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基因组演化分析和谱系划分有重要进展
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与国内多家研究机构合作,解析了新型冠状病毒基因组的演化规律,提出了具有层次结构的谱系、亚谱系划分系统。《科学通报》期刊发表了这一重要成果。研究团队依据谱系划分系统对有具体采样时间信息的119168个高质量病毒基因组进行划分,并挖掘了这些谱系的时空分布演变规律。
疫情致美国4万名儿童成单亲家庭孩子,是911事件的13倍
来自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创建的统计模型显示,自2020年2月以来,美国大约有4万名儿童可能因COVID-19成为单亲家庭孩子。这一数字大约是2001年911事件中失去父母的3000名儿童人数的13倍。研究人员预计,如果没有及时的预,失去父母的创伤可能会在未来给这一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和经济问题投下阴影。
美国现首例印度“双重突变”新冠毒株,恐引发社区大规模传播
斯坦福大学临床病毒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上周确认了一例此类病例,并对七例疑似病例进行了筛查。这种被印度卫生部称为“双重突变”的变异病毒是因为它携带两种突变体:L452R和E484Q。L452R是与加州本土变异相同的突变,E484Q与巴西和南非变异相似。这两种突变都发生在病毒的关键部位,使其能够进入并感染人类细胞。
港中大研究指幼儿病毒载量高 易成“隐形传播者”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医学院6日公布一项调查发现,幼儿容易成为新冠病毒“隐形传播者”,不少幼儿没有症状,但病毒载量和带活性病毒的比例都偏高,极具传染性。中大医学院研究团队将香港、内地、意大利、西班牙及美国多个地区的儿童确诊比例进行比较,发现香港的百分比偏高。
秘鲁境内变异新冠病毒加速传播 医疗体系不堪重负
据报道,秘鲁卫生部部长乌加特在受访时称,在巴西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正在该国加速传播,目前全国范围内几乎所有省市均已有该变异新冠病毒感染的病例。在利马,科学家发现有40%的新冠确诊患者感染巴西发现的变异新冠病毒。疫情冲击下,医疗体系也被推向极限,该国卫生官员表示,到3月底全国仅剩84张加护病床。
丹麦发现全新变异新冠病毒毒株,可引起二次感染
日前丹麦对外宣布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变异新冠病毒毒株,丹麦的一位医学专家表示,出现在丹麦的变异病毒和英国发现的传染性更强,致死率更高的变异病毒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在母株的基础上多了棘蛋白突变,似乎和之前南非和巴西向世卫组织报告的变异病毒更为相似,共同点就是更容易躲避新冠抗体,导致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再一次感染。
日本一名20多岁女性在接种辉瑞疫苗后感染新冠病毒
据厚生劳动省研究小组报道,某医疗机构报告称,一名20多岁的女性在2月底接种了辉瑞/BioNtech的新冠疫苗后,感染了新冠病毒。报告称该女子接种第一剂疫苗6天后发出的,她目前已经出院。研究小组表示,接种疫苗并不会立即增强抗体,一般认为第一次接种后,需要14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形成一定的免疫力,他们正在调查日本大约19000名医务人员在接种疫苗后的健康状况。
南非高校新冠病毒大规模集体传播 超百人感染新冠肺炎
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5日对外通报称,该校发生新冠病毒大规模集体性传播,过去三周内该校有100多名学生新冠肺炎病毒检测呈阳性。比勒陀利亚大学发言人德尔波特(Delport)透露,经过初步调查,这些感染的学生被怀疑是在学校附近的哈特菲尔德地区一家备受学生喜爱的餐馆感染的。
JAMA:应对新冠病毒关键突变,疫苗保护效果远高于自然感染
近期,《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一项重要研究,对4种新冠突变株的中和抗体反应结果表明,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都有助于预防4种病毒株感染,但mRNA-1273新冠疫苗接种带来的血清中和活性远高于既往感染带来的保护。这项研究由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的病毒学家领衔。研究团队从3组人群中获得了血清样品。
