼠的肠道,发现细菌含量少的小肠会将突变P53转化回抑癌蛋白,而结肠中大量肠道菌群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性,使得突变P53不会被转化,从而可以继续促进癌症发展。喂食含抗氧化剂的饮食后,小鼠的肠道菌群甚至加速了P53的促癌模式。抗氧化剂大量存在于红茶、热巧克力、坚果和浆果等食物中,因此,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可能需要据此调整饮食。

《Eye》: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与降低致盲眼病的风险有关

日前,西奈山纽约眼耳科医院(NYEE)的一名研究人员在一项开创性的研究中发现,如果高危人群长期食用低碳水化合物、高蔬菜脂肪和蛋白质的饮食,他们患伴中心旁视力丧失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风险可能会降低20%。这项研究的结果发表在Eye杂志上。西奈山卫生系统眼科研究副主席、医学博士Louis R. Pasquale说,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和蛋白质的饮食导致代谢产物的产生,这些代谢物有利于线粒体丰富的视神经头部,这是POAG的损伤部位。

《Neurology》:多吃鱼类能保护大脑免于空气污染所带来的伤害

日前,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eurology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如果每周能摄入1-2份以上的烤鱼或贝类,老年女性或能获得足够多的Ω-3脂肪酸来抵消空气污染对大脑的不良影响。医学博士Ka He表示鱼类是Ω-3脂肪酸比较好的来源,而且人们很容易从食物中获得,Ω-3脂肪酸能帮助有效抵御炎症并维持老化大脑的结构,同时其还能帮助降低诸如铅和水银等神经毒素所引发的大脑损伤。

《流行病学》研究:长期暴露于夜间蓝光,患结直肠癌风险高出60%!

最近,巴塞罗那全球健康研究所(ISGlobal)领导的团队对夜间夜间暴露于室外人造光与结直肠癌(大肠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首次研究。作者分析了通过MCC-Spain项目获得的有关巴塞罗那和马德里约2,000名成年人的数据,其中660名患有大肠癌,其余人则是从当地人群中随机选择的。有夜班工作经历的个人被排除在外。他们使用国际空间站(ISS)的图像确定了室外人造光的夜间水平。来自这两个城市的结果均显示,与较少暴露的人群相比,暴露于蓝光最多的参与者患结直肠癌的风险高60%。

《JEM》:新技术利用血液检测诊断阿尔茨海默症

7月28日,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技术,可以检测血液中与阿尔茨海默氏病有关的微量蛋白质片段。这项研究发表在《JEM》杂志上,该研究表明p-tau-217的水平在阿尔茨海默氏病的早期阶段升高。研究人员Bateman表示,血液中的tau亚型可能对检测和诊断阿尔茨海默氏病的病理有用。此外,研究者用于测量血浆tau水平的测定法可以用作一种高灵敏度的筛选工具,以识别正常受试者中与淀粉样蛋白斑块形成相关的tau变化,从而代替昂贵的PET成像。

2

教育部:221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2020年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专业名单。全国共有82所普通高等学校221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认证,包括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3类,涵盖基础教育领域各学段的师资培养。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认证,意味着这些专业将按照国际接轨或国内权威的质量标准对学生实施完备的理论与专业教育,并通过完善的学生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措施和持续的过程评价,保证学生达到行业认可、国际接轨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规定》公布 多个方面作改善

7月28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公布《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规定》,已经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对博士后基金经费使用作了三方面的要求:一是申请人无需编制项目预算。二是以信任为前提,实行项目承担者承诺制,申请人必须在申请书中作出遵守科研作风学风诚信、资助经费全部用于与研究工作相关支出等方面的承诺。三是简化流程,下放自主权。获资助人员在既定的经费使用范围内自主统筹使用资助经费。还新增了两个要求:一是每站同类资助形式只能获得一次,不可重复资助;二是在站期间获得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在国(境)外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期间不得申请。

湖南大学:新增3个本科专业 推出6个特色培养实验班

2020年,湖南大学招生总计划5050人维持不变,招生专业方面的主要变化可概括为“2+3+6”。“6”指今年新增6个特色培养实验班。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拔尖实验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班)、国际经济与贸易(实验班)直接面向高考招生,工程力学(力学实验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实验班)、车辆工程(智能网联汽车实验班)入校后进行选拔和分流。6个实验班都立足专业前沿,注重实践训练,志在培养专业领军人才。

哈尔滨工业大学:拥有9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新增7个本科专业

哈工大有9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分别是:力学、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科一级重点学科数量全国高校第二。哈工大今年还新增了七个本科专业,这七个本科专业包含了环境生态工程、智能感知工程、智能装备与系统、智能建筑与建造,这四个专业是在校本部培养。还有智能材料与结构、海洋信息工程、服务科学与工程这三个专业是在威海校区培养。

长春理工率先成立未来技术学院

近日,长春理工大学设立的“王大珩未来技术学院”正式揭牌。根据《指南》,教育部将通过4年左右时间,在专业学科综合实力、整体实力强的部分高校建设一批未来技术学院,探索专业学科实质性复合交叉合作规律、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新模式,做好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培养。教育部将指导和组织开展未来技术学院立项建设和评估,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进行培育建设。

天津公共卫生与健康联合研究院在津成立

7月28日,由南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合作共建的天津公共卫生与健康联合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两校致力于将该研究院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公共卫生与全球健康多学科协作科研创新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科研成果落地转化基地和国家公共卫生战略智库。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徐建国受聘联合研究院院长。

山西公布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高校专项计划”

据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消息,山西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高校专项计划”分两种,一种为按省分配计划数,另一种为不按省分配计划数。按省分配计划数的院校如下表,未列入下表的为不按省分配计划数的院校。高校专项计划报名审核通过并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公示的考生均可填报相应院校志愿。

811条地形地貌!中国天文学会发布首批火星地形地貌中文推荐译名

7月28日,中国天文学会在官网表示,现已完成首批811条火星地形地貌名称中文推荐译名审定工作,今起向社会发布试用。本次发布的火星地形地貌名称的中文推荐译名包括:拉丁语形式的国际通用名、IAU官方英文说明、中文译名、以及中文翻译说明。主要参考资料包括新华通讯社译名室编《世界人名翻译大辞典》、周定国编《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陆谷孙编《英汉大词典》、鲁刚编《世界神话词典》等权威资料,并经相关领域专家审定。现全部数据向社会开放使用,可直接下载,也可在天文学名词网站在线浏览。

1

科技部:论文数量、影响因子不可与奖励奖金挂钩

7月29日,科技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压实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任务承担单位科研作风学风和科研诚信主体责任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还要求,“科学、理性看待学术论文,注重论文质量和水平,不将论文发表数量、影响因子等与奖励奖金挂钩。”

欧盟大幅削减科研预算 “地平线欧洲”项目将于2021年1月启动

近日,欧盟领导人达成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1.8万亿欧元预算协议——未来7年为欧盟提供资金,并帮助其从新冠疫情中复苏。但科学家和研究倡导者对这份预算感到失望。经过为期5天的欧盟理事会峰会,各国领导人同意为即将到来的旗舰研究项目“地平线欧洲”提供810亿欧元,该项目将于2021年1月启动。但这仅比前一个计划的预算增加了一点,而且比欧盟委员会在5月份提出复苏计划时建议的数额少了50亿欧元。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24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