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赟 来源 | 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北京时间3月2日晚8点33分,CNBC发布了一则消息: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Jack Welch)去世,享年84岁。
当晚9点39分左右,韦尔奇去世的消息在国内开始传播,并于晚上10点左右,微博、网媒等渠道达到了高峰。从评论和表情包等方面来看,悼念、诧异、伤心等情绪为主基调。
第二天,也就是3月3日,舆论出现分化:除了韦尔奇相关的生平、成就、理论等文章在微博和微信陆续传播外,也出现不少走下神坛、神话破灭等主旨的观点。
离世消息发布后的24小时内,除媒体外,湖畔大学以使命和价值观纪念他的去世,郭广昌回顾了当年与韦尔奇的一次受益匪浅的对话,以及各大中小企业、培训机构都公开发表了悼念和不舍之情。
知微事见显示,除了3月2日晚10点形成波峰外,韦尔奇去世的传播声量远不如肖战粉丝举报事件。同时,该事件也未出现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热搜榜前10。
可以发现,除评价两极分化外,其热度和声量远不如同期事件“肖战粉丝举报A03等网站”。
当然,这里可能会有评论反问——国内都这个情况了,自顾不暇了,一个外国人去世谁会关注?如果是个杠精,可能还会这么反问——肖战粉丝事件的热度超过一个外国老头去世的热度,有什么问题么?为什么一个外国老头去世必须要上热搜?为什么就一定要形成热点?
要强调一下,这里并不是类似道德绑架,只是纯粹的疑惑——毕竟韦尔奇作为一度出现在教材课本、考卷考题以及挂在教学楼墙上的人,更是众多知名企业家的偶像,如今他去世了,这24小时国内的反应有些违和。
一
《赢》:企业家案头出镜率最高的一本书
如果有一天你看到了一场演出,台下的粉丝拿着灯牌,疯狂高呼——我太喜欢你了!我是你的粉丝!
于是,你定睛一看,这些正满眼冒着“星星”看着台上的粉丝们,怎么这么眼熟?
这不是柳传志、巴菲特、比尔·盖茨、张瑞敏、马云、宁高宁、王石、雷军、李东升、姚劲波、王兴、梁昭贤、陈向东、任正非、王健林、俞敏洪、陆奇、张一鸣、郭广昌……
咦,特朗普,你怎么也在?哎,马云、丁磊,快坐下,别那么激动!
如果真的存在这样的场景,那台上的巨星,大概率就是杰克·韦尔奇。
而这些企业家中,绝大部分是通过一本书,开始成为韦尔奇的粉丝。巴菲特曾做客央视《对话》时曾提到杰克韦尔奇,说,他是全球很多顶尖管理者崇拜的偶像——事实,确实是这样的。
“几年前,我利用工作的间隙完成了自传的写作,那是一次有趣却艰难的经历。那以后,我曾发誓,再也不写书了。但我猜,自己恐怕还会写。”这段话来自《赢》的前言开篇。
但,也多亏了杰克·韦尔奇这一“打脸”的行为,柳传志、王石、马云、王兴、丁磊、姚劲波、陈向东等数十位知名企业家一致强力推荐的《赢》。
该书在2005年第一次引进国内出版,2010年出版了第二版。
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商务老头,配上一个“赢”字,浓浓的机场成功学系列著作风格,让多少年轻人望而却步。这里要安利一下:这本书绝对是被书名和封面设计耽误的作品。
网易CEO丁磊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采访时说,有两本书对他影响很深。一本是管理学家詹姆斯·柯林斯写的《基业长青》,另一本就是杰克·韦尔奇写的《赢》。在推荐《赢》这本书时,丁磊说,他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遗憾自己看得太晚了,“这本书很诚实,许多理念很朴素,但要身体力行起来绝非简单。”
2017年,盒饭财经有幸探访了58创始人姚劲波的办公室,办公室中能看到两本书:一本书摆在茶几上,书名是《腾讯之道》;另一本,则卧在他的办公桌上,书名是《杰克·韦尔奇自传(纪念版)》。
跟谁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向东也是杰克·韦尔奇的粉丝,连他的人生感悟“人生一定要赢”,也来自韦尔奇的这本书。
“在创业过程中,有很多书对我都有启发,但《赢》对我来说印象最深。”,“杰克·韦尔奇这本书,我读过几十次……”陈向东,除了多次公开推荐本书外,还在北京卫视《总裁读书会》上花了近半个小时来解读和推荐这本书。
美团创始人王兴也是杰克韦尔奇的忠实粉丝。
有员工曾问他:你平时最大的兴趣爱好是什么?王兴的回答读书和旅行。
2017年,爱好读书的王兴在接受采访时,推荐了两本与业务相关的书:“如果要我推荐书的话,有的跟业务有点相关,有的跟业务不太相关。跟业务相关的,我推荐杰克·韦尔奇的《赢》,还有英特尔CEO安德鲁·葛洛夫的《High Output Management》。”
丁磊、姚劲波、陈向东、王兴等企业家,只是韦尔奇庞大粉丝群体的冰山一角。
“站在出版者的角度,另我们欣慰的不仅仅是柳传志、王石、马云这些企业家中的佼佼者在阅读我们的出版物,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数以十万计的中小企业的创业者、管理者,甚至是那些身处规模庞大企业各个岗位的普通员工,也在阅读我们的管理图书。” 《赢》2010年第二版“编者的话”中这样写到。
他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位深刻影响了中国企业家的美国企业家,也是邓小平南方讲话后第一个赶到中国来的重量级跨国公司CEO,而那时他在美国商界已经是一个传奇了。
老了?过时了?
