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制的谱系化人形机器人Q系列亮相。
这项研究是该所人形机器人攻关团队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多模态人工智能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乔红带领下,面向国家航天、制造产业等重大需求,基于“环境吸引域”高精度作业和类脑智能机器人理论等原始创新积累,且初步实现了面向不同场景的技术验证。
据了解,人形机器人“大工厂”可以充分融合智能、机构、部件、控制和决策等单元技术,快速生成各类人形机器人系统,为形成人形机器人技术标准和产业化,并在人类难以到达的环境中进行人形机器人自生产、自构建、自进化打下基础。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全景梳理:上游为核心零部件,下游为应用领域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例如无框力矩电机、空心杯电机、传感器、专用芯片等;中游为机器人本体制造,包括设计、制造、测试三大环节;下游为人形机器人应用领域,包括工业制造、仓储物流、医疗服务、商业服务、家庭使用等。
行业发展历程:人形机器人发展处于高动态发展阶段
人形机器人前期发展可划分为主要三个阶段:技术探索阶段、功能突破阶段以及高动态发展阶段。在技术探索阶段,人形机器人仅能行走、不能预测运动控制且不能跑步;在功能突破阶段,人形机器人能够替代人类完成重力作业的功能;在如今的高动态发展阶段,人形机器人具备了更高的环境感知能力、决策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运动控制能力,呈现高动态发展趋势,为未来应用场景落地创造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从政策上看,2023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频繁出台,将持续护大机器人产业规模、丰富其应用场景,加速机器人商业化进程。未来在政策支持的背景下,人形机器人的技术选代和实际场景落地有望提速。
从技术上看,人形机器人发展的一个主要痛点是其运动能力与实际使用的应用场景匹配度不够,其原因在于算法复杂度和数据规模限制,导致其智能化不足。ChatGPT等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发展将使机器人智能水平获得跨越式提升,主要包括人机交互增强、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提升、感知和行为有望形成闭环。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2024-2029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仿生人)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