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恒业资本江一:2020钱从哪儿来?

分享到:
 ToB行业头条 • 2020-08-14 17:42:09 来源:ToB行业头条 E11465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1

作者|江一   来源|ToB行业头条(ID:wwwqifu)

本文来源于5月28日恒业资本董事总经理、慧辰资讯(HCR)董事江一在【ToB大师课】直播间的精彩分享。

战略的核心就是取舍排序、资源分配。对于企业来说,就要以全景视角从宏观、产业、趋势出发,结合自身情况做出当下可选的最佳决策,在变量中积累你的概率优势。

宏观:2020宏观政策释放了什么信号?

产业:产业趋势演进的变与不变。如何顺势而为? 

算法:前瞻的产业布局,概率优势如何积累?

应对:有选择才有机会,稳中求进的原则是什么?

01

宏观

政策释放的信号与机遇

今天我会尽量地把我觉得旁枝末节、对我们战略决策没有那么大现实意义的东西省略掉,尽可能的把底层逻辑讲的更多讲的更清楚。

宏观政策对目前公司的发展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这是我们目前比较关注的点。从过去的十年来看,今天的机会多了10倍,但竞争却多了百倍。因此,选择、战略能力比执行更重要。

特别是在周期叠加的拐点时刻,取舍排序、资源分配,对于大家来讲更重要。以此来发现高的价值区,加大收益和时间精力的比值。所以我们要往头部看,把目光聚焦最核心且最能影响大局的点,这件事非常难,但也最有价值。

收益不仅跟能力相关,更与战略相关。固守过去的优势恰恰是最没优势的,特别是在变量的环境下,切忌盲目跟风,思考差异化优势才能拔得头筹。

高手一般都是在高价值领域持续做正确动作的人。泰德·威廉斯在《击打的科学》中写道,高击打率的秘诀不是每个球都要打,而是正确的击打处在“关键区”的球,忽略其他区域,懂得放弃,聚焦到核心的20%,才能赢得比赛。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二八法则。

从宏观来讲,疫情之下的ToB行业从业者,需要做决策的点在哪儿?

宏观驱动都是以正确判断经济周期的阶段为前提的。宏观跟大家有什么关系?

两个增长区,一是个人的增长红利,二是公司的增长红利。

个人的增长红利:宏观趋势的收益、周期红利、城市红利区域收益、资产红利、资产配置的收益,最后就是运气。

简单说一下个人,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讲,关注最多的,城市区域红利和资产红利其实就是房产。

未来房价会涨吗?

不会。

会跌吗?

会。

会暴跌吗?

不会。

最近讲的比较多的内循环战略,并不是不要外贸,而是不受外贸影响,靠自己的内需拉动,和消费带动,就能够产生持续的增长,一定会出来一系列的政策。

倒推一下,拉动内需满足GDP增长的需求,因为只有稳定房价,房价持续下降才能释放内需,现在你赚的那点钱都还了房贷了,什么钱都不敢花,所以把房价控制住了就等于放开了消费的龙头。

企业增长区的红利:宏观经济增长红利、产业环境增长红利、模式增长红利和运营增长红利。

所以回过头再看宏观环境的时候,最重要的看什么?        

第一个是货币政策,第二个是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直接决定了钱从哪来,钱有多少,钱放在哪里,从哪个区间去获取,从哪个管道去拿到,怎么去拥有。

2015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2016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2017年货币政策要保持灵活中性,2018年资本寒冬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松紧适度,管好货币的总闸门,2019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满足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内的需求。

2020年就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这是放水的信号。 

再看财政政策。2016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举个例子,财政政策比较好理解的就是政府会投入多少钱到公共设施,比如说对基建、房产企业的支持政策。头部企业得到财政政策支持后会缓释到方方面面。

所以财政政策好的时候,大家的钱就赚得容易,从头部行业直接穿透到下面,多多少少会剩一些。

上半年的经济数据应该是七月十几号出来的。为什么要讲宏观数据?一方面是大家都非常关心这件事情,另外一方面就是今年看数据会有很多非常规的地方。

让我们看一组数据,可以把它看作是对2020上半年的一个总结。

GDP:二季度中国的GDP增速是3.2%。你如果从负面解读,3.2%比去年同期低了差不多一半,去年大概是6.1%还是6.2%,我不太记得具体的数字。但是你要从正面来解读,一季度经济增速是负6.8%,二季度是反负为正,所以环比的增速是10%以上。所以共识不一定是事实,不要被情绪面影响,要务实客观。

