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推出首款 DNA 新冠疫苗,已获批用于 12 岁及以上人群
根据《自然》新闻(Nature News)报道,当地 8 月 20 日,印度药品监管机构授权 DNA 新冠疫苗 ZyCoV-D 用于 12 岁及以上人群,该疫苗由印度制药公司 Zydus Cadila 开发,是全球首个获批的 DNA 新冠疫苗。
为疫苗穿“分子盔甲” 我科研人员破解“非冷链”储运难题
以新冠疫苗为代表的众多生物药,对运输储存条件要求极为苛刻,如何安全有效地解决“非冷链”储运问题是一项重要课题。近日,南开大学药学院学生创业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开发出一种安全性高、成本低的“分子盔甲”新型生物药保护存储技术,可以代替低温储运,为破解生物药储运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方式。
新冠特效药首发亮相服贸会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展示的新冠疫苗成为爆款。国药集团介绍,在服贸会亮相的这款治疗新冠肺炎的特免球蛋白已投入临床紧急救治。
新冠病毒可感染北美鹿鼠并在鼠间传播
今年6月14日,加拿大科研人员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论文,发现新型冠状病毒可感染北美鹿鼠并在鼠间传播。研究为进一步了解新冠病毒中间宿主及其传播途径提供了线索。
我国第一台空间太阳望远镜公布太阳照片
“黎明星”风云三号E星装备的太阳X射线和极紫外成像仪是我国第一台空间太阳望远镜,也是国际上首台具有X射线和极紫外两个波段的太阳成像仪。9月2日,风云三号E星拍摄的太阳高清照片正式公开,这也是该卫星首批高精度、多波段的图像展现了太阳大气不同层次、不同位置的物理状态,人们可以据此更好地监测和预报太阳的活动水平。
“毅力号”成功采样火星岩石
在上个月第一次取样尝试失败后,“毅力”号火星探测器在9月1日成功地从火星上钻取了一块岩芯。据NASA报道,本次取样地点位于耶泽罗(Jezero)陨石坑附近的山脊上,“毅力号”探测器选择了一块公文包大小的岩石,使用旋转冲击钻和中空的取芯钻头钻取了比铅笔稍厚的样本。
维珍银河“成功首飞”存在问题?其太空旅行被叫暂停
经过近17年的发展和超过10亿美元的投资,维珍银河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在7月11日实现了他的太空旅行梦想。令人颇为意外的是,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2日宣布,这次太空飞行存在技术问题,因此将暂停该公司执行更多飞行任务直到问题调查完毕。
炭疽极少人传人 科学预防是关键
今年8月以来,全国多地出现炭疽确诊病例,炭疽病例的频繁确诊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感染炭疽病毒有什么症状?感染的途径是什么?该怎么预防?专家对此作出了回应。
我国自主研发的CT150钢级超强连续管在陕西宝鸡下线
中国石油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CT150钢级超强连续管,近日顺利通过国家石油管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由我国掌握的这套全球最高强度连续管制造技术,为国内外深层油气资源及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装备支撑。、
孙建国:始终站在稀土永磁电机控制器最前沿
和包头长安永磁电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永磁)开发部电机控制技术员、工程师孙建国攀谈,话里话外都离不开稀土永磁电机控制器的内容,让记者对这个穿着朴素的工程师肃然起敬,一句“每天进步一点点”,折射出他誓要达到技术顶点的决心,而动力之一是他想用奋斗来弥补上代人所没能得到的价值体现。
复旦团队开发出“穿”在身上的电池
纤维锂离子电池(FLIBs)可以被织入纺织品中,广泛应用于可穿戴的电子产品。目前实验室制备的纤维基底长度只有几厘米,由于长度限制,会使整个电池的能量密度很低而不实用。但如果使用数米长且可弯曲的纤维基底,会使活性材料难以高负载量、均匀地涂在基底表面上,从而降低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近期,复旦大学的彭慧胜团队在《自然》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表示,他们制备出了长达几米的高性能纤维锂离子电池。
科学家找到癌症发生源头,治愈肿瘤有了新思路
MSK 癌症生物和遗传学大佬 Richard M. White 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在黑色素瘤斑马鱼模型中找到了控制黑色素瘤形成的“必需基因”——ATAD2 基因。
新型纳米材料可增强树突状细胞疫苗抗新冠病毒作用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詹林盛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发现新型纳米材料可增强树突状疫苗抗新冠病毒作用。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材料领域权威期刊《先进材料》上发表。
“起底”被子植物候选“课代表”
