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为什么残缺的希腊雕刻更好看?

分享到:
 朱青生 • 2018-08-30 11:03:45 来源:混沌大学 E1864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如果说,世界上有一种活动是以创造作为专门目的而进行的,那就是当代艺术了。

所以,要想创造创新,学一些当代艺术的创造法则是非常必要的。北大朱青生教授将其总结为四个法则——极端法则、对立法则、比照法则和自否法则,混沌君今天推荐的是“极端法则”,供你细细体味。(其他法则也会陆续发出,敬请期待)

✦ 艺术品只有在你跟他面对的时候,那个瞬间它才叫艺术品。

——朱青生

授课老师|朱青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授课老师|朱青生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本文由混沌大学(ID:hundun-university)授权转载。混沌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互联网创新大学,遍邀全球名师,拓展认知边界,奉献最专业、最实用、最顶级的互联网创新课程,陪伴这个时代最有梦想的人,早半步认知这个混沌的世界。

极端法则

现代艺术创作的第一法则是极端法则——各造其极,直达顶端。

通俗点说,极端法则就是指做什么事,或者做什么作品,要在原来作品的方向上,找一个单独的因素,尽量把它往前推,以至于把它推到不能再推的地步。

为什么希腊雕刻,有时候坏了的比完好的好看?残缺美吗?

不,这里面隐藏着一个深邃的秘密。

在揭晓答案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极端法则是怎么发展出来的。

所谓创造,就是要接近人的能力、人的状态。极端法则也是如此。

经典艺术讲究和谐、完美,什么东西都藏在里面,但当代艺术就会把中间的一个因素从里面提出来,极力地把它推进,推进的越远越好,这就是极端法则。

它是如何发展出来的?荷兰艺术家蒙德里安是个典型的代表人物。

一、蒙德里安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2

我们先来看这幅画,是荷兰艺术家海达的作品,代表了古典艺术,你看,柠檬画的多好啊,连水的感觉、酸酸的感觉都画出来了。

在摄影出现之前,能够把画画成这个样子,也算是技术高超、能力杰出。

再看这张梵高的画。梵高跟海达是同乡,他们都是荷兰人,梵高是看着上面那样的画长大的,但画出来的却是这样子的:树像被锯子啃过一样。

2

为什么?

因为梵高开拓了一条艺术史上的创造性道路:他的画里每一笔里都有他自己,而在过去,画里是没有自己的,是一个无我的状态。

无我的状态在过去是很好的,但后来我们有了摄影、电影(注:梵高那时候还没有电影)等机械性的复制能力之后,艺术家们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了。

于是,后来,艺术家们逐渐尝试把“自己”融进了作品里。

现在我们看到这样的画以后,会慢慢觉得有意思,梵高自己都说,每个线里都有他的感觉和感情,哪怕画一个鸢尾花、或画一个星空,连天上的星星都在翻滚、都在起伏。

结构

接着,荷兰艺术家蒙德里安出现了,他并没有按照古典画的路径去走,而是开始沿着梵高的道路继续向前推进,“极端原则”开始显现。

1908-1910年,他画的树是这样的:

2

等到了1911年,他画出了这样一棵树:

2

蒙德里安的理论是,艺术品不需要画一个对象的样子,要画对象内在的结构。内在的结构是什么样,宇宙的结构是什么样,每个人都会有一个理解。

线条

蒙德里安继续往前走,慢慢的就把这个结构变成了一个感觉,到最后,他的画就变成了里面只有线条,但每条线里面又有规范性的东西。

1

2

2

蒙德里安对线条非常讲究。画到最后的时候,颜色也简化成只有一些最简单的红黄蓝的原色。

他画的时候极尽心力,有时候甚至会在自己的画面前,昏过去了。他太用劲了,画好这个东西是要玩命的。

3

每两根细线的距离、线的宽度以及跟这些小块之间的距离……每一细节全部要靠自己的感觉来进行调整。调整到只能如此,不可以动。

“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这就是蒙德里安要的结果。

美学就是靠“感觉”