首次火星起飞在即!NASA直升机藏在“毅力号”肚子里做最后准备
NASA近日宣布,美国宇航局的Ingenuity号火星直升机在母船“毅力号”漫游者降落后,成功着陆火星表面,并将在一周多后进行首次飞行。这架直升机体重只有4磅(1.8公斤),是一架小型的太阳能直升机,它依靠可充电电池在火星恶劣的夜晚保持系统温度。直到现在,Ingenuity号直升机还停留在“毅力号”内部,依靠其核动力系统保持温度,而直升机正在用内部电池为一个至关重要的加热器供电。
我国第一艘万吨级海洋科考船开建,将于2023年上半年建成
我国第一艘万吨级海洋科考船已进入建造阶段。记者日前获悉,中国船舶集团旗下广船国际有限公司与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在南沙签订了由中国船舶第七〇八研究所研发设计的综合科学考察船建造采购合同。该船最大作业排水量达1.01万吨,将于2023年上半年建成,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排水量最大、综合能力最强的海洋科学考察船。
龙飞船太空机动搬家:为下一艘飞船腾地
4月5日19时14分,此前停靠于国际空间站和谐号节点舱轴向对接口的SpaceX公司坚韧号载人龙飞船在经过四十多分钟的机动飞行后,成功靠泊和谐号节点舱天顶方向侧向对接口,完成了该型飞船首次载人状态下的转位对接任务。实施转位对接是因为要为计划于4月下旬发射的新一艘载人龙飞船腾出轴向对接口,完成转位对接后坚韧号也将于4月下旬与国际空间站分离返回地球,腾出的天顶方向对接口将为今年6月到来的货运龙飞船做好准备。
可回收的新型3D打印电池诞生,用植物淀粉和碳纳米管制成电极
由英国格拉斯哥大学领导的一个工程师团队,近期开发出了一种新型3D打印电池,它使用植物淀粉和碳纳米管制成的电极,可以为移动设备提供更环保、容量更高的电源。这项研究旨在制造更可持续的锂离子电池,能够更有效地储存和输送电能。发表在《电源杂志》(Power Sources)上的一篇论文概述了这种电池的设计和制造。
NIST开发出一种基于原子的传感器,可确定入射无线电信号的方向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的研究人员及其合作者展示了一种基于原子的传感器,它可以确定入射无线电信号的方向——这是潜在原子通信系统的另一个关键部分。据悉,这种基于原子的传感器,可以比传统技术更小,在嘈杂的环境中工作得更好。
美国女子成全球首位尿高浓度酒精患者,膀胱变小型“酿酒厂”
美国一位61岁的女性成为全球首例“尿酒精”的罕见病例。这名女子自称从未饮酒,但在进行尿检时,总是能检测到大量的酒精。这名女性病人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罹患肝硬化,亟须加入“等待肝脏移植”的排队名单。但是在体检过程中却发现,这位病人尿液中的酒精含量是常人的九倍之高。
火星神秘“蜘蛛图案”20年后终于被破解,灵感居然来自抓娃娃机
很早之前,科学家们就在火星上发现了一种神秘的图案,它们与地球上的蜘蛛相似。最近,科学家们首次用实验证实,火星表面的这种独特图案可能是由干冰升华形成的。相关论文刊登在《科学报告》杂志中。科学家们在他们的实验室里通过二氧化碳冰(也称为干冰)和火星模拟舱,成功地重建了一个缩小版的蜘蛛。
浙江玉环发现世界极危鸟种勺嘴鹬 目前大概有210对到228对可繁殖
昨天浙江玉环漩门湾湿地监测到一只极度濒危物种——勺嘴鹬。这只勺嘴鹬是2016年俄罗斯楚科奇繁殖地环志的野生雌鸟,画面中,它用勺子般的喙频繁地点进浅水里进食,为接下来返回繁殖地的迁徙之旅储备足够的能量。作为世界上最稀有的鸟类之一,目前可繁殖的勺嘴鹬大概有210对到228对。
西藏羊八井实验观测到迄今能量最高的弥散伽马射线辐射
由于宇宙射线中带电粒子受宇宙空间中磁场的影响,对高能宇宙射线源头的定位是一个难题。近日,西藏 ASγ 实验观测到迄今为止最高能量的弥散伽马射线,最高能量达 957 万亿电子伏特,接近 1000 万亿电子伏特,即 1 PeV。这些超高能伽马射线弥漫分布在银盘(银河系在天空的投影)上,是国际上首次发现拍电子伏特宇宙线加速器(“PeVatron”)在银河系中存在的证据。
科学家培育出3个北部白犀牛胚胎,植入过程仍在欧洲进行测试
2008年,世界野生基金会宣布北部白犀牛在野外已经灭绝。目前,北部雌性白犀牛仅存有两只雌性个体。去年8月,由国际科学家和兽医组成的团队,从它们身上获取了卵子。该团队曾计划用雄性白犀牛的冷冻精子人工授精,然后再植入南部白犀牛的体内。现在,他们已经成功培育出来三个胚胎,目前植入胚胎的过程仍在欧洲进行测试,让代孕个体成功受孕仍需大量时间。据悉,白犀牛平均寿命35-45年,目前这两只白犀牛分别为32岁和21岁。
科学家绘制大脑运动控制中枢的精细神经连接图谱