预测,按照这个增速的话,上半年GDP总额大概是40.92万亿左右。去年同期大概是41.57万亿。这么算下来,今年上半年的GDP总额只比去年少了0.65万亿,也就是6500亿,但去年上半年经济增速大概是4%,总额是40万亿的话,一般我们要保证6%左右的增速,今年应该比去年多2.4万亿。一里一外,少掉了2.4万亿,再加上比去年还少的0.65万亿,那么就是3万亿。所以这就不是个小数目了。也印证了3月份我采访预测的上半年要亏掉3万亿,基本数据能对的上。

德国二季度的GDP数据大概是-11.7%。而美国二季度GDP暴跌34.8%,创下了1940年以来的最低纪录。国内媒体像捡到了宝,各种兴奋。但是事实是统计口径是不一样的,美国的数据口径和德国、中国是不一样的。它是按照环比,也就是季度的数据,然后把它算成年度的同比。也就是用本季度实际下行的同比下降的速度,把它放到四个季度叠加,按照这个速度累加算出来的。所以统一的口径,美国的GDP大概也就是下降了10%左右。

拿上面的例子来看,信号是需要识别的,95%以上其实是阻碍识别的噪音。

如何识别噪音,提升洞察力?

目前噪音特别多,只有更清晰得识别信号和噪音,才能把握机会,脱颖而出。

识别信号中的噪音,第一个是识别信息的来源动机。古罗马哲学家说过,想要获得真正的信息,不能老是揣着手在岸上吆喝,必须入局,必须做实盘游戏,不能纸上谈兵。

第二个就是信息的时效性。信息流通是需要时间的,回顾历史总比预测未来简单100倍,看数据、找资料得出的答案虽然相对唯一但比较正确,可是预测未来永远不会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比如一个人根据研报再去买股肯定晚了。所以我一般只看内容、数据,不看结论。

第三个就是信息的趋同性。如果一个人接受的信息都是单向的,自己和大众一样,不能独立思考,这样是没办法获得超额收益的。只有把自己抽离在外,才能在好项目里发现风险,在坏项目里发现机会。

第四个就是信息的客观性。所有券商的研报95%都是推荐的,所以看他们的结论是没有用的,只能看数据。可以学一下Python的课程,进行数据抓取、分析,呈现,保证信息的客观性。

系统动力学家德内拉·梅多斯曾经说过,真正深刻且不寻常的洞察力来自于观察系统如何决定自己的行为。

先考虑风险,再考虑代价,再考虑持续,最后考虑利益,这是应该考虑的次序,要做一些唯备东风,万事皆无的事。

言归正传,2020政府工作报告的主基调是谨慎宽松。怕放水放得太多,资金效率会低,所以宽松的路径是小步迭代试错。在考虑到不确定的情况下,动态调整增长目标函数。

不提出GDP经济目标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不放弃留弹性,为下一次预调留足空间。如果有问题就持续得往里面加满。

比如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就业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

稳定就业的根本途径需要以经济增长来支撑,所以就业指标和GDP直接挂钩,怎么挂?

以2019年的数据为例,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就带动新增就业200万左右。今年制定了900万以上新增就业目标,相当于GDP要到4.5%。

稳健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2020年增速不论达到12%还是15%,都明显高于去年,因为政策还会调。

所以最差的预期是4.5%,大家不用太慌。宽松,但是我们也得审慎,用迭代试错的方法调整政策,去应对全球的不确定性。

疫情常态化内循环的今天,各个政府实行减免税费的政策,今年的财政收入将整体下降,所以接下来地方政府估计要过苦日子,要开源节流。

目前信息化公司或者智慧城市集成商,如果有垫资业务,可能需要注意回款周期会非常慢。

货币宽松政策会因为避险情绪继续推升股值,这些跟我们有什么关系?举个例子,今年VC行情不是很好,那可以拿谁的钱呢?

拿上市公司或者产业资本的钱,他们的二级市场都比较火,都很有钱。当世界建立新的秩序和规则以后,通常会有一个和平繁荣的时期。人们习惯了经济增长后,开始押注繁荣会一直持续,甚至加杠杆。

比如说房地产,不断加杠杆,随着繁荣程度增加,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泡沫就膨胀了。

与此同时,内部冲突进一步加剧,人们要求以某种和平或者暴力的方式去重新分配财富。

改革或者战争会加速泡沫走向破灭,催生债务危机,经济危机导致国内和国际秩序重新调整,最终会产生新的赢家和新的输家。

印钞和信贷扩张的阶段过了之后,市场会进入很痛苦但却是必不可少的改革阶段。

在财富再分配的节点上,战略布局决定了未来10年的结果。所以今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

我们再来看几个2020上半年数据:

居民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增速趋近0%,同比下降5.9%;

居民消费支出降幅:教育文化娱乐消费-35.7%;服装-16.4%;交通通信-10.7%;

最高降幅行业:住宿和零售业-26.8%;

