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10月22日,第二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安徽合肥开幕,在同期举行的国际绿色航空发展论坛上,中国商飞C919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光辉分享了我国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在绿色航空领域的实践成果,以及正在进行初步设计的C929飞机的绿色设计理念。
吴光辉表示,C919相比老款的同类机型能够降低碳排放12%-15%,C929则提出更高的设计目标,要降低碳排放60%。可以说C919是全球第一架将减排理念纳入顶层设计的大飞机。目前,C929飞机也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将采取一系列手段降低碳排放。
——国产大飞机产业正待启航
此次试飞成功的国产C919大飞机,项目立项于2007年2月,2008年5月,中国商飞正式成立项目组并开始进行C919大型客机的研发。从项目立项到此次首架交付飞机试飞成功已经经过了15个年头。
——C919集合了国内外先进技术
在C919大型客机的项目中,中国商飞秉承着“中国设计并完成飞机级系统集成、面向全球招标,逐步提高国产化”的发展指导思想,面向全球,构建了辐射全球的C919建造体系。目前,中国商飞的C919项目在全球总计拥有124家供应商,其中,中国的航空工业集团是中国商飞的核心供应商。
——C919市场规模接近5000亿元
根据中国商飞的数据,截至2021年末,中国商飞累计收到了C919客机订单815架订单,参照空客A320和波音B737的售价进行计算,目前中国商飞C919的市场规模已经接近5000亿元。
——中国是全世界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
据英国石油公司(BP)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2019年,我国碳排放量由77.1亿吨提升至98.3亿吨,稳居世界第一。2020年由于我国疫情防控得当,各行业较快复苏,碳排放量达到99.7亿吨,同比增长1.4%。2021年,受复工复产叠加极端天气频发导致的电力需求上涨,2021年中国碳排放总量再次增加,达到105.9亿吨。
——采取“两大发展路径、三步走”发展策略
根据我国碳排放产业的分布,碳排放大部分是来自发电和工业端,其次是交通行业,而农业与商业占比较少。实现碳中和的路径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可避免的排放和不可避免的排放。
在不可避免的方向上,国家提出优先解决电力生产过程的碳排放,进而完成燃油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化,最终实现深度脱碳。在不能完全避免排放的领域,可通过碳捕捉、利用、封存技术(CCUS)或者通过森林、海洋进行自然吸收,最终实现碳中和。
从目前我国碳排放发展情况来看,我国“碳中和”基本确定三步走策略,首先在2030年完成碳达峰;其次在2045年前快速降低碳排放;最后在2060年实现深度脱碳,实现碳中和。
——千亿市场正待挖掘
2021年我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量或将达到2.5亿吨,为2020年各个试点交易所交易总量的3倍,成交金额将达60亿元。随着《管理办法》的出台实施,未来我国碳市场覆盖范围将逐步扩大,最终覆盖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八大行业,排放总量将超过50亿吨,“十四五”时期碳排放交易量有望在“十三五”时期的基础上增加3-4倍。到碳达峰的2030年累计交易额或将超过1000亿元。
推广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是当前航空业实现减排降碳见效最快的技术途径。吴光辉表示,SAF的探索范围还需进一步扩大,不应仅局限于生物燃料。“即使所有人都不吃油了,节省下来的生物油料也只能满足航空业50%的需求。”他建议,应重视如甲醇、氨-氢等在内的多种可再生燃料,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航空业减排降碳开拓更多可能性。
此外,吴光辉还大胆设想,除了混合动力推进、电动推进、氢能源推进等技术外,随着可控核聚变技术的逐步成熟,小型核聚变反应堆未来或许也有望应用于航空飞行。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碳中和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碳中和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碳中和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碳中和行业未来的发展...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