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国际干细胞研究学会(ISSCR)发布了干细胞研究及其向医学转化应用的最新指南。这一最新指南对包括基于干细胞的胚胎模型、人类胚胎研究、嵌合体、有机体和基因组编辑等的研究提供了新指导,放宽了数十年来培养人类胚胎的著名的“14天规则”的时间限制,给科学家针对人类发育和疾病的研究提供了更大的回旋余地。
“14天规则”这项表述最开始来自于1984年英国沃诺克委员会(Warnock Commitee)的一项报告,当中提到——“我们强烈推荐,由体外受精产生的人类胚胎,无论是冰冻状态下或非冰冻状态下,如果没有进行胚胎移植,不能在体外存活至超过受精后第14天。同时,我们推荐把任何用超出此期限的人类胚胎的做实验的行为都定为刑事犯罪”。沃诺克委员会是英国政府针对“体外研究人类胚胎”这一领域专门成立的研究小组。
为什么人类胚胎研究不能超过14天?沃诺克委员会中唯一的发育生物学家McLaren曾说:“如果我必须指定一个时间节点,(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从这个节点以后我便开始成为了我,那我将会认为正是(第14天)这个时间。”
胚胎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胚前期、胚期和胎期。第14天是胚前期和胚期的分界线,一种名为“原条(primitive streak)”的结构形成,标志胚胎内中外胚层发育的开始。
此外,科学界普遍认为,神经系统的发育始于受精后17天,因此把限制设置在14天以内,胚胎就感受不到疼痛,从而避免了道德伦理上的问题。
在1984年达成了共识之后,人类胚胎研究继续发展,基本没人打破过这个规则——因为体外人类胚胎培育基本无法存活到第14天。
在2016年,曾有研究成功在体外培养人类胚胎长达14天。就在今年4月15日,人猴杂交胚胎已经成功培养长达21天。因此可以说胚胎培育技术已经达到了可以成功培养14天以上的人类胚胎阶段。
本次“14天规则”的放宽是基于干细胞研究的发展现状,委员会认为全面禁止培育超过14天的人类胚胎可能会抑制重要的研究方向。此外,委员会认为,鉴于受精不是生成人类胚胎模型的起点,作为14天规则一部分的 "时间 "概念在考虑新的基于干细胞的胚胎模型时价值有限。
ISSCR指南每5年评估一次。尽管放宽了“14天规则”,但委员会仍然强调,培养超过14天的人类胚胎的研究应该有专门的监督程序进行审查,保证研究是否合理,以及应使用最少数量的胚胎来实现研究目标。
参考资料:
[1]https://www.cell.com/stem-cell-reports/fulltext/S2213-6711(21)00259-9
[2]知乎问题“人体胚胎研究为何不能逾越「14 天规则」?”下的“返朴”回答
立足学术前沿,远瞻产业发展。更多数据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2021-2026年中国干细胞治疗技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潜力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招股说明书撰写等解决方案。
报告从当前干细胞治疗技术行业的宏观景气状况出发,以干细胞治疗技术行业的市场走向为依托,主要分析了干细胞治疗技术行业的发展背景;国际干细胞治疗技术发展现状;中国...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