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6月28日,格力电器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格力电器2023年度股东大会上,针对今年来铜价上涨对企业毛利的影响,回应说:“我们了解到,现在已经有部分空调企业开始用铝代替铜作为原材料。目前来看,如果采用铝来替代,它的耐久性和稳定性现在不敢保证。所以,在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之前,格力就绝对不会使用铝代铜。”
董明珠说:“质量永远是第一个考量标准,而不是把成本摆在第一位。在质量同等条件下,我们才可以考虑成本问题。今年铜的涨价对格力有压力,但要想做一个好的企业,就要对国家负责,要对股民负责,同时也要对员工负责。”
空调企业使用铜作为原材料的主要原因是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导电性能。这使得铜在制造空调器中的热交换器和管道等部件中得到广泛应用。铜的导热性能使得热量能够更有效地传导到空调器的散热器部件,从而提高了空调器的散热效率。此外,铜也是一种良好的导电材料,因此铜制的电线和电缆在空调器的电气部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近期矿端原料短缺、冶炼厂TC下滑及利润亏损严重等现象,导致铜价持续上涨并创下近两年新高。不仅给中游冶炼企业和下游铜加工企业带来了压力,也使得使用铜的工业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的挑战。一位冶炼企业人士表示,“目前除了矿山赚钱,整个行业全都亏”、“从明年开始,整个冶炼全行业百分之百亏损,差别只在于亏多亏少” 在此背景下,格力电器坚持使用铜作为原材料,无疑需要承担更大的成本压力。
董明珠的表态和铜价上涨的形势,都凸显了当前原材料市场的压力和挑战。企业在选择原材料时,必须在质量和成本之间取得平衡,同时也需要对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做出积极应对。
铜加工产业链全景梳理
铜加工行业位于整个铜产业链的中下游位置。该行业的上游包括铜矿采选和铜冶炼,中游则是铜棒、铜板、铜管、铜线等铜材料的加工。铜加工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家电、交通运输、建筑和电子等多个领域,这些行业的产量直接影响对铜加工产品的需求,与铜加工行业关系密切。因此,下游行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铜加工行业的生产和经营。
2012-2021年国内铜材价格指数呈波动变化趋势
根据中国五金机电指数的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国内铜材价格指数呈现波动变化趋势。在这段时间内,铜材价格指数一直处于波动状态。2012年至2016年,铜材价格指数逐年下降,从2012年的96.88下降至2016年的71.32。在2017年后,铜材价格市场波动不大,2020年价格指数为75.86。然而,2019年至2021年我国铜材价格不断攀升,受原矿石价格上涨的影响。截至2021年8月底,铜材价格指数达到了100.9,处于近年来的高点。
我国铜材进口情况分析
2017-2021年,我国的铜材进口量和进口金额整体呈现波动变化。2021年,中国的铜材进口量达到了56.62万吨,比2020年增加了4.12万吨;而铜材产品的进口金额为77.0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名义增长了23.85%。
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铜价上涨对下游产业产生了广泛影响,五矿证券研究所所长杨诚笑认为,这一轮观察下来,对产业链辐射影响最大的领域是新能源领域。新能源领域主要包括新能源汽车和光伏领域,铜的使用比例已经上升至10%。在过去,铜主要应用于建筑、基础设施、工业制造和交通等领域,消费结构相对稳定。然而,自2016年以来,随着房地产竣工面积减少,建筑领域对铜的需求开始下降,而新能源汽车和光伏等领域对铜的需求快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基础设施和交通领域对铜消费总量的下降。
中信建投证券发表的研报指出,铜价的走势更多受需求而非供给影响,与全球信用条件牵引的新兴国家制造业景气度密切相关。全球流动性是观察铜价的良好领先指标。尽管5月份铜价有所调整,但海外小周期扩张告一段落,并不代表价格已见顶回落。作为典型的复苏品种,铜在定价通胀上行预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铜价迎来了周期性的定价机会,前提是全球信用周期开启,并且当美联储实施货币宽松政策时,这一机会也将不会太远。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铜加工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铜加工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铜加工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铜加工行业未来的发展...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