近日,美国研究团队绘制了基底神经节的最大信号输出核团——黑质网状部(SNr)的精确神经连接图谱,发现 SNr 神经元除了与上级脑区存在闭环通路外,还与脑干等下级脑区存在大量神经连接,后者直接调控脊髓和运动核团,从而影响机体运动能力。这些新发现的神经回路可能为干预帕金森氏症和其他与基底神经节有关的疾病开辟新的途径。
中国农业科学院新研究成功诱导获得谷子单倍体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转基因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利用CRISPR-Cas9技术结合高效的谷子遗传转化平台编辑了谷子 SiMTL 基因获得谷子单倍体诱导系,并成功通过自交和杂交首次获得谷子单倍体。通过流式细胞技术确认自交后代单倍体发生频率为2.7%。在此基础上,利用生产上应用的不育系为母本与诱导系进行杂交,对杂交后代单倍体进行鉴定发现诱导单倍体效率达到2.6%。
研究:日本樱花提早满开千年一遇,或预示更大气候危机
今年,日本樱花提前绽放,满开日为3月26日,创下1209年来的最早满开记录。开花高峰的日期每年都在变化,这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天气和降雨,但总的趋势是移动得越来越早。随着气候变化使天气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生态系统越来越难以适应。虽然开花期的趋势普遍提前,但意外和极端天气意味着每年花期仍有巨大的变化。
纳米级金属3D打印阵列登上Nature:结构形状灵活,应用材料广泛
研究人员们介绍了一种直接3D打印金属纳米结构阵列的技术,这种金属纳米结构具有灵活的几何形状和特征大小,可达数百纳米,并且可广泛使用各种材料。这一打印过程发生在干燥的空气环境中,不需要聚合物或油墨。这些离子聚集在每个洞周围,产生静电透镜,将带电的气溶胶粒子聚焦成纳米级喷射。
Cell子刊:长期无社交让雄性更暴力,雌性更远离社会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关键的发育时期暴露于长时间的社交隔离与压力下,不仅会增加对精神障碍的脆弱性,还可能针对不同性别产生特异性的后果。研究人员分析了神经回路介导的慢性青少年社会隔离应激小鼠的行为变化。结果表明:受到压力的男性,会表现出升级的攻击性;而受到压力的女性,会表现出社会退缩,不愿与同类进行交流。
《临床精神病学杂志》:失眠会导致自杀念头增强
新研究失眠、自杀念头和自杀企图与疾病严重程度之间的联系。来自美国57个地方的1494名患者参与了该项研究,他们被诊断出患有失眠症,并参与了一项五种不同抗精神病药物的对比研究。其他研究人员也认为患者的睡眠障碍与自杀想法有关。例如,其他研究表明,每周至少失眠三次的患者自杀企图的风险几乎是正常人的五倍。研究结果发表在《临床精神病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上。
情侣手牵手走路居然不利于健康?美国新研究让人“惊掉下巴”
普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研究表明,情侣在一起散步时往往会放慢速度。如果他们牵着手,走路速度会进一步降低。如果一个人在和别人一起走路时速度明显慢下来,那可能会抵消他们单独走快时所意识到的一些健康益处。测量步态速度很重要,因为它关系到整体健康。典型的步态速度可以预测跌倒的风险、功能能力、残疾恢复和死亡率。
新发现:太平洋沿海人口和亚马逊土著之间,竟有着深厚的遗传亲缘关系
2015年之前的研究,首次揭示了早期人类——澳大拉西亚人的DNA,和亚马逊部落人群DNA之间的联系。但最近的研究发现,这种联系甚至比之前认为的要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澳大拉西亚人的基因信号(以前被认为是亚马逊部落独有的),也从太平洋沿岸的人口中被识别出来,这意味着这种基因信号在南美洲的更广泛分布,可能涉及亚马逊和太平洋居民之间的早期接触。
研究:为了避免近亲繁殖,母羊更倾向与不那么强势的公羊交配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注意到,当占主导地位的雄性精子耗尽时,雌性倾向于向那些不占主导地位的雄性靠拢。在四分之一的模拟实验中,竟然没有一只雌性选择占主导地位的雄性。在某些情况下,一些母羊确实选择与更有统治力的雄性交配,但与不那么有统治力的雄性相比,反而它们获得了更少的配偶和交配次数。该研究在发表在《应用动物行为科学》(Applied Animal Behavior Science)杂志上。
研究发现:大约30%的缅因猫有一种基因突变,容易导致心脏肥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HCM会导致心脏肌肉壁增厚,导致心脏衰竭或其他并发症,如主要血管中的血块。大约30%的缅因猫有一种基因突变,使它们易患HCM。研究人员最终发现了一种名为肌钙蛋白t (TNNT2)的基因突变,这种基因可以调节心脏收缩。它存在于人类中,但这是首次将它与猫的心脏病联系起来。研究结果发表在学术期刊《生理学前沿》(Frontiers in Physiology)上。
