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终于有人说清人形机器人产业: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发展节点

分享到:
 趋势速递 • 2025-02-10 17:16:25 来源:前瞻网 E3612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终于有人说清人形机器人产业大规模应用技术密码

(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2025年央视春晚的舞台上,人形机器人“福兮”(Unitree H1)的表演《秧BOT》成为了一大亮点,展示了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技术突破。2023年11月,《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发布,人形机器人被正式划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的新质生产力载体,人形机器人将对社会产业变革和全球竞争格局产生颠覆性影响。

人形机器人产业:潜力巨大,产业化落地仍面困难

人形机器人是一种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制造的具有类似人类外观和行为的机器人。在当前中国低生育率化、高老龄化持续加速的背景下,人口红利效应逐渐减弱,人形机器人成为了缓解制造业人力供需矛盾的关键一环。它们能够完成非结构化制造环境中的组装、分拣、检测等任务,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

中国不仅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配套最完备的产业链体系,还是人形机器人最大的潜在市场之一。这为人形机器人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环境和市场机遇。根据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披露的信息,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约27.6亿元。而工信部在2023年11月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中更是明确指出,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将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相关产品将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终于有人说清人形机器人产业大规模应用技术密码

从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珠三角地区是全球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重要集聚区,控制、伺服系统技术较为领先。广东深圳、广州、东莞等地聚集了如优必选、乐聚机器人等全球领先的人形机器人企业,以及里工实业、本末科技、汇川技术等涉及减速器、电机的核心零部件企业。

终于有人说清人形机器人产业大规模应用技术密码

人形机器人市场有多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前11个月,人形机器人行业的融资事件已达到60起,年内投融资总额更是高达116.8亿元,远远超过了往年的水平。可见资本市场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看好。

不过,人形机器人在发展上仍面临诸多挑战。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人形机器人量产及商业化关键挑战》指出,技术上的挑战包括柔轮易疲劳断裂导致机器人故障率增加、谐波减速器传动速比受限影响精度与响应速度、无框力矩电机温升控制困难导致整机能效下降等。此外,人形机器人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均较高,市场上的人形机器人产品成本或售价普遍超过200万美元,远高于普通工业机器人。同时,人形机器人的维护保养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这些成本问题限制了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和产业化落地。

2222

地方规划新思路:结合本地资源禀赋,采用差异化的战略

规划人形机器人产业需要地方政府结合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制定系统性、差异化的战略。以下为具体思路和实施方案:

①明确产业定位

根据本地科研能力(如高校、研究所)、制造业基础(精密加工、电子产业)及市场需求(老龄化、制造业升级),选择重点方向(如医疗机器人、工业协作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制定5年、10年发展目标,例如培育3-5家龙头企业、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研发中心等。以及联合智库、行业协会编制《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技术攻关、产业链布局、应用场景、政策支持等路径。

②核心技术攻关

•联合高校(如本地工科院校)、科研机构(中科院分所)、龙头企业成立人形机器人研究院,开放实验室,提供场地和设备,吸引中小企业低成本使用高精度实验环境。

•针对伺服电机、高精度减速器、仿生材料等“卡脖子”环节,设立政府专项基金,吸引全球团队攻关。

•成果转化支持:设立中试基地:提供样机制造、测试验证、小批量试产服务,缩短研发到量产周期。对本地首个人形机器人应用项目给予30%-50%采购补贴。

③产业链补链强链

•上游核心部件本地化

供应链地图:梳理伺服系统、传感器、芯片等关键部件依赖度,针对性招商(如引进日本谐波减速器企业、德国电机厂商)。

替代计划:对实现国产替代的企业给予税收返还(如增值税地方留存部分返还3年)。

•中游整机制造集群化

专业园区建设:规划人形机器人产业园,配套精密加工中心、3D打印共享车间、检测认证中心。

“链主”企业扶持:对年营收超10亿元的整机企业,提供用地指标倾斜、低息贷款(利率下浮20%)。

•下游场景创新

场景开放计划:在政务大厅、医院、养老院等场景开放试点,政府购买服务(如政务引导机器人)。

行业解决方案商培育:鼓励企业针对制造业(汽车装配)、服务业(酒店接待)开发定制方案,按订单金额给予10%奖励。

④人才与资金保障

如联合职业院校开设“人形机器人运维”专业,企业定向接收毕业生。对顶尖团队给予最高5000万元创业资助,提供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绿色通道。政府引导基金:设立50亿元产业基金,以1:4比例撬动社会资本,优先投资本地种子企业。金融创新:试点“研发贷”(以专利质押)、供应链金融(为核心企业上下游提供融资)等。

前瞻认为,通过以上系统性布局,地方政府可逐步构建技术领先、产业链完整、应用活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全球发展人形机器人场景深耕案例