企业家们都是“识货”的,事实上,《赢》这本书出版之前,2001年韦尔奇出版了一本自传,这本自传中大多为他个人的经历和感受。于是,不少企业家就追着他向他要“索要”经验和方法论——要怎么样才能做到你这样?
这才有了《赢》这本书。
前NBC新闻频道主持人兼执行主编汤姆·布罗考这样评价这本书:“本书语言朴素而光彩四溢,它就像冠军队的训练手册,切实可行而又足够权威。在公司经营的各个层次和若干事物上,本书都是一本绝好的教材。”
朴素、训练手册、教材、可行、权威,这些跨越了十几年的评价,在如今的商战中还能适用么?移动互联网时代,韦尔奇的管理理念过时了么?从GE目前萎靡不振的表现来看,韦尔奇的管理理念确实值得重新审视。
企业是创始人的影子,几乎所有企业文化、管理理念都不必避免的带上创始人的性格特质,而这是韦尔奇成为传奇的关键。
曾有人对阿里的文化进行了拆解:以结果为导向的西方管理理念,开放、民主、合作的互联网基因,我党的组织经验以及中国传统文化。
这里提到的“以结果为导向的西方管理理念”中,来自杰克·韦尔奇的理论和思想为关键。某种程度上来说,杰克·韦尔奇还“拯救”过危机中的阿里,是阿里得以从第一个寒冬中熬过来的关键人物。
2008年7月,马云在比尔·盖茨西雅图的豪宅遇到了自己的偶像——原通用电气CEO杰克·韦尔奇。聚餐时,他告诉韦尔奇,阿里的成功也有通用电气的一份功劳。
因为通用为阿里培养了一位帮其熬过第一个冬天的贵人——曾在通用电气任职15年的香港人关明生。
关明生是马云为阿里请来的第一个CEO。从关明生身上,马云和阿里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马云曾亲口承认自己是杰克·韦尔奇的粉丝,而阿里巴巴的组织架构、用人制度等管理理念方面都与GE有相似之处。
如,杰克·韦尔奇并未在GE设置全局性纲领或战略,马云不喜欢在总部发号施令,而是授权各事业部自主制定战略。
如,杰克·韦尔奇提出的“非第一第二不做”, 则要求各事业部成为所在行业领导者。马云表示:“必须让事业部负责人放手去做正确的事情,我希望业务单元间形成良性竞争,成为各自行业翘楚。”
又如,阿里闻名并沿袭至今的末位淘汰制度“271”、人才盘点,便是关明生从GE带来耕植在了阿里的管理土壤之中。而这些管理制度,均由杰克·韦尔奇提出践行和总结。
什么是“271法则”?2,指的是公司20%的员工;7,指的是公司70%的员工;1,指的是公司10%的员工。
“271法则”执行时,分为三步。
首先,把奖励的重点放在前20%的人身上,这些人可以说是企业的排头兵,没有了他们,企业就相当于没有了。然后,辞退末尾10%的人,辞退掉他们并不是冷酷无情的决定,而是帮助他们找到更适合自己的环境。最后,需重点关注中间那70%的群体,这一部分绝对不能忽略,因为对任何企业而言,中间70%的员工才是心脏、灵魂和核心,他们关系整个企业的成败,同时,他们也是最有希望成为那20%的人。
在阿里的团队日常管理上,也有一句相关的口诀:重点抓“2”,解决“1”,“升官发财”优先考虑“2”。
271 的“2”,是阿里考察重点,激励、晋升、奖励都与“2”相关。“2”要拿到整个激励盘子的20%到50%。“1”便是排在最后10%。而这部分员工,奖金肯定不用谈了,工资也不用加。同时,阿里内部是有两个考核周期,最末位的10%才会进入淘汰。
阿里巴巴集团前HRVP黄旭曾分享了阿里“人才盘点”,在分享人才盘点怎么做时,他提到了背后的一套支持系统。
“假如杰克·韦尔奇今天来上海出差,他就会打开记录,看上海有谁是那5000张牌里的,他就会约他喝咖啡,聊聊天,聊的时候他做笔记。他会不断地到世界各地见这5000个人,记笔记。所以他其实是GE最大的人力资源官。”
一张牌代表着一个人才,杰克·韦尔奇手里面有5000张牌,而马云手里面大概是200-300张牌。
黄旭提到了杰克·韦尔奇的两个动作:一是,每个月他都要赶到GE的克劳顿维尔领导力培训中心,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来听听这些骨干们在忙什么。二是,坚持做人才盘点,5000个人他坚持逐个去见面聊天做笔记。
而这些动作,也是阿里一直学习的。
对了,刚才提到“271法则”还有一个另众人“闻之色变、虎躯一震的俗名——末位淘汰制。
杰克·韦尔奇退休后,曾做客央视《对话》,谈到了他对“271法则”中,“10%”员工的操作方式:“你得不断告诉他,你希望他做什么,但他的差距又在哪里。而不是一直一声不吭,突然有天却跑去和他说——你处在最底层的10%,请你回家吧。如果一个公司没有诚信的评估体系,你不能解雇任何人。只有当员工们都获得了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机会,你才可以这么做。而如果给机会了,他们却仍然无法胜任,就唯有离开了。”
与著作等身的彼得·德鲁克不同,《商业的本质》《杰克·韦尔奇自传》《赢》是杰克·韦尔奇仅有几本著作。但,其中涉及到的4E+1P法则、271法则(末位淘汰制)、六西格玛等理论,依旧是数千万企业正在遵照施行的现形制度。
比如4E+1P法则,E分别代表四种能力:积极向上的活力、激励别人的能力、决断力和执行力,P代表激情。这一用人、选人的准则,不就是让海底捞筑起护城河的基石么?
