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吴军《见识》:在中国的今天,成功是一件大概率事件

分享到:
 Ray先森 • 2020-09-07 11:57:47 来源:Ray先森 E3721G1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2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Ray先森 来源|Ray先森(ID:RayZhang1993)

Ray先森说

无论何时何地,对于成功,大部分人是不排斥的,甚至多少有些羡慕和追逐。

吴军博士在《见识》这本书里,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慨:

“在中国今天这样一个大环境下,成功是一件大概率事件。”

当然,吴军老师没有说的是,在成功之前,更难得和重要的是,对于成功是否拥有过人的见识。

世上本无无根之水,恰如没有莫名其妙的成功,没有见识的人,自然和“成功”扯不上关系,

那什么是有见识?

不妨接着往下看。

1  

一个人的见识

决定了我们的眼界格局

吴军博士在《见识》里分享过一个故事:

近几年,很多在美国名校毕业的中国人,在一家大公司工作好几年,如果表现较好,会被提升一两次,他们原本应该继续努力发展,但很多人会被发展更快或者给出薪酬看起来更好的中国公司挖走,以至于很多人想的不再是努力工作获得晋升,

而是如何巧妙地用自己在美国和大公司的经历包装自己,很多人很快从底层的工程师或产品经历,摇身一变成为中资公司海外机构的总监或负责人,稍微不济的也可以回国找份好差事,拿到薪资待遇比美国高一倍还不止。

既然有这么多的机会,还有必要在一家公司、一个领域长期努力吗?

吴军老师的发问之下,其实也暗含着一条现实信息,那就是:

我们需要不断为眼前跳出的新事物,不断的做选择。

北大学者陈春花教授曾经表示,自己有时候也有点焦虑。

这种焦虑,是源于外部世界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变动。

她每年快到年底时会请自己本科学生做一件事情,把他们这一年认为最新的词列出来,大约列50个左右。

这件事她从2013年开始做,当时可以认识一半的词,到了2016年,她坦言只能认识3个。

你会发现,我们正从一个知识匮乏的时代,向一个信息过密的时代进发。

就连得到科技导师王煜全也曾说“我们的知识是盈余的”。

以前信息不对称可以让我们很快做出选择,现在信息对称,却让我们变得举步维艰。

王煜全的话还有下半句,“但见识是匮乏的”。

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别就在于,无法对当前的信息形成系统化的认知,从而为自己的人生做出更理智的选择。

就像吴军博士在文中写的那样,近年来,中国留学生能够在美国名牌大学里立足并快速发展的人越来越少,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吸引归国人员政策起了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选择太多,导致人心浮躁,不愿意长期在一个地方、一个领域努力经营,

而要知道,在任何领域做到顶级都是需要耐心和时间的。

当然,很少有人会有这样的见识,

所以,眼界和格局也就囿于鸡毛蒜皮的琐碎选择之中了。

2

没有见识的加持

所有的成就都是渺小

吴军老师在《见识》中讲到了另一个故事:

20 多年前,他觉得自己在国内做语音识别算是很不错了,但是有一次去日本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第一次看到了麻省理工、卡内基-梅陇大学的语音识别技术,竟然有了“望洋兴叹”的感觉。

于是他索性放弃了国内的一切成就,在 29 岁时跑到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读博士、做研究,在那里师从数位世界级的大师,见识了很多在国内见不到的技术,眼界方才开阔起来。

后来吴军老师回忆自己当年的状态,感觉自己就像是《庄子·秋水》中说的: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也,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意思是,当你没有见过真正优秀的人和事的时候,你总会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人。

但这并不完全是因为你自高自大,而是因为你的圈子实在太弱了,你在一个弱小的圈子里,稍微努力就一骑绝尘,但当你有机会进入更高层次的圈子时,你才会发现当初的自己多么可笑。

只有当一个人见识到世界之大,才能意识到何为渺小,眼界才能更加开阔,志向才能高远。

新中国建国初期,毛主席老家的一些亲戚来北京看他,他就提到,当年正是因为他的表哥王季范将他带出了闭塞的韶山冲,到了湘乡城,他才知道世界之大,才有了后来的一番伟业。

有时候,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抱着一种开放的心态去接受新的东西,是因为他们已经很满足于自身的成就和环境,或者说他们已经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了。

这和坐井观天的青蛙,其实也没什么区别。

坐在井底,你始终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片天空,你能够对比的只有自己身边的人,你永远不会知道什么叫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更不会向一流水平进发,

因为你甚至不知道世界上还存在那么优秀的人和事。

当你坐井观天的时候,见识,就会限制你的想象力。

笛卡尔也曾如是说:

人的一生中应该彻底地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一次大扫除,最少一次。

这就好比当我们只看到眼前、看到周围的时候,做了一件好事、受到一些夸赞,就不免沾沾自喜,喜欢拿出来显摆,或是觉得这就是理所应当的。

如果把它放在一个大时代中,我们做的这一点点事情甚至根本不算什么。

而实质上,这种脱离见识加持的成就,

时间越久越显得渺小。

 3

不做自己不懂的事情

比什么都做更有价值

吴军博士曾讲过一个上海“金融大鳄”的故事,这位“金融大鳄”问吴军:

“为什么自己在2000年的时候,财富比马云不知道富多少,但现在连马云的1%都没有?”

