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智慧科技迷消息,如何通过饮食控制体重?不同理论给出不同的方法,反正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观点看似很难一致。然而近日,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提出了“果糖生存假说”,统一了肥胖的饮食理论,认为肥胖的真正驱动因素是“果糖”。
为了应对古代食物短缺,人类进化出一种机制:尽管果糖不是热量的最大来源,但它会触发人们饥饿感,让人们食用更多的高脂肪食物。但现在社会食物过剩,但机制依然存在,于是导致了肥胖。当然,该理论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或许未来能够帮助预防肥胖和体重管理。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减重行业迎来了增长的机遇。市场上涌现出各种减重产品和服务,包括健身器材、健康饮食、减肥药品等。同时,社交媒体的普及也为减重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宣传渠道。消费者对于健康和形象的追求,推动了减重行业的发展。然而,市场竞争激烈,产品质量和效果参差不齐,消费者需要提高辨识能力。减重行业仍面临监管和科学性的挑战,需要持续创新和规范发展。
——减重成为迫切的临床需求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我国肥胖患者数量显著增加。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的数据,我国有超过50%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6-17岁、6岁以下儿童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9%和10.4%。因此,对于超重和肥胖患者的体重控制成为迫切的临床需求。
——减肥方法纷繁复杂 怎样才能有效减肥
《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中对各类减肥方法进行了分析,从调整饮食及认知方式来看,减肥的底层逻辑在于减少能量摄入,主要方法包括限能量膳食、高蛋白膳食、间歇性能量限制等。因此体重管理类企业的产品大多具有低脂、高蛋白、低卡的特点。但目前大部分企业忽视了心理因素对消费者购买减肥产品的影响,营养治疗指南中提出,肥胖症人群中有25.4%的人伴有暴食症,该项病症的存在导致消费者无法仅仅通过摄入健康低脂食品达到减肥的目的,由于购买体重管理类产品效果甚微,大部分暴食症患者可能会放弃购买体重管理类产品。
除底层逻辑外,体重管理类企业应当专注于借助额外补充的减肥方法。《中国超重/肥胖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1)》提出,实验表明低GI饮食、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等方法,均可在一段时间内起到明显的体重控制作用。目前低GI产品主要包括杂粮饼干等;低碳水产品包括各类高蛋白肉食;轻食/代餐食品销量也处于较高水平;针对微量营养素、肠道微生态、保健成分等,各大功能食品企业也纷纷推出各类体重管理类保健品、体重管理类饮料。
——体重管理类产品研发情况
各大高校进入了体重管理类产品的研发生产领域。主要高校包括西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农科院等。其中江南大学多次与体重管理类企业合作,如橙子快跑、糖友饱饱等,研发出低脂、低GI、不升糖的饼干面包等产品。出于对食品安全的考虑,消费者会更倾向于具有高校研发的背书的体重管理类产品。
——体重管理类企业应如何提高复购率
综上所述,针对体重管理的底层逻辑,各大体重管理类企业应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向消费者普及饮食健康营养知识,使消费者更能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较快速的看到体重管理的成果,从而提高复购率。同时企业可开展线上营养师社群服务,为消费者提供营养师咨询,及时调整消费者的总体饮食摄入,达到体重降低的效果;也可以通过打卡社群的方式,在互联网上建立打卡群或小程序,提高用户的参与度、看到更多成功案例从而提高复购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积极营销的同时,企业应加大研发力度,研制出营养高、效果好的体重管理产品,也可选择与知名大学合作的方式加强研发能力,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
目前,肥胖症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世界肥胖协会最新报告显示,到2035年,全球将有超过40亿人属于肥胖或超重,占全球人口的51%,而世界第一肥胖国家超重率或超过67%。
数据预测,到2035年,中国成年人的肥胖率将达到18%,2020-2035年的年增长率达到5.4%。超重/肥胖管理相关费用预计会达到GDP的3.1%。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 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生物医药产业园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生物医药产业...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