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猎聘 来源|猎聘(ID:liepinwang)
最近微博,成了“毕业生大型比惨现场”。
每当翻到话题评论区,就能看到许多同学的吐槽。
对同学们来说,此时自己一没经验,二没阅历,三缺能力,四又加上疫情影响,导致工作机会大大减少。
这时找工作,已经成了极为奢侈的事情。
根据猎聘《2020年应届毕业生春招报告》,在参与调研的应届毕业生中,有高达74.27%的同学还未与企业正式签约。同时,在对自身就业形势是否感到焦虑的调查中,只有少数5.84%的同学不焦虑,剩下94.16%的同学,都或多或少地感到焦虑。
但根据报告数据显示,有高达81.33%的公司HR对2020年的毕业生招聘仍然保持着信心。也就是说,当疫情的影响逐渐消散之后,同学们所面临的就业难题,一定能得到解决。
那在当下,对于还未找到工作的同学,咱们此时能做些什么?这就是今天,我想和大家聊聊的话题。
一
解开心结
是你做一切事情的前提
近期,我在给大学生做辅导咨询时,发现他们虽然面临的问题各种各样,但普遍缺乏良好的心态。
例如有一位即将毕业的A同学,他原本就患有抑郁症,之前一直靠药物治疗。但就因为近期疫情的影响,让他看不到半点就业希望。
这不仅让他感觉到对未来的迷茫,同时这种压力,也让他无法专心完成毕业论文,平时饭也不想吃,到了晚上甚至睡不着觉。
这时再加上,身边那些成功拿到offer的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压力。曾一度把他逼到绝境,同时也加重了抑郁症的病情。
心态问题,也许对成熟职场人是小事,但对于同学们来说,却是头等大事。
因为我也是从那个阶段过来的,所以能理解同学们当下的处境,而对于心态问题的解决,我有三点建议:
1、探寻坏情绪的根源,提升自身情绪颗粒度
我曾看过一本书,名为:《情绪是如何炼成的》。在书中提到了一个“情绪颗粒度”概念。
意思是,我们通常在生活中那些坏情绪,它的存在就像是一块大颗粒,也可以理解为是一块大石头。
因为这时我们不知道在情绪这块大石头里,究竟包含了什么。所以我们自己即便是很难受,很闹心,但也很难感知到,为啥会产生这些情绪。反正,就是每天都过得很压抑。
但当你把自己不开心的原因,逐一进行拆解时,就会发现:
在坏情绪里面,可能有些是自己一直都存在的迷茫;有些是走出校园所产生的焦虑;还有的,是父母和身边人给自己的压力;或者是,自己投了许多简历,却没有回复,导致自己很失落。
当你拆解的越细致,情绪颗粒度的比值就会上升,这时就可以理解为,它已经从一块大石头,变成了许多小碎石。
就像李开复曾说过的那样:
“用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用胸怀接受不能改变的事。”
那么这时,我们针对一些细小的情绪逐一去解决找到答案,那么累积下来,自身整体的心态状况,就能得到明显缓解。
2、用运动+冥想,消化空闲时间。
之前曾听一位老师说:
“如果你在情绪很糟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那就去做那些,你绝对不会后悔的事。”
所谓绝对不会后悔,其实就是学习、运动、等一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对于工作没有着落的同学们来说,可能这时自己无心学习,那我的建议就是在空闲时,去做运动,让自己动起来。
目的就是让我们自己远离手机,远离胡思乱想。在通过运动宣泄情绪放松身心的同时,还能让自己保持一个好的身材,从而让我们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如果在你不想活动时,我的建议是,你也要少刷手机,同时要尽可能地去冥想。
冥想是瑜伽中的一项技法,其实本质上就是一种,让我们彻底放空自己的过程。说的通俗一些,就是思考人生。
无论你这一天如何度过,给自己留一些时间去思考,去回顾。这样就能有助于我们更清楚的认识自己,撇除杂念,从而对目标变得更清晰。
二
用案例搭建简历内容
用优势定位你的核心特质
对很多同学来说,如何让自己的简历受到HR青睐?如何在后续面试过程中,赢得入职机会?这是当下最迫在眉睫的问题。
对此,我有三点建议:
1、简历内容要突出案例化,用作品打造特色
之前一位HR朋友曾跟我分享说,他看简历只注重特色,而对于那些千篇一律的简历,基本上不会太细看。
而他所说的特色,其实就是我们在简历中,通过案例与作品,所体现出的价值感。
就像有些同学擅长设计PPT,那在简历中,你就应该把自己的优秀作品展示出来。
如果你在学校很擅长交际,善于组织活动,那就把以往的案例与最终效果,量化在简历中。
如果你在之前实习过程中,因为表现优异获得认可,也拿到了成绩,那就要在简历中留下证据,或者是留下原公司负责人电话,让HR能有迹可循。
而这种通过案例搭建内容的过程,就是让我们自己具备差异化竞争的能力。
如果没有这些案例来帮你作证,就算你的内容写得再美,这样的简历也很难脱颖而出。
2、如果你没有案例,那就去定位自身核心特质
用案例搭建简历内容,固然是个好办法。但如果你没有拿得出手的案例,同时又觉得自己很普通,那这时应该怎么办?