最高增幅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服务业14.5%;

制造业:PMI生产指标3月以来均在53%以上;

新订单实现回升,但是回升和复苏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

疫情损失在3万亿,占去年GDP总量的2%左右,二、三产业持续受冲击最大。工业生产持续恢复,但集中在中大型企业,小规模企业现金流压力更高。

宏观的基本面:目前的政策底线,是保障疫情不二次爆发,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目前并没有放弃经济翻番的任务。为实现经济翻番任务,后面两个季度的增速要在8%以上。预计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高科技产业,都会有明显发力。

宏观主要是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持续宽松,财政政策有更大空间。

精简概括预判则是:

关键词:内需扩张、生产复苏

政策:保持宽松,利率下行

经济:经济企稳,短期底部

股市:继续上涨,大概率触及3500点高位

房市:企稳下跌,分化加剧

债市:波动上涨,5%左右

中美:竞争摩擦,格局不变

影响:比如,货币宽松继续推升估值,政策干预中期回暖,科创走势就不错,科创因为新开没办法做环比,只看创业版,换手率接近历史高位,政策干预及货币宽松及外资避险需求,驱动中期流动性及估值回暖。上市公司的买单能力强。

比如,新基建,主要包括5G衍生机会、新能源汽车、IDC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快速消费品几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的机会。

而我们始终坚信,疫情不影响基本面,只影响情绪面。所以,当下要分析情绪面起了多大的作用,大概影响多长时间。

目前中国的环境是,金融市场市场强干预不会垮的,基本上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只要退出通道是清晰的,便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投资方都至少要做一个中观决策,如果全搞短期的话,获取信息和决策的时间本来就是晚的。

大环境下,外需其实是萎缩了,而内需面对恶劣的国际形势,中国肯定也没办法独善其身,所以当下要以比较确定的战略对抗不确定的时间。

80%的VC会倒下。

2019年VC的机构裁员是65%,机构投资下降47%,机构募资下降了90%。

2020年,Q1募资金额同比-19.8%;Q2募资金额同比-36.5%;

2020年,H1投资数量-32.8%;

2020年,H1投资金额-21.5%;

投资机构这些数据意味着可能有80%的VC会倒掉。

他们为什么会没有钱了?

1.部分地方政府开始清引导基金,逐步退出或者缩减规模;

2.银行“去杠杆”不断深入,资管新规进一步落地;

3.上市公司受“去杠杆”的影响,自由现金流锐减;

4.国企脱虚向实回归主业,金融性投资大面积叫停;

5.高净值个人更青睐投资单项目,受P2P暴雷及资产流动性影响,偏好避险。

对行业的影响是什么?头部效应加剧,长尾小GP出局或转型,美元项目估值调整滞后人民币等,如果不是行业头部企业,应该把安全边界扩宽一点。

边界是什么?就是自由现金流。反观人类史,都是在泡沫生长和碎裂中前行。所以我们要学会洞察周期,探寻本质,产业数字化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02

产业

产业趋势演进的变与不变

如何顺势而为?

我们看公司,第一点就是看公司发展的逻辑与长期趋势是否一致。面对大势和变量,求存价值排序第一。第二我们更看重什么呢?要在有鱼的地方钓鱼,一定是在高价值区的,不在高价值区的话,越做越错。

战略其实就是选车道,这远比开什么车、谁来开、重要的多。

创新的方向也是一样,比创新更重要的,是企业对创新的选择。

再来看看产业,2020年H1投资:

产业行业体量分布TOP5: 

1、IT 

2、生物医疗

3、互联网

4、半导体电子设备

5、机械制造

产业行业增速分布TOP5: 

1、半导体及电子设备(215%)

2、生物医疗(11.9%)

3、食品饮料(7.9%)

4、ICT电信及增值业务(4%) 

5、互联网(-38.8%)

产业行业下降分布TOP5: 

1、娱乐传媒(-80.1%)

2、连锁及零售(-69.4%)

3、金融(-68.6%)

4、机械制造(-62.4%)

5、化工原料及加工(-59.3%)

其实我们看标的逻辑比较简单。按二级市场流通的标准去看一级市场流通性市场性。

第一点,看公司的发展逻辑符合不符合长期趋势。第二点,安全边际和增长在哪里?

举个例子,我们从一家公司2019年和2020年一季报表就可以推到2020年全年。能推到什么?能推到一级市场。二级市场的 PE就是市盈率,要看整体行业的机会在哪里,去看那些高PE公司是如何驱动的,这可能就是机会。

比如疫情期间线上办公火了,机会有,但坑也会有。

坑在哪里?企业获得了大量长尾客户,但聚焦点不清晰,这就需要更多冗余成本去交付和服务。

03

算法

前瞻的产业布局

概率优势如何积累?

