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11月7日,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出席2024世界储能大会并发表演讲。他引用了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的数据,指出要实现“阿联酋共识”设定的目标,全球的储能容量需要增加六倍。他强调,储能不仅是新型电力系统的蓄水池,更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压舱石。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储能行业迎来了迅猛发展,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了超过1000亿元的经济投资。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行业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曾毓群指出,很多企业把储能行业当做一个低门槛的金矿,抱着短期淘金的心态进入,导致行业现在野蛮生长,乱象频出。他强调:“作为新能源转型的关键基础设施,储能行业不能乱,但能源转型的需求也要求我们绝不能慢。行业必须在快速增长中同步实现高质量发展。”
那么,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呢?曾毓群认为,行业需要做到高可靠性、高价值性和全场景覆盖。他还认为,储能行业的未来不能仅仅局限于在某一个场景下卖产品,而应该提供全场景一体化的解决方案,赋能千行百业,为自己、为客户、为全球的能源转型布好局。
事实上,我国储能行业近年来确实发展迅猛,机遇与挑战并存。从积极方面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储能市场和储能产品提供国家。
就在曾毓群发表演讲的前一天,即11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到2027年,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要基本匹配,并培育出3到5家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同时,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要持续提升。
征求意见稿还指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全链条国际竞争优势将凸显,优势企业梯队将进一步壮大,产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将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分布情况
新型储能是除抽水蓄能以外的主要储能形式,其可以改变电力系统即发即用的传统运营方式,提高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目前常见的新型储能形式有锂电储能、液流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据CNESA最新公布数据,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70.2GW(包括抽水蓄能、熔融盐储热、新型储能)。其中,新型储能占比30%,锂离子电池依然是新型储能中占比最高的类型。
储能行业代表性企业出货量情况
根据中国能源研究会储能专委会/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发布的数据,2022年度,全球市场中,储能(不含基站、数据中心备电电池)出货量排名前十位的中国储能技术提供商依次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储能、瑞浦兰钧、鹏辉能源、海辰储能、派能科技、远景动力、南都电源和国轩高科;
储能PCS出货量排名前十位的中国储能PCS提供商依次为:阳光电源、科华数能、上能电气、古瑞瓦特、盛弘股份、南瑞继保、固德威、索英电气、汇川技术和首航新能源;
储能系统出货量排名前十位的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商依次为:阳光电源、比亚迪、海博思创、华为、中车株洲所、南都电源、远景能源、天合储能、采日能源和中天储能。
中国储能区域市场区域分布状况
就新型储能区域分布来看,截止2022年底,中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前五名省份分别为山东、宁夏、广东、湖南、内蒙古。累计装机规模分别为:山东155万千瓦、宁夏90万千瓦、广东71万千瓦、湖南63万千瓦、内蒙古59万千瓦。
11月7日,欧盟科学院院士孙金华在2024世界储能大会“院士论道”环节表示,预计到2030年,中国储能装机量将达到3亿千瓦,中国的储能产业规模将达到2万亿-3万亿元。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冯思遥指出,指出储能行业技术迭代快,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形成强大的技术壁垒,才能保持领先地位。特别是在电池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和“储能+AI”数智化等领域的研发上加大布局。面对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的快速变化,技术优势仅不足以支撑长期发展,企业需要具备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构建清晰且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及时调整战略,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风险。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储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储能行业的发展背景、装机情况、投资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储能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储能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