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7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9.5岁。
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营养状况得到改善,清洁水和卫生设施日益普及,医疗保健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中国人的预期寿命提高。从2010年的74.8岁,到2020年的77.9岁,再到如今的79.5岁,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稳步增长。
而中国人均预期寿命的提升速度超越了部分发达国家。此前,联合国人口司发布预测显示,2025年美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79.46岁,而中国原预测为78.02岁,如今已实际提高至79.5岁。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到2044年,中国有望以82.4岁的预期寿命微弱超越美国的82.39岁,这无疑是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进步的又一肯定。
然而,人均预期寿命的提升背后,是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2014年我国六十岁以上人口比例正式突破15%,此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开始加速,截至2023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97亿,占总人口的21.1%;而到了2024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更是从2023年的15.4%上升至15.6%。
老龄化并非中国独有的问题,而是全球性趋势。据联合国发布的《World Social Report 2023》,当前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10个国家或地区的老龄化程度均在20%以上。而到2050年,联合国预测中国香港的老龄化程度将超过40%,成为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区域,其他排名前10的国家或地区的老龄化程度也都将超过33%。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家庭结构、医疗保障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上升,劳动力市场供给减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经济增长面临一定压力。同时,社会养老负担加重,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医疗保障需求大幅上升,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家庭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家庭小型化和独居老人数量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社会养老服务需求显著提升。此外,区域老龄化程度的差异也导致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资源分配上的不平衡。
从养老服务需求来看,根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承担的科技部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机制和政策研究总报告”分析,2000-2050年中国老年人需要上门护理服务的人数将不断上升,2020年约为4033.3万人,2030年预计达到5896.9万人,到2050年达到7600万人左右。可见,养老服务市场的巨大潜力和紧迫需求。
面对老龄化挑战,各方积极行动,探索应对之策。从代表性企业产品布局来看,不同类型企业发挥各自优势,投身老龄产业。小米、华为等互联网企业主要布局可穿戴健康监测设备以及适老化改造智能产品等,利用互联网技术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健康管理服务;传统医疗和养老服务企业主要布局血压计、血糖仪、血氧仪等健康监测设备,满足老年人日常健康监测需求;金卫迪、爱牵挂等智慧养老设备创业公司主要布局养老监护智能产品,为老年人的安全保驾护航。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极为迅速,快速老龄化对各方面冲击巨大,尤其是养老体系。为积极应对老龄化,他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推动养老金体系从现收现付融资方式向预筹式投资方式转变,从负载型制度向资产型制度转型。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养老设备制造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智能养老设备制造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智能养老设备制造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