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2025年,人形机器人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当前科技创新领域中最炙手可热的赛道之一。
2月19日,波兰公司Clone Robotics在业界投下了一颗震撼弹——发布了一款名为protoclone V1的双足行走肌肉骨骼机器人。这款机器人无面部设计,但在解剖学上却100%复刻了人类的肌肉骨骼结构,其设计初衷便是为了实现更自然、更灵活的运动表现。Clone Robotics自豪地宣称,protoclone V1是世界首台实现双足行走的肌肉骨骼机器人。
视频发布后,网友们纷纷留言,有人直呼“毛骨悚然”,形容这款机器人仿佛是科幻美剧《西部世界》中的仿生人走进了现实世界。的确,protoclone V1的外形酷似科幻动画《EVA》中的角色莉莉丝,其高度模拟人类生物特征的设计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拥有自主意识的仿生人角色。
这款机器人在设计上达到了惊人的逼真程度。它不仅拥有完整的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血管系统,还配备了超过200个自由度、1000根肌纤维以及500个传感器。这些细节的精心打造使得protoclone V1在外观和运动方式上都极为接近真实人类,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效果。
Clone Robotics采用了先进的柔软人造肌肉技术来实现机器人的运动。这种名为McKibben的人造肌肉通过聚合物材料和腱肌的结合,利用液压驱动控制肌肉的膨胀和收缩,可以让机器人的动作更加流畅自然,还大幅降低了运行过程中的噪音和能耗。
机器人内部还配备了一套复杂的仿生合成系统,一个微型500W电动泵作为“心脏”,以6.8巴的压力将液压油(模拟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可以为机器人的运动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Clone Robotics计划将protoclone V1主要应用于家庭场景。这款机器人将预装16项实用技能,包括对话、握手、倒饮料、制作三明治等,以满足用户的日常需求。
人形机器人行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AI技术的强劲驱动。2025年被视作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关键年份,有望在这一领域迎来新的量级突破。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表示:“在年底之前,人形机器人的AI技术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到明年或者后年,一些基础的服务业和工业领域将可以逐步推广人形机器人的应用。”
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还是比较局限
近日,前瞻产业研究院作为更懂产业的科技型决策智库,重磅发布《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人形机器人量产及商业化关键挑战》。
蓝皮书指出,根据前瞻研究发现,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还是比较局限,受限于交互能力及协同能力等技术的发展,人形机器人的市场渗透较低,只能从环境相对封闭,工序相对简单且标准的场景开始,有标准的操作流程,有明确的评判标准,在自动化发展受限的情况下,替代部分的人工。
全球人形机器人应用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参照自动驾驶,从L1到L3是经历5年以上迭代的,并且完全自动驾驶L5也仍需时间。人形机器人的成熟也是渐进式,可在细分市场的率先商业化,如工厂生产、安防巡检、物流配送、服务业引导、救援、军事等,初期功能单一,后逐步成熟转为通用型机器人,由Tob转为Toc,进入家政等市场;更远的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
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所所长赵杰认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目标是“把我们现在传统的某种机器人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作业,向能像人一样做一些技能型作业、灵巧作业、类人灵巧作业方面发展”。
俄罗斯工程院院士孙立宁认为,未来机器人还应该有像手机、电脑一样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能够把人的技能植入到机器人当中,从而可以情感交互。
优必选科技副总裁庞建新认为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体中最具代表性、最具复杂性的智能本体,其技术发展将经历在结构化或半结构化场景下执行有限任务、满足与人对话陪伴诉求、走进家庭在 C 端大规模应用三个阶段。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人形机器人量产及商业化关键挑战》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