在9月2日发表于《自然—植物》的一项研究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植物所)研究员焦远年团队与合作者,对流苏马兜铃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和组装,获得了高质量的参考基因组,注释了21751个蛋白编码基因。研究人员分析认为,流苏马兜铃有望成为木兰类模式植物。
小行星撞击后的碎片去哪了
太阳系存在一个重要谜案:小行星撞击的碎片哪去了?长期以来,科学家都找不到这种碎片的记录,这一困扰学界的谜团被称为“地幔失踪案”。而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日消息,天文学家最近利用计算机创建一个新的行星撞击模型,模拟显示的结果或为破解这一长达数十年的谜案提供了可能。相关论文已发表在近期的《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上。
科学家发现细胞癌变的第3个关键因素
已有的理论认为,癌症通过由两种类型的基因突变导致,分别是原癌基因的突变和抑癌基因的失活。但是,细胞中会出现很多基因突变,包括原癌基因的突变,并不一定会导致癌症。在一项新发表于《科学》的研究中,科学家发现影响细胞癌变的第3个关键因素——细胞中其他基因的活性。
隐藏在细菌里的毛发为大自然的“电网”供电
生活在海洋深处或埋藏在地下数十亿年的土壤细菌为了将营养转化为能量,通常会利用被称为纳米线(nanowire)的微小蛋白质丝来进行代谢并将电子转移至细胞外,这种特性为生物发电提供了思路。根据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和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ty)的一项最新研究,隐藏在细菌体内的一种细菌毛发是控制纳米线释放的分子开关。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3种凤仙花属植物新物种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并命名了3种凤仙花属植物新物种。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已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植物》。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的胡光万研究员团队在四川省石棉县栗子坪自然保护区进行兰科植物资源专项调查时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凤仙花,其唇瓣上具有伸长的芒状结构,在花苞期非常明显。后经形态和分子研究确定其为新物种,依据形态特征将其命名为长芒凤仙花。
超新星爆发的全新机制
一项发表在《科学》杂志的研究发现,天体碰撞可产生超新星。在两颗大质量恒星构成的双星系统中,质量较大的一颗首先发生超新星爆炸,生成黑洞或中子星,并逐渐靠近伴星、侵入其大气层,将伴星气体向外喷射。
寒冷条件下植物不开花的原因
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成花素与植物维管组织细胞脂质膜之间的结合能力受到温度调控,在寒冷条件下成花素无法发挥正常作用,导致植物不开花。该研究揭示了环境因素调控植物生长的分子基础,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科学》上。
使用“分子胶”制成的纳米“相机”可实时监测化学反应
英国剑桥大学(University of Cambridge)领导的团队使用“分子胶”制作了一种微型摄像机,只要加入含有要观察的分子的水中,就可以在几秒钟内自组装成一个稳定、强大的监测结构。相关论文 9 月 2 日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
超导材料中发现新的低温电子的反常模式,为高温超导打开大门
日本东京大学(University of Tokyo)的团队在研究铁基超导材料(IBSC)中的电子行为时,观察到了反常的电子向列性(nematicity)。相关论文 9 月 3 日发表于《科学》(Science)。
新型仿生手臂可令截肢者恢复自然动作
根据一项于 9 月 1 日发表在《科学-机器人》(Science Robotics)上的新发现,由美国克利夫兰诊所(Cleveland Clinic)研究人员领导的国际团队开发了一款仿生手臂,使截肢者能够像正常人一样活动。这个仿生系统结合了三个重要的功能,即直觉运动控制、触摸和抓握运动知觉,这也是首个在神经-机器接口上同时测试三种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假肢系统。
海拔并不是青藏高原地表氧含量唯一决定因素
青海师范大学校长史培军教授科研团队联合高科院科研团队和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观测到的青藏高原氧含量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日前发表,该研究成果发现,海拔并不是青藏高原地表氧含量唯一决定因素,气温和植被条件等对氧含量的时空变化也产生重要影响。
浙江2所高校副校长有调整
浙江省政府官网公开发布了一批职务任免通知。其中包括浙江财经大学和温州大学。
陕西8所高校将迎新领导
9月1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一批人事任职通知,涉及西安理工大学等8所高校。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