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大动作连连。
6月“再造三峡”的三峡水运新通道可研刚刚获批,7月,史上最大规模的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就正式开工,1个月后,横跨青藏高原的新藏铁路成立主体公司。可以看出,伴随着中国现代产业提质升级,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与其配套的新一轮超级基建浪潮已然来临。
拉长时间线看,水运领域显然是本轮基建重中之重,从平陆运河到三峡水运新通道,在做强国内大循环的宏观战略下,这已经是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在这一背景下,又一项和中国水运大动脉休戚相关,却冻结了10年的工程,也有了松动的迹象。
一、瓶颈与博弈
作为中国水运大动脉,长江近10多年来一直存在“肠梗阻”的痼疾。
2011年,三峡工程货运量突破1亿吨——比预计时间提前了19年。
这导致2016年三峡过闸船舶平均待闸时间已经达到44小时,2021年已经达到约190小时,严重拖累了长江航运,上游成渝地区港口吞吐量年均增速仅在2%左右,远低于下游。
前面提到的三峡水运新通道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国家砸下776亿,要在现有三峡船闸北侧再挖一条能够通航10000吨级大船的水道,并将配套的葛洲坝上供3000吨以下“小船”通行的三号船闸改建成同样可以通行10000吨巨轮的两线船闸。
据交通运输部网站报道,三峡老船闸的通过能力是1亿吨,新的船闸接近1.8亿吨,将总货运量提高了将近2倍,将很大程度解决长江货运瓶颈问题。
然而,真的如此吗?
现实的情况是,三峡水运新通道修建如此高标准的万吨航道,却因又一件事,效果将要大打折扣。
那就是——荆江。
荆江指的是长江在湖北枝江到湖南洞庭湖口之间的河段,全长339公里。
由于地质构造和人类活动造成的河流改道、泥沙淤积,长江用数千年时间在这一段发育成了蜿蜒曲折、九曲回肠、滩多水浅的河道,通航能力急剧下滑,只能通航5000吨级货船,枯水期甚至只能通航3000吨小船。
于是在长江航道上,形成了从宜昌往上可以通航万吨大船,从武汉往下也可以通航万吨大船,偏偏从武汉到宜昌这一段,要全部卸货之后换装小船通行的尴尬局面。
重复装卸货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还增加了货物损耗的风险,极大地制约了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之间的联动发展,也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大宗货物运输需求。
于是在2015年,南水北调核心设计师钮新强院士抛出荆汉运河的重磅设想:
从荆州松滋口到武汉东荆河口,直接挖一条深8米、宽90米,足以通行万吨巨轮的航道出来。
按照设想,这条人工水道将抹平长江荆江段的“九曲回肠”,航程减少200多公里,运输时间压缩十几个小时。
这个方案非常大胆,不同于其他运河大多基于原有河道疏通和少量新挖河道,而是几乎完全脱离原有主航道,重新挖一条长江支流出来。
这一方案若能落地,将有效缩短航运距离,提升航道通行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荆江河段的航运难题。届时,万吨巨轮将从长江口直抵重庆,整个长江经济带的航运、制造业和物流业都将被激活。
只不过,这个看起来一本万利、利国利民的工程,从提出起至今10年,几乎毫无进展。
为什么?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长江沿荆江段南下,接入洞庭湖,把湖南纳入了这条水运大动脉之中,也造就了岳阳作为湖南水运第一大市的地位。
毫无疑问,如果长江裁弯取直,绕过荆江,就直接把湖南排除在了长江主航道之外。
在南方诸省中,湖南和江西的水运本来就是贫弱的,水路货物运输占比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湖南省内一半左右的货物吞吐发生在沟通长江、湘江的唯一枢纽型港口岳阳港,如果荆汉运河通航,长江主航道北移,对于湖南的水运无疑是致命打击。
因此,湖南省和岳阳市一直反对荆汉运河的建设,试图以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作为疏通长江的替代方案。
只不过荆江航道先天不足,当前能够通航3000-5000吨级别船舶,已经是10年前整治的结果。
目前,荆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已经启动,预计2026年完成。但即便完成,航道水深也只有4.5米,只能保证5000吨级船舶稳定通航,无法通过万吨货轮。
因此支持荆汉运河的声音也一直没有消失。
到目前为止,沿途各方博弈已长达10年,而在长江水运还能勉强运转的情况下,国家也没下定决心,拍板上马荆汉运河。
只不过,变化是迟早的事。
二、破局与红利
近年,长江航运梗阻加剧和国家推进内循环的战略冲突激化,长江航道的改善提升已经是迫在眉睫。
因此,湖北省推动荆汉运河的力度逐渐加强,省领导以及沿途各市领导视察、调研荆汉运河的次数明显增加,湖北省也制定了全长约236公里、总投资784亿元的规划。
今年交通运输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共同印发《推进实施内河水运体系联通工程行动方案》,以及三峡水运新通道万吨航道项目开工,使各方看到了荆汉运河项目推进的希望。
如果真的建成,荆汉运河将产生多大的效益?