所以,我们在蒙德里安的画上,看到的是一种精神,而且他表达的是一个没有自我感觉介入对象的本质精神。

现在给大家做一个视觉性的感觉引导,你们来感受下。这张画叫“构图2号红黄蓝”(1930年)。

1

这幅画应该是蒙德里安最有代表性的一张画。表面上看起来就是几条线。曾有一个德国的艺术家到北大来做报告,他在课堂上说:有个人曾跟我说,有一天,如果要将蒙德里安的画放在博物馆里,结果没有标志哪个朝上,大家就不会挂了,因为感觉它随便朝哪个方向挂都行。一听这个人就不是有艺术感觉的人。

为什么呢?因为这背后涉及到一个非常精妙的理论:

艺术品只有在你跟他面对的时候,那个瞬间它才叫艺术品。

艺术品并不是这个画本身,而在于你要去看它。看的时候,观看者和艺术品之间有一个距离,有时候作品更重要,就距离作品近一些,有时候是你的感觉更重要,就距离你近。

而蒙德里安的作品在观看者这儿,不在作品那儿。所以你只要有这个感觉,就知道这个作品应该怎么挂。

现在我们把这个作品旋转了,你们看会怎么样?

3

是不是不管怎么旋转,都会觉得好像有一点不稳。为什么不稳?就是觉得某个地方缺东西,力量好像缺了一块,整个一幅画缺了一点点。

其实,美学就是靠“感觉”,感觉就是说,我给你讲道理有什么用?天天讲,讲了以后你看东西还是不会看。

二、本质追寻

古典艺术里神秘的线

蒙德里安这种对极端的追寻,是毫无根据的吗?

不。

在西方艺术的古典本质中,隐藏着一样神秘的东西——黄金分割线。

这是根据人对世界的感觉所算出来的一条最精妙的线。在古代人物的画,甚至在希腊的古典画中,都有这条线。

1

2

这条线究竟有多神奇?

现在我就来解答最开始提出的问题,为什么希腊雕刻,有时候坏了的比完好的好看?

卢浮宫里有镇馆三宝, 《断臂的维纳斯》、《蒙娜丽莎》、《胜利女神》。其中,《胜利女神》这个作品头没有了,手也没有了,不仅断了臂,连头都断了,但这件作品放在卢浮宫一个走廊的古典雕塑廊的顶头,这等于是用整个大厅的建造格局来当框架。

6

整个修建的宫殿和它之间的比例,都在严格的遵循着蒙德里安所发现的那个潜在的规则。

我看到它时,觉得它可能是希腊遗留下来的最漂亮的一件雕塑。为什么呢?难道一个残破的东西会最好吗?

不。

按蒙德里安的启示,我们发现期间存在着一个隐藏的秘密:

在希腊的雕塑中,暗藏着一个结构,暗藏着一个庙堂。

每一个细节中,都潜藏着线条比例最恰当的程度。

藏在宽度和长度之间的比重,肚脐和身体之间一些微妙的变化里,它处处都是测量出来的。测量过以后,潜藏在里面慢慢的做,做出来以后,整个雕像就不是一个对象的模仿,而是以对象作为显示宇宙真理和神圣完美性的载体。

如果我们今天看到没有损坏的雕像,我们会觉得非常好看,因为,“秘密”藏在里面。但如果它的部分坏掉了,也没有关系,因为它里面的东西会像蒙德里安表现的一样,透露一点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在希腊雕刻中,有时候坏了的更好看的真正原因。

三、最极端的尽头

一无所有

极端原则不停的继续发展,最后就发展到画布上一无所有。

如果我们处在虚无的状态,任何可能的结构都蕴含其中了。这就到达了它最极端的状况。

当白到一无所有时,极端法则就走到了它的尽头。走到尽头就是没有了,以后怎么办?只好拐弯。怎么拐弯?把画布画一个缝,这就是Fontana在60年代做出来的,他走出了艺术新的道路。

1

所以,我们每个人对于极端都有一个充分的需要,但也需要有一种极度的警惕。既要把它推到极端,也要在极端的过程中,对这种方法进行否定,并且探索超越的可能性。(完)

* 本文根据朱青生教授在混沌大学创新院的课程整理而成,内容仅为全部课程的1/4 。

本文来源混沌大学,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3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