ISME Journal:一种神奇真菌可“操纵”细菌使土壤养分更丰富
近日发表在 ISME Journal上的一篇论文中,来自博伊斯·汤普森研究所(BTI)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独特的细菌,它可以帮助真菌和植物获取土壤养分。基于这一发现,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一种既经济有效又环保的方法来丰富土壤的养分,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农民对传统肥料的依赖。
研究:给老虎接种犬瘟热疫苗,其种群灭绝风险可降低75%
2003年以后,犬瘟热病毒(CDV)——一种可以感染多种食肉动物的无法治疗的病毒——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的亚种范围内传播开来。一项详尽的新分析表明,如果病毒继续传播下去,可能会消灭这些濒危猫科动物的一个关键种群。但是研究人员发现,通过给老虎接种疫苗,这种风险可以降低。在日常监测工作中,每年只为2只较小种群的老虎接种疫苗,将使该种群灭绝的风险降低75%。
PsyArXiv:使用手势可以提高视频会议成功率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使用一组简单的手势可以改善视频会议的体验,使团队感觉彼此更亲近,从而学习和交流得更好。研究初步表明VMS或能帮助人们建立信任、增强协作,对克服群体视频会议的心理问题具有很大的潜力。后续研究将继续比较手势与视频通话反应按钮及其他形式肢体语言的效果。该成果近日发表于预印本网站PsyArXiv,尚未经过同行评议。
《文物》:首次在英国发现约6000年前的制盐设备
据一项发表于《文物》(Antiquity)杂志上的研究,科学家在英国洛夫特斯(Loftus)发现了新石器时代早期(公元前3800-3700年)的制盐设备。研究推测,人类可能利用罐子将约4千米外北海(North Sea)的水运到居住地附近进行蒸馏,再将所得的盐饼保存在容器中供日后使用。这是首次在英国发现新石器时期的制盐设备,或能帮助科学家理解英国新石器时期人类的饮食习惯、食物储存方式等问题。
《冰冻圈》:海洋温度上升1.2℃,南极最大的冰川将融化
一项发表于《冰冻圈》的研究认为,南极最大、移动速度最快的松岛冰川可能会越过临界点,发生不可逆退缩,这将对海平面高度产生重要影响。科学家根据开发的冰流模型,发现松岛冰川退缩至少有3个临界点。当海洋温度上升1.2℃,将会使其到达最后一个关键临界点,而松岛冰川或将会发生永久不可逆转的退缩。这一结果或会进一步引发整个南极西部冰原的崩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3米以上。
《细胞》子刊:5岁时,人肠道微生物群基本达到成人状态
据一项发表于《细胞》子刊的新研究,科学家分析了471名瑞典儿童从出生到5岁的肠道微生物群,并使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了这些儿童在出生后4个月、1年、3年和5年后的粪便微生物组成,并比较了他们、其母亲以及瑞典成年人的肠道微生物组成。研究显示,在5岁时,人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就基本达到了成人状态,但在微生物数量上与成年人存在差异。
动物释放的DNA可从空气中收集,法医鉴定和环境评估更轻松了
伦敦玛丽皇后大学(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的研究人员首次证明,动物在环境中释放的DNA,可以从空气中收集。此前,环境DNA主要用于调查水生环境。而这项最新概念验证研究,为环境DNA (eDNA)在生态、健康和法医方面的新应用开辟了潜力。
百年校庆之际,厦门大学收到多笔亿元以上校友捐款
4月5日又有一批厦大校友和社会人士,向厦大捐款。最多一笔来自厦大1980级化学系校友邱子欣,他捐赠股票100万股,约合人民币2.6亿元;马来西亚IOI产业集团董事长李耀昇捐款1亿元;厦大1999级企业管理系校友许华芳捐款1亿元;厦大1986级会计系校友朱益民、徐华东捐款一亿元;厦大2002级EMBA校友苏庆灿捐款1亿元。
如虎添翼!四川大学引入7名讲席教授,比正教授级别还高
近日,川大传出消息,该校正式为7位教授颁发四川大学文科讲席教授聘书,欢迎他们全职加盟川大。聘请的7名专家分别是(排名不分先后):任晓明,陈学彬,李水城,张法,熊澄宇,吕建福,房宁。
年轻有为!80后博士拟任“211”、“双一流”大学副校长