有一句话说,一个对行业只了解5%的人,看什么都是机会,一个对行业了解20%的人,看什么都是坑。

毫无疑问,现在的时间节点对投资机构、创业公司来讲,就是最佳时机。

轻模式日渐式微,重模式将厚积薄发,消费互联网挑战日增。

想要抓住最佳时机,就需要全链条提升产业效率。打穿产业链条,基于产业视角做深,从产品研发、设计、营销、品牌、渠道各个方面聚焦核心点。

主要实现路径有价值创造、产业深化、中台赋能。

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讲,从工具到效果评价指标转向规模收入和经营效率。交易成本极速下降,成本结构发生变化,风险的利益口径和甲方绑定,筛选出更有价值的公司。

产业深化,就是从通用到垂直,以强场景的端为切入的合作方式形成边界延展成为趋势,比如ISV的核心并不是技术而是与垂直场景的磨合。

中台赋能,重构成本结构,实现全业务线数据化、智能化、可复用。

本质其实就是根据内外需求将数据转化为数据资产,实现增值提升效率和商业变现。

以下是我总结的不变的十大预判:

1.万物皆数,数据即洞察。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产业数字化,敏捷应对变量,以客户为核心。

2.价值创造,从工具到效果评价指标转向规模收入和经营效率,要考虑价值实现。

3.主导者的更迭,BAT交棒产业,规模流量入口vs场景、数据、价值闭环。

4.隔阂在消融,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互相融合;实业与互联网界的相互成就;公司与公司界限的消融。

5.从竞争逻辑转为共生逻辑,向用户和渠道要市场,向供给和同行要能力。连接、可信、开放协同是关键。

6.通用标品的消亡,有效率的方式去解决批量的问题,产品的形成是降低交付成本和重构成本结构。

7.重新定义创新,极大的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体验。

8.精准运营的开始,以客户为核心做全生命周期的运营。

9.深化逻辑,与行业的应用深度结合;与企业数据积累的时间结合;与企业应用部门的漫延结合。

10.长期主义,在不确定中确定,不高估两年,不低估十年,长期来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短期可以耍花招,长期不会。

04

应对

有选择才有机会

稳中求进的原则是什么?

穿越周期的三个建议:1、广积粮 2、顺大势 3、高筑墙(排名分先后)这分别对应着资本策略、宏观策略、运营策略。

广集粮就要高度重视现金流,特别是ToB企业,今年出现不少应收账款变坏账的情况,没有公司是缺利润缺死的,很多公司是被现金流拖死的,所以对于必须要融资的企业来说,一定不要在乎估值。

对于不缺钱的公司,建议做融资。在下行市场,融资有一定的马太效应。在一个周期里,逆势也可以融到非常多的钱。所以我们相信头部公司一定可以得到更好的定价。

对于投资公司而言,现金储备保证在下行市场做更激进的融资和投资,在逆势中得到加速扩张。

因为疫情过后的赛道不会太拥挤,所以希望大家在资本市场转折的关键点,在新旧产业动能转换的拐点上,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要想清楚一点,你赚的是什么钱,谁的钱,要学会战略性放弃非核心客户。

另外,创新红利对一个企业来说也很重要,唯有创新,才能不同;唯有不同,才有高利。而比创新更重要的是,企业对创新的选择。战略就是选车道,这比开什么车、谁来开更重要。

战略前瞻性的原则就要求我们想办法获取真正有价值的信息,罗列更多看不见的选项,做价值排序、精准分配。

基于宏观周期找到新机遇下最新产生的稀缺事物,并努力掌握在手中,形成壁垒,从而把窗口机遇转变成持续发展的机会,并演化成可行的商业模式。

目前,在大部分人对市场预判如此模糊的情况下,能独善其身就不错了。所以要去做预判,核心还是要看信息面有多宽。

目前产业资本赋能本质上就是调整成本结构,实现客户共享、成本共享、技术共享、渠道共享、竞争者共享。

VC或者投资人对公司的影响和帮助来自三个方面,要主动获取:

一是战略,创始人天天在干活,可能时间没有太多的时间,可能会有他看不到的地方,我们提醒或者帮他把整个全景理清楚,提供相应的数据。

二是找人,如果投资人有垂直和产业的背景优势,找人就容易了。

三是提供技术帮助。产业应用、底层技术这两个方向是我们目前关注的点。

时间不多了,或许大家觉得今年特别的困难,但是还是想送给大家一句话:Success consists of getting up just one more time than you fall。

成功就是你爬起来的次数比你跌到的次数多一次。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给你带来帮助,谢谢。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ToB行业头条(ID:wwwqifu),作者: 江一

本文来源ToB行业头条,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49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创业 风投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