美国—波士顿

波士顿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地,但却因波士顿动力公司(Boston Dynamics)的存在,在人形机器人产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全球机器人技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波士顿动力研发的人形机器人Atlas可谓声名远扬,自2013年发布以来,不断迭代升级,具备了在复杂地形上行走、跳跃、翻滚等高级运动能力。2024年4月,波士顿动力宣布液压版Atlas退役,并推出了纯电驱的新款Atlas机器人,能够完成稳定的行走、起身和180°头部、腰部旋转等动作。此外,波士顿拥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顶尖学府,这些高校在机器人技术研究领域成果丰硕,为波士顿人形机器人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创新理念与专业人才,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 

美国—旧金山

旧金山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处于行业前沿。这里诞生了诸多具有影响力的企业,像初创企业Physical Intelligence(PI),由谷歌DeepMind和人工智能领域资深人士创办,致力于开发可执行精确操作(如折叠衣物)的机器人,成立一个月便以4亿美元估值获7000万美元融资,8个月后寻求以20亿美元估值融资,备受红杉资本、OpenAI 等投资机构青睐。还有OpenDroids推出的轮式人形机器人 R2D3,定位家庭助理机器人,可在家庭、餐厅、康复中心等多场景应用,售价55000美金或接受租赁 。旧金山的产业发展呈现出技术创新活跃的特点,企业和科研机构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算法、机器人控制技术等,为机器人赋予更精准的环境感知和动作控制能力。

日本—东京

东京在日本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中独占鳌头。汇聚了早稻田大学、东京大学等科研实力强劲的高校,以及索尼、本田等行业巨头,产学研紧密结合,构建起强大的研发创新体系。早稻田大学的WABOT系列机器人,率先在双足行走、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索尼的AIBO机器狗和QRIO 人形机器人,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运动控制融合方面成果显著。东京拥有完备的产业链,从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到机器人整机制造,再到系统集成与应用开发,各环节紧密协作。在零部件供应上,东京的企业能提供高精度伺服电机、先进减速器、高灵敏度传感器等关键部件。在市场应用上,东京的人形机器人已广泛融入多个场景。例如,在东京的一些酒店,人形机器人承担起前台接待、引导客人的工作。

中国—深圳

深圳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发展成熟度相对领先,已聚集了汇川技术、雷赛智能、奥比中光、大族传动、同川科技、固高科技等企业,涉及减速器、电机、控制器、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拥有优必选、逐际动力、乐聚机器人等一批本体企业,发布了优必选WalkerX、乐聚夸父、逐际动力CL-1等人形机器人产品,已具有人形机器人产业先发优势。目前,深圳凭借其强大的产业生态和政策支持,正在稳步迈向“人形机器人第一城”。

中国—杭州

杭州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中也表现出色。杭州拥有200多家机器人相关企业,2023年机器人工业产值已达到150亿元。市政府在2024年出台了《杭州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24—2029年)》,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杭州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先发优势也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以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企业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机构,助力形成了强大的技术生态。

中国—上海

上海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涵盖了整机本体、智能软件、硬件核心零部件等多个环节。集聚了傅利叶智能、智元机器人、达闼、中电科21所等整机研发与应用的企业,有多款国内领先的人形机器人产品问世,并形成“3+X”空间布局。截至2023年,上海工业机器人产值达250亿元,产量约6.6万台,制造业重点产业工业机器人密度达426台/万人。

人形机器人未来四大趋势

市场需求趋势:人形机器人出现将缓解市场劳动力缺口,未来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将会持续上升,前瞻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达到3.80万台。

人形机器人市场需求趋势

技术创新趋势:具身智能技术提升人形机器人自主作业能力

当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爆发后,具身智能热潮随之而来,具身智能技术涵盖“大脑”、“小脑”关键技术群,实现人形机器人自主感知、决策与行动。

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趋势

应用趋势: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人形机器人

前瞻认为,人形机器人率先在细分市场实现商业化,例如工厂生产、安防巡检、物流配送和服务业引导等领域。最初功能单一,但逐步发展成为通用型机器人,从ToB市场转向ToC市场,进入家政等领域。更远的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在航天航空领域得到应用。

人形机器人应用趋势

量产化趋势:人形机器人的量产趋势正在逐步显现

人形机器人的量产趋势正在逐步显现,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宣布了其量产计划。海外企业如特斯拉预计在2026年开始对外进行人形机器人量产。中国企业优必选在2024年10月14日正式发布全新一代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已进入比亚迪等汽车工厂实训,并且Walker S系列已获得来自车厂超过500台的意向订单。

人形机器人量产趋势

人形机器人产业已站在时代发展的风口浪尖。前瞻认为,在未来,人形机器人不仅会在制造业中发挥关键作用,成为解决人力供需矛盾的得力助手,还将以更加智能、灵活的姿态,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家庭服务到家政陪伴,从安防巡检到航天探索,为人类创造更多价值,推动社会向人机深度融合的智能化时代大步迈进,成为驱动全球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核心力量。

前瞻预计,在中国要实现人形机器人全面量产及消费级商业化,应是“先工业、后消费”,而在2025年将会侧重在更多细分技术环节层面上发力。

1

人工智能产业规划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人形机器人量产及商业化关键挑战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48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