近日,陕西党建网公布了一则干部任职公示,涉及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人事变动。在7则公示中,现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吴振磊的履历格外亮眼。公示显示,吴振磊1982年3月生,是一名标准“80后”,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在职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教授。
浙江大学与义乌签补充协议,还揭牌了一所研究院
近日,浙江大学又“盯上”了义乌。4月2日,浙江大学党委书记任少波一行来义调研。义乌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共同签署了关于扶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原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义乌医院)发展的补充协议。同时,浙大和义乌市政府双方还共同为浙江大学国际健康医学研究院揭牌。
2019年美国科学与工程类在读硕博士人数达历史新高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发布报告显示,2019 年攻读科学、工程和卫生领域学位的研究生人数达到历史新高:博士生增加至 281,899 名,硕士生增加至 408,228 名,博士后任命的人数增加至 66,247 名,近三分之一的硕士生,五分之二的博士生,和超过一半的博士后是临时签证持有人。其中,女性的比例达到了十多年来的最高水平(47.1%);拉美裔的比例也达新高,从十年前的 7% 上升至 11.9%;非裔的比例为 8.3%,大致与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相同;而亚洲研究生的比例升至 10.7%,比 2014 年上升了近两个百分点。
清华与港中大合办经济学本科双学位课程,今年起招生
清华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将合办经济学双学位本科(四年制)课程,2021 年起正式招生、授课。被录取的学生在完成联合培训课程并达到两所大学各自学位要求后,可分别获得清华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颁发的学士学位证书。该双学位课程将采用全英语教学,入读学生将在清华和港中大各接受两年教育。
英国计划削减科研预算,诺奖得主称顶尖科学家或“出逃”他国
2001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保罗·纳斯爵士警告称,英国科学预算的“灾难性”削减可能会导致顶尖科学家离开英国。科学家们担心,作为英国与欧盟脱欧协议的一部分,英国国内的科学预算将不得不每年增加20亿英镑。这笔钱包含在由资助机构英国研究与创新署(UKRI)管理的2020/21年度90亿英镑的投资预算中。如此庞大的新增开支必然会导致它已经同意资助的研究项目立即被削减。
重建基础设施,美国政府提出2500亿美元科研投资计划
美国总统拜登提议,在未来几年内为美国的科研机构投入2500亿美元,以重建美国基础设施、创造就业机会。其中1800亿美元专门用于资助“面向未来的研发和技术”;另外700亿美元用于与研究相关的领域——从防治流行病到支持农村地区创新等。具体而言,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将获得500亿美元。
美国敦促投资调光研究,探索存在争议的太阳能地球工程
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和医学研究院的一份报告,敦促美国政府发起联邦研究计划,探索存在争议的太阳能地球工程。这是迄今为止对政府提出的最大胆的呼吁之一,目的是验证人工地改变云层或向大气中注入粒子以反射阳光,是不是降低地球温度的可行(甚或是否明智的)方法。此前,类似的建议大部分被忽略了。但美国政府对气候变化的担忧渐增,这或许是个合适时机。
年仅56岁!我国著名骨科专家,郑大一附院教授突发心梗逝世
据中国脊柱脊髓杂志,我国著名骨科专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教授夏磊突发心肌梗死,医治无效,与2021年4月4日逝世,享年56岁。3月29日,夏磊教授刚被选举为第四届河南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会长。其先后主导成立郑州大学脊柱畸形研究所、河南省脊柱畸形诊治中心、河南省脊柱脊髓疾病重点医学实验室。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科研项目8项。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