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力推“再工业化”,试图通过制造业回归提振经济与就业。
近日,前摩托罗拉CEO Dennis Woodside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了重回美国制造的难题。他表示,摩托罗拉2013年喊出“美国制造”的口号,希望从三星和苹果手中抢回美国手机市场,因此在美国德州建了手机组装厂。这个工厂高峰期拥有4000多名员工,推出了旗舰级手机Moto X,并支持定制化。然而,仅仅一年后,却因供应链断裂、人力成本高企与市场表现不如预期,公司成立不到一年就关闭,黯然退场。
Dennis Woodside提到,他们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是供应链。电池、屏幕、主机板等零部件都不在美国本土,需要从亚洲零部件厂商采购,运输到美国组装,导致成本居高不下。据了解,当时美国本土的手机零部件配套率不足30%,核心组件如OLED屏幕、锂电池等完全依赖亚洲进口。跨国物流使单机成本增加18-22美元,而同期亚洲工厂的工人时薪仅为美国同岗位的1/5。
更棘手的是,招聘数据显示,首批2000名员工中,仅15%具备电子制造经验。公司不得不投入人均300小时的岗前培训,使人力成本再增40%。更糟糕的是,员工离职率始终维持在月均8%的高位,远高于制造业3%的行业基准。Dennis Woodside提到,手机有数百个零件,而且非常小,大部分美国人根本不习惯这种工作,不得不经过培训才能上岗。
摩托罗拉的“美国制造”尝试以失败告终,可见,美国制造业的回归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解决供应链分散、人才短缺和市场需求不足等多重问题。
与摩托罗拉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手机产业链极为发达:
从上游的芯片、屏幕、存储器、摄像头和电池等核心零部件,到中游的整机制造和ODM服务,再到下游不同渠道手机产品的销售及后端手机的维修、回购等延伸交易价值链,中国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集群。上游零部件供应商如京东方、华星光电等在显示面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中游的闻泰科技、龙旗科技等ODM厂商能够提供一站式设计和制造服务,下游的华为、vivo、OPPO、小米等品牌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份额。凭借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和供应链协同,中国手机产业链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主导地位,还在海外市场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全球手机产业的重要力量。
从芯片设计、零部件生产到成品组装,几乎所有环节都能在中国完成。以iPhone为例,其43国零部件中,深圳周边200公里内可完成90%的采购与组装,突发订单响应速度达24小时内。这种地理上的集中性带来了惊人的效率,一旦苹果收到突发订单需求,供应商能够在24小时内召集大量工人响应。
从区域竞争情况来看,根据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显示,2023年亚太地区和大中华区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分别为30%和25%,合计占比达55%,是全球第一、第二大的智能手机市场。中国既是全球最大制造基地,也是最大消费市场。这种“产销一体”的生态,使中国产业链具备极强的自我迭代能力。
苹果CEO蒂姆·库克(Tim Cook)在多次采访中明确表示,苹果选择在中国制造iPhone等产品,并非因为劳动力成本低,而是因为中国制造业的“技能密度”和强大的产业链协同能力。库克指出,中国拥有大量掌握高端制造技能的工人,特别是在模具工程师等领域,这种“深度技能”在中国是系统化、规模化、产业化的存在。他强调,苹果的产品对精密制造的要求极高,需要微米级的精度,这并非简单的低端劳动,而是需要大量经过职业教育系统培训的熟练技术工人。在中国,一个省的模具工程师数量可能超过美国全国,这种“技能密度”是其他国家难以复制的。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手机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报告主要分析了智能手机行业的背景以及所处阶段;智能手机行业当前的市场环境与企业竞争力;中国智能手机行业的生产运营与发展现状;智能手机行业的市场需求特征;智能手...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