从直接效益来看,湖北方面估算,工程将荆州到武汉的航程缩短 260 公里,每年光是节省的物流成本就达到 300 亿元。
而这一突破实现上海至重庆万吨级船舶直达通航,让黄金水道整体效能充分释放产生的额外价值更是无法估量。
在国家战略升维层面,它将与平陆运河、湘桂运河以及浙赣粤运河等共同构建起 “南北纵贯、东西联通” 的全国水运网络,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提供有力保障。
而航运格局的优化,意味着沿线及腹地城市的产业发展将迎来新机遇。
毫无疑问,荆州将是最大受益者。
近年来,曾经被很多人视为“农业大市”的荆州经济快速增长,2024年GDP达到3505.99亿元,离百强市守门员河南新乡的3569.7亿元仅差60亿。
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医药制造业三大行业增速均超过20%,华鲁恒升、云图新能源等龙头企业产能持续释放,仙鹤纸业、长利玻璃等百亿级项目加速落地,工业成为了支撑荆州发展的主要力量。
届时,这座城市将从长江的“堵点”,一跃成为2条主航道交汇处的超级枢纽,物流成本降低、运输效率提升,将极大地增强荆州工业竞争力。
当前,荆州规划了智能装备和农产品加工2个两千亿能级支柱产业,现代化工、新型建材、新能源新材料3个千亿能级支柱产业,以及5个五百亿能级特色产业,以及15条重点产业链构建的“23515”现代产业体系。
未来,结合自身产业基础与枢纽定位,荆州可围绕 “以港兴产、以产强城、绿色协同” 的核心思路,构建与运河经济适配的发展框架,具体规划方向可聚焦三大维度:
其一,构建 “港口 - 产业” 联动格局。以盐卡港等核心港口为支点,在港口周边规划专业化产业园区,推动港口功能从单一运输向“物流枢纽+产业载体”转型。
其二,推动传统产业与运河经济深度适配,针对荆州现有智能装备等主导产业,优化产业布局与供应链体系。
其三,锚定绿色低碳发展主线,在港口运营、产业发展中融入绿色理念,推进港口码头的节能改造,引入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供电;探索“水运+绿色物流”模式,构建全链条低碳运输体系。
其中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领域,那就是电动船舶。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观察,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日渐成熟,外溢效应已经开始出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当前内河航运 “油改电” 的趋势。
地方上,浙江上半年发布的《高水平建设航运浙江实施意见》,提出大力推广使用电动船舶,并汇集70多家产学研单位组建浙江省电动船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同时,湖南首艘内河纯电动集散两用船“湘江绿电001号”6月正式启航,湖南内河新能源船舶示范项目取得阶段性成功。
同时,新能源巨头也早已踊跃入局。
宁德时代2年前就发布了包含电池、动力、补能、运营在内的电船解决方案,今年7月25日,宁德时代参与打造的全国首艘纯电海上客船“屿见77”在厦门湾正式启航。同一天,比亚迪与中国船级社(CCS)武汉规范研究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多个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虽然荆州暂未形成成熟的船舶制造产业,但作为运河沿线重要航运枢纽,存在大量船舶停靠、中转的需求。
因此,一旦荆汉运河落成,荆州可以从电动船舶基础设施、运营服务两大领域入局,先打造长江中游电动船舶充换电服务核心节点,可优先在盐卡港设置大功率直流充电设施与自动化换电区域,满足大型船舶快速补能需求,同时在古城旅游码头部署交流充电桩和小型换电装置。
通过船舶充换电服务和现有的智能装备产业基础结合,推动充换电设备研发制造本地化,荆州可以借此进一步向电动船舶产业链其他环节,比如电池制造、船舶智能系统集成等延伸。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的关键窗口期。当前,全球经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推动国内经济全面变革,新旧动能转换叠加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使得“十五五”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窗口期。
为此,前瞻产业研究院作为更懂产业的科技型决策智库,成立十五五规划研究所,希望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与挖掘,为客户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建议,助力各界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阶段达成预期目标,并为十五五规划的科学编制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随着荆汉运河的规划逐步落地,一幅以水道为轴、产业为脉的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这条贯穿江汉平原的人工水道,不仅将打通长江中游航运的关键节点,更将成为串联核心枢纽、沿线节点与腹地城市的经济纽带。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荆汉运河的意义早已超越了航运工程本身。它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实践探索,是完善国家水网战略的关键拼图,是中国以超级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未来,当万吨巨轮穿梭于运河之上,承载的不仅是往来货物,更是沿线城市的发展希望与一个国家的战略雄心。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5-2030年全球及中国电动船舶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参考文献:
【1】中部大运河,真的要来了? | 城市进化论
【2】湖北省政府专题研究荆汉运河前期工作 | 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
【3】湖南首艘内河纯电运输船正式启航 | 湖南省国资委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