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在全球器官移植需求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异种器官移植技术正从科幻走向现实。
近日,中国研究团队完成世界首例基因编辑猪肺移植至脑死亡人体内的手术,有望为解决全球肺移植供体短缺问题提供新的思路。相关论文于 8 月 25 日在英国学术期刊《自然-医学》在线发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教授团队历时多年攻关,将一个经过6处基因编辑的巴马香猪左肺移植至脑死亡志愿者体内,完整模拟单肺移植临床场景。术后监测数据显示,移植肺持续维持通气与气体交换功能达9天,期间未出现超急性排异反应,病原学监测亦未发现感染迹象。
研究团队通过自主研发的微创移植技术,成功避免机械通气对供体肺的物理损伤,降低手术创伤。何建行教授表示,下一步将优化基因编辑策略与抗排异治疗方案,目标将移植器官功能维持时间延长至数月甚至更久,最终推动异种肺移植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基因编辑行业是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的前沿科技领域。它通过精确地对生物体的基因组进行修改、插入或删除等操作,来实现对生物性状的精准调控,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于农业、疾病治疗领域,其中,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为作物育种与畜禽品种改良,在疾病治疗领域中,主要是通过相关医药的研发以达到对患者的治疗目的。
基因编辑技术主要有ZFN技术、TALEN技术以及CRISPR/Cas9技术,依此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基因编辑技术。从构建难以程度、细胞无毒性、成本优势、剪切效率以及商业化潜力五个方面来看,最有优势的技术为CRISPR/Cas9技术。
供体猪的6处基因编辑正是基于CRISPR技术完成。科研人员通过敲除导致人类免疫排斥的糖蛋白基因,并插入人类免疫调节基因,构建出"人源化"猪器官模型。这种策略使异种器官在移植后能有效"伪装"成人体组织,大幅降低免疫系统攻击风险。
香港大学副教授黄兆麟指出,CRISPR/Cas9自2012年问世以来已成为主流的基因编辑技术。然而,该技术的底层专利技术已被西方国家垄断。目前,国内也在研发一些新颖的基因编辑工具,中国在基因编辑工具创新上仍有很大机会。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基因修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本报告利用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长期对基因修饰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从当前基因修饰行业的宏观景气状况出发...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