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追觅科技正式官宣造车,造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车,首款超豪华纯电产品对标布加迪威龙,计划在2027年亮相。
追觅科技发布一封信,信中称,我们不做“从0到1”的冒险者,而是站在中国制造巨人肩上。无数中国企业已用十年血汗,铸就了全球最成熟的电动车供应链与技术生态。而我们要做的是一场“全局最优”的征程:用正确的产品、正确的战略、正确的节奏,把中国智造推向世界高端市场。
企查猫APP显示,追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简称:追觅科技)成立于2017年12月18日,注册资金为240.79(万人民币),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生活家电的全球化科技公司。公司前身为清华大学“天空工场”,后加入小米生态链。核心团队成员多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一流学府,拥有在高速数字电机、单目机器视觉、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等方面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追觅科技先是入局智能清洁电器市场,逐步成为全球智能清洁电器领导品牌,旗下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割草机器人等产品,已经在海外多个国家与地区取得了市占率第一。
技术实力是追觅科技最核心的竞争力,这也为其跨界造车提供了关键支撑。在研发投入上,追觅科技始终保持高强度,公司员工中研发人员占比约60%,如此高比例的研发团队配置,在行业内实属罕见。截至2024年底,追觅科技全球累计申请专利已达6379件,其中45%为含金量极高的发明专利,更重要的是,这些专利覆盖了传感器融合、电机控制与人机交互等智能汽车核心领域。此外,追觅科技在高速数字电机、单目机器视觉、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等技术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这些技术积累无疑将为其造车之路赋能。
不过,汽车行业并非易事,追觅科技在公开信中便提到,造车是一场“九死一生”的远征,当前行业竞争已进入全方位、多维度的高强度对抗,不仅比拼技术创新与迭代速度,更考验体系能力、供应链整合、品牌定位与全球市场洞察。他们敬畏这个行业,伟大的梦想,从来生于无畏。
不久前,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直指行业残酷性 —— 他在《罗永浩的十字路口》节目中表示,中国汽车行业的淘汰赛大概还有5年时间,目前没有人敢说已经拿到“船票”,甚至调侃如果你想害一个哥们,就劝他去造车吧,足见造车之苦。
造车有多难?汽车行业是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进入门槛极高。一款全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成本通常在10-20亿美元,包括电机、电池、底盘、自动驾驶等核心系统。生产基地建设更是需要投入50-100亿元,涉及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复杂工艺,同时还需建立大规模工厂和生产线,以及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此外,汽车生产需要建立大规模的工厂和生产线,涉及到复杂的工艺和质量控制体系。
供应链方面,汽车涉及数千个零部件,小到电子元件,大到底盘、车身、动力系统,仅电池一项就需协调正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数十个供应商,其复杂程度远超家电和电脑组装。
此外,当前汽车市场竞争早已白热化,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已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新品牌想要突围难度极大;而且汽车研发周期漫长,从研发到量产通常需要3-5年,期间市场审美、消费者需求、竞争环境都可能发生巨大变化,进一步增加了研发与市场风险。
好在,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汽车产业链,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从电池、电机到电控系统,已形成强大的配套能力。数据显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10万家,实现了1500种部品的覆盖,构建起从上游零部件到中游一级 / 二级供应商,再到下游整车制造厂、出行服务商的全产业链条,这无疑为追觅科技等新入局者提供了有力的产业保障。
追觅科技在信中结尾写道:“追觅生于全球、长于全球。在中国,我们已成为清洁领域的绝对领导者;在全球,我们在20余个国家和地区稳居市场第一。始终定位高端,坚持价值超越价格,是极少数能在每一个进入的市场都迅速跻身顶端的中国品牌。为此我们被许多人称为“中国的苹果”。我们知道如何让全球用户为创新买单、为体验喝彩。这一次,我们要在汽车领域再次证明:中国品牌,不仅可以高端,更能成为全球消费者热爱的符号。”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新能源汽车行...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