我的建议是,那就把你自身优势,定位成你所需要展示的核心特质。
作为毕业生这个角色,一个先天优势就是,企业HR不会硬性要求我们就得有什么样的案例,也不会要求我们非得具备什么样的能力。
因为能做到用能力去匹配岗位,是那些在社会历练多年之后,成熟职场人能做的事。而对于刚从校门出来的毕业生来说,哪怕是白纸一张,这也很正常。
对HR来说,他们对毕业生最看重的,是我们身上所体现出的潜力,以及在未来能带给公司的可能性。
假如你学习能力很强,学什么都很快;或者是人品过硬,凡事坚持原则;又或者是乐于助人,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去帮助身边人;
那就可以把这些内容 当做简历重点来阐述。
虽然这些特质看似很普通,但只要能营造出一种对未来的可能性,让HR觉得你是位可塑之才,那就非常有可能让你从众多面试者当中,脱颖而出。
所以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你要知道,任何一块美玉,在被雕琢之前都是石头,对我们也是如此。
3、面试时的沟通,必须要简明扼要抓重点
其实面试时,最忌讳的,就是你在表达过程中说了一大堆,结果抓不到重点,让HR听着特别没劲,也没有印象。
因为HR的时间精力有限,而且他面试的人也比较多,对方根本没空听你细细道来。想在面试过程中,赢得好印象,那我们就必须速战速决。
至于行动办法,我的建议是,在面试之前同学们就需要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
麦肯锡有一个著名的30秒电梯理论,其内在逻辑就是在最短时间内,直奔主题,直奔结果。
具体的训练方式可以是这样:
先准备好,除了简历以外你想表达的内容,然后定时20分钟,自己模拟自我介绍,同时录音。
完成20分钟的表述之后,先听录音找问题,同时在下一次的训练中,把时间压缩到15分钟。
然后再以此类推,压缩到10分钟、5分钟、1分钟再到30秒。通过时间的逐步压缩,加上录音复盘的组合,就能让我们把自我介绍做到最精简。
下这种苦功夫,正是我们想在面试时,通过表达去打动HR的前提。
三
就业or考研?
这个选择,你不能迷糊
之前在做辅导时,有位同学跟我说了她心里的想法:
“假如工作不好找,那就回去考研继续学业。”
然后我问:“那你能学得进去么?”
她回答说:“不知道,走一步看一步吧。”
说句直白的话,其实这种选择,本质上就是逃避。
1、考研并不是你逃避就业的借口
在管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鸵鸟政策”,意思是当鸵鸟遇到危险时,它就会把头埋到沙子里,然后以为自己看不到危险,就安全了。
但因为鸵鸟的屁股还露在外面,这就相当于自欺欺人,顾头不顾腚。
其实对于同学们来说,选择拿考研来当躲避就业困难的挡箭牌,就是一种跟鸵鸟一样的自我欺骗行为。
你要知道,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不会因为退缩而消失。等你千辛万苦考研上岸,之后读完研究生,那时自己依然会面临现在这些问题。
2、未来规划是你选择考研的前提
我身边一位朋友的弟弟,在大学就是各种混日子,然后在考研那一年,临阵磨枪撞了大运,成功上岸。
但就因为没有什么规划,他其实也不太喜欢学习,所以之后他又开始混日子。
然后就是一边抱怨学习的知识都没用,另一边又在享受考研之后,所带来的安逸。花着钱,在学校浪费时间。
就像他自己所说:
“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啥,走一步看一步,也就这样了。”
其实对于同学们来说,选择考研继续进修,这是一件分量很重的事情。考研对未来发展有用的前提,是它在你的长期规划里。
只有你对未来的目标是清晰的,确定考研是对你有用的,那么这时你可以放弃找工作,从而去继续学习。
但如果你内心非常迷糊,也不确定,更没有什么规划,那么贸然去选择考研,考不上是耽误一年的时间,考上了之后,如果你再反悔或者不喜欢了,那就会造成特别昂贵的时间成本。
其实在二十多岁这个年纪,看似什么都来得及,但时间真的就是转瞬即逝。
与其在不确定因素中,继续迷失,倒不如我们自己向前一步,去面对当前的就业难题。
找工作难这是事实,大家都难。但只要你坚持住,肯定就有希望。
最后,我分享一段在电影《喜剧之王》中的台词,与你共勉:
“看,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也不是,天亮后便会很美的。”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猎聘(ID:liepinwang)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