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8月11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操研究员带领的智能育种攻关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细胞》发表论文,宣布我国率先构建完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BT(生物技术)筑基+AI赋能+机器人劳作”智能育种闭环技术体系。这一突破不仅标志着我国在智能育种领域实现全球领跑,更通过“作物-机器人协同设计”理念与智能装备的落地,为解决粮食安全、突破种业“卡脖子”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传统杂交育种依赖人工去雄、授粉,存在效率低、成本高、周期长等痛点。许操团队的研究颠覆了这一模式。
团队首次提出作物-机器人协同设计理念,通过基因编辑重新设计作物花型,快速精准创制“机器人友好”的结构型雄性不育系,这种作物花器官形态特化,便于机器人精准识别与操作,从根源上解决了杂交育种中人工去雄的瓶颈。
研究团队成功研制世界首台可自动巡航杂交授粉的智能育种机器人“吉儿”(GEAIR)集成多模态感知、AI决策与精密执行系统,能自主完成作物识别、授粉路径规划、花粉精准投放等任务,授粉效率较人工提升10倍以上,成本降低60%。打破杂交育种和制种瓶颈,大幅降低育种成本、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
研究团队将“吉儿”系统与从头驯化、育种加速器等新一代技术融合,打造出全球首个“智能机器人育种工厂”。通过全流程数字化管控,该工厂可实现“品种需求输入-智能设计-机器人育种-快速迭代”的闭环,将优异品种的定制周期从传统10年缩短至2-3年,且精准度显著提升。目前,该模式已在大豆、玉米等作物中验证成功,未来有望扩展至粮食、蔬菜、经济作物等全品类。
“吉儿”系统的成功,是我国基因编辑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典型案例。作为精准调控生物性状的“基因剪刀”,基因编辑技术可定向改良作物抗病性、耐逆性、营养品质等关键性状,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近年来,我国基因编辑技术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全球基因编辑领域的创新高地。政策层面,国家出台《农业用基因编辑植物安全评价指南》等文件,为技术转化提供规范支持;产业层面,多家企业布局基因编辑育种,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田间。许操团队的研究进一步证明,基因编辑与AI、机器人的深度融合,正催生“智能设计-精准编辑-自动育种”的新范式,引领全球农业科技进入“4.0时代”。
全球基因编辑市场规模正快速扩张。根据Allied Market Research以及Global Market Research统计,2021-2022年,行业规模从48.11亿美元增至54.12亿美元,同比增速达12.49%。行业增速较快,市场规模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预计到2030年,全球基因编辑市场将突破300亿美元,其中农业领域占比超40%。
中国凭借技术积累与政策红利,有望在这一赛道占据主导地位。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基因修饰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本报告利用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长期对基因修饰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市场数据,全面而准确的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从当前基因修饰行业的宏观景气状况出发...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