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警惕拙劣的“伪升维”

分享到:
 伯凡时间 • 2019-05-10 10:05:23 来源:伯凡时间 E1261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2

(图片来源:摄图网)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伯凡时间(ID:bofanstime),作者:伯凡时间

我们曾多次在《得到》专栏中探讨认知升维的话题,也一直尝试用这样的方式来探知世界,丰富思想。

在生活中,似乎总有一些善于总结之人,喜欢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概括和归纳,然后给事情定调子。有时候,总结是一种升华;但有时候,总结是一种需要我们警惕的“伪升维”。

在层级分明的大公司中,总有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上级领导喜欢高屋建瓴地指出一线员工的种种不足之处并给予指导,而给出的意见却往往是正确的废话,无法落实。

一次开放式讨论结束之前,总有人用几个固有的词语总结出会议的讨论结果,提炼出会议的精华。但实际上他们并非是“会议总结者”而是“会议终结者”,用一个个空洞的大词屏蔽了其它可能性。

婚姻生活中,当夫妻双方出现矛盾的时候,总会有一方喜欢拿着道德的放大镜,将对方身上的一件小事上升到人品或人格的高度去进行“降维打击”,上纲上线地扣大帽子,然后一棍子打死。

在亲子教育时,当孩子考试成绩一落千丈的时候,有的家长会升级到“爱”的高度对孩子进行谴责:“我为你付出了多少,而你却不懂得用感恩回报……”。

以上各种言行好像都是将事情升华到了一定的高度去评判,但总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当我们转到这些言行的背面去分析说话者的心态、动机及行为方式时,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种种行为都具备“批评家人格”特点或本身就是“单向度的人”,并不是我们追求的认知升级。

1

批评家人格

批评家的人格特点是依据某种理论或原则,对具体的人或事居高临下地进行评判,其目的是为了快速地谋求一种显而易见的优势,并借此形成一种心理优越感。但就本质而言,批评家的言行对事情起不到实际的推动作用。他们激情有余,而理性不足;破坏有余,而建设不足。这种行为其实是在同一个维度区分高下,并不是升维。

我们说的升维,是在自我否定中持续完善与前进;而批评家人格,只有否定,没有前进。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只有一种,就是在自己周围筑好防火墙,将自己置身于事情之外,以一种习惯性的游离状态进行否定——这个事情本质上是你的,跟我无关;我之所以来点评这个事情,仅仅是为了显示我比你高明。如果不去否定别人,就刷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和价值感。在他们看来,否定问题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也是唯一方式。

工作中的批评家会在团队中传播一种怨妇般的负能量的磁场,影响周围的人。婚姻生活中的批评家会时时用监督的姿态、挑剔的眼光去监视对方,让配偶有身处地狱般的感受。甚至在没有批评你的时候,你都觉得有一双眼睛在盯着自己,进而形成自责。如果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会被压抑得没有自信,并放弃更多的可能性。

2

单向度的人

哲学家马尔库塞曾解释说,单向度的人是指那些丧失否定、批判和超越能力的人。这样的人不仅不再有能力去追求,甚至也不再有能力去想象另一种生活。

单向度的人不敢于走出安全区,只能躲在自己的角落里,反复使用已有的知识结构作为武器去与他人较量,用既有的路径思考问题,然后用习惯性思维给话题下一个定义。表面上看是话题在升级,但其实是在想尽一切办法把你拉进他的主场,而绝不进入你的领地半步。他们尽可能躲避多维度优势,只在自己的主场谋求竞争优势。因此,单向度的人在言行上往往会表现出“语欲胜人症”或是变成“杠精”。 愚蠢的“愚”这个字,上面是个禺,下面是个心,就是说一旦心被限定在一个角落里就不再自省——自以为看得真真切切、实实在在,其实是井底之蛙。

当一个思维不断升级的人看破这种心智模式的时候,便不愿意和这种人去据理力争,不希望将有效的沟通变成无意义的抬杠。

批评家和单向度之人的言行都不是建立在同理心和共情力的基础之上,没有真正还原当事人的处境与场景,因此他们的言行让人不舒服,也不具备说服力和建设性。

3

启迪无限的可能

we are blind to our blindness。

——我们对自己的无知往往视而不见。

这其实就是我们进行认知升维的原因,同时也是我们在认知升维中的最大障碍。

如果想要持续地认知升维,需要保持两种态度,一是敬畏,二是包容。只有对宇宙怀有敬畏之心,才不会自大妄为,用谦卑而敏感的灵魂去接触未知;也只有用包容的心态去接纳未知,才有可能让知识持续发酵。

认知升级一定不是用固有的习惯性思维去重蹈覆辙,也不会是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完成蜕变。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一个问题一定不能用导致这个问题的思维方式来解决。如果以一种轻松、直接的方式快速地完成升级,那很可能是一个“伪升维”和“假蜕变”。一段时间过后会发现其实是在原地踏步,就像被蒙上眼睛的驴子,自己觉得走了千万里,但其实一直在原地围着磨盘画圈。

哲学家普鲁塔克说,人的心灵不是一个有待注满的器皿,而是一团有待点燃的火焰。因此,好的教育和学习,一定是启迪心灵,绝不屏蔽或阉割任何一种可能性。一个人真正的认知之旅,不是囤积认知、制造认知(Make things),而是让认知发生(Make things happen),让知识发酵,让常识迭代与生长。我们鼓励认知升维,也是在倡导一种心智模式和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

希望我们既不做生活中的批评家,也不做单向度的人;做一个踏实的建设者和自信的开拓者,勇于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从容地拥抱不确定,盘旋式上升……

本文来源伯凡时间,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30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思维 总结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