从韦尔奇到GE,到如关明生这样的GE员工,到间接受到影响的马云和阿里,再到阿里的前HRVP黄旭——你能发现,十几年前总结的经验,随着时代的改变、土壤基因的改变,韦尔奇的管理理念依旧具有非常强大的生命力。
三
为何如此平淡?
1981年,随着日本和亚洲的崛起,全球公司版图开始重写。1970年名列世界500强的公司到1981年已有三分之一消失,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公司也开始艰难转型。
当时,通用电气公司新上任的CEO杰克·韦尔奇,前去洛杉矶边上的一个小城市拜访当世最知名的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求教应该如何整合上千家下属公司,德鲁克教了他一个小招式:“你手下的公司有没有价值,你只要看有没有人愿意花钱来买它就是。”
上述场景是《激荡三十年》就1981年大公司转型的背景描述,其中,韦尔奇向德鲁克求教也成为现代管理史上的经典一幕。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271法则、六西格玛标准等理论提出者杰克·韦尔奇,第五项修炼的倡导者彼得·圣吉,市场营销之父菲利浦·科特勒,领导力大师约翰·科特,这些齐名的管理学大师中,德鲁克与韦尔奇印象最为深刻。
2005年11月11日,彼得·德鲁克以95岁高龄辞世。
除了各大媒体,当时风头正劲的四大新闻门户,也纷纷推出了专题报道。
每家主流媒体的专题中,包含数十篇深度报道,囊括了事件资讯、观点解读、人物传记、思想理念、影响程度等角度。哪怕一个全然不知德鲁克的路人看完,恐怕也会对他产生深刻的认识。
媒体之外,企业家群体中,更是掀起了又一波持续多年的学习潮。
新京报《“2005年度好书”百本值得向公众推荐阅读书单》、经济观察报《2005年10本最佳商业与管理书籍》、招商周刊《2005年最佳商业与管理书籍》等年度畅销书单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旁观者》等德鲁克所著的书籍。值得一提的是,韦尔奇的《赢》成为各大年度书单的常客。
社交平台尚未兴起的2005年,都在用各自最诚意的方式纪念德鲁克,那相似分量的韦尔奇为何却如此平淡?或许,与外部商业环境的变迁、大众关注及阅读方式的改变、外部舆论环境等因素均有关系。
受这场已持续一个多月的疫情影响,曾经的信徒们正在经历一场事关存亡的关键考验——受到经济冲击的企业家们忙着带领活下去,想要逆势发展的也一刻不敢放松。加上,大众情绪紧张和舆论的紧绷,这个时候,任何一刻的放松警惕,说错什么,可能便会招来血雨腥风。
疫情下,原本被明星娱乐八卦完全占领的微博,也就近期肖战粉丝带来的负面才冲上了热搜榜前十。而对大众而来,韦尔奇的名字以及背后的标签,本就略显陌生。
《赢》一书中,韦尔奇还提出了一个“危机管理假设理论”。
韦尔奇在面对各种危机的时候,却都能应对自如。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很简单,他时刻保持对危机的5种假设:1.假设问题本身比表现出来的更糟糕;2.假设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无可隐瞒,每个人最终都会知道所有的真相;3.假设在危机处理过程中,有关的人和事会产生变化;4.假设你对危机的处理会被别人以最糟糕的方式表达出来;5.最后,假设你们会渡过难关。
你看这套危机管理假设理论,要是部分企业能看明白了,不至于在疫情期间犯下连续剧般的错误、惹起众怒,也不至于将企业带到生死边缘徘徊挣扎。
老兵不死,只是被岁月缴了枪。
参考资料:
1.《阿里巴巴更像GE》,沃尔特·弗里克
2.《阿里是如何做人才盘点的?》,黄旭
3.《赢》,杰克·韦尔奇
4.《杰克·韦尔奇》,杰克·韦尔奇
5.《激荡三十年》,吴晓波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盒饭财经(ID:daxiongfan),作者:姚赟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