吴军和他深谈之后了解,发现原来他过去赚钱的方式只有一种,就是炒股,他还特自豪得地说“我的孩子从小就会画K线”。

但他重仓持有的股票几乎都是传统产业,他甚至还是某个过气大品牌的第二大股东,这么多年,竟然一个互联网公司都没有投资过。

吴军认为,这就是典型的见识少,看不到更大的格局。

虽然一是赶上了时运赚到了钱,但“运”撑不起“命”,能维持多久是个未知,如何与马云这样的商业巨子比肩?

说到底,这不是一个谁比谁更有钱的问题,而是一个谁比谁更有见识的问题。

马云是在做乘法,他的财富每年增加50%,还会因为互联网的趋势再乘以1.5,乘十几年下来就是不得了的一件事。而这位金融大鳄是在做加减法,今天炒点股挣100万,明天亏50万,这样杀杀赔赔涨涨跌跌,最后的收入自然和马云是没法相提并论的。

柳传志和巴菲特都不会教自己的孩子去炒股、去画K线。从他们的那个量级上来看,这都是在挣小钱。

就连吴军博士也在《见识》中引用了巴菲特的投资理论:

不要做自己不懂的事情。

怎么理解不做自己看不懂的事情?

自己不熟悉的、不是自己核心业务的,就不做。

吴晓波曾经在《大败局》中总结了中国早期炒股最成功的一批人,除了一两个得以善终,剩下的一半破产,一半进监狱或潜逃在外,甚至干脆被人谋杀,

这些人共同的问题都在于不懂得什么事情不做能。

当然,这里面也有一位企业家是个例外,他的公司曾经夺得央视广告标王,因此靠着黄金时间段的广告,他们的品牌迅速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而为了维持品牌,也为了宣传自己的新产品,公司每年都会投入几亿元到现在的几十亿做广告。

可能你也会想,既然广告这么赚钱,为什么不自己成立一家公司或者收购一家广告公司?

的确,当时公司很多高管也意识到这一点,建议自己创办广告公司。

但是这位创始人并不认可这种想法,认为自己创办公司一定会办砸,因为他不懂这个行业。

结果果不其然,当年和他先后争夺央视标王的企业,无一例外地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今天活了下来的寥寥无几,剩下个别的也只是苦苦挣扎,而他因为没有去做那些自己不懂的事情,只是一心发展自己的产品,20多年过去了,现在公司发展的非常稳健,他们公司的两款手机在国内市场排进了前5名,

而这一切的成就,和他多年专注在自己精通领域的坚持离不开关系。

这一正一反的两个案例对比来看,不难发现,一个人的见识和格局,与贫富并不相关。

反而财富是否能指数级增长,个人和家族的阶级能否实现跃迁,直接由见识决定。

在这里也不得不承认:

缺乏见识的人,往往更容易被一些表象迷惑。

4

如何提升见识

不如先做好这些事

回头望,中国经济改革开放风风雨雨四十年,经历多少次风雨,每过几年都会有一次大洗牌——或是制度的改变,或是技术的革新,或是政坛的更迭,或是企业的生死。

每次洗牌,都有一大批企业或个人风流被雨打风吹去。

能挺下来的的,绝对离不开非凡且卓越的见识。

在过去的粗放发展模式中,也许有人可以靠着潮流一夕暴富,但如果他的见识配不上他的财富,在下一波潮流中,市场有无数种方式会收割走他所有的资产。

有句话说得好:

一个人永远无法赚到认知之外的钱。

如何能识别真伪增长见识,而不是被人一次次收割智商税?

在这里不妨大胆为你总结以下10条建议:

1. 坚持成功只是手段而非目的的生活态度

2. 坚持努力,因为绝大部分人在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处于松懈状态,这是你逆袭的机会

3. 找一个好的配偶,是比投资自己同样重要的投资

4. 年轻时候栽跟头没什么了不起,能够因此成熟起来反而是件好事

5. 大多数人都只能共苦而不能同甘,所有的风险和利益共担机制都要提前规定好,要知道,合伙做生意翻脸的朋友比比皆是

6. 多跟本性乐观、积极的人打交道和学习,远离一切时时刻刻充满负能量的人

7. 保持学习、阅读的习惯,对知识保持敬畏,你要明白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你不知道的事情。

8. 年轻的时候尽可能要考好学校、去好平台,不是为了镀金,而是为了长见识、见世面

9. 不要过分迷恋所谓的人脉,真正的人脉往往是你和对方平等的建立价值交换体系

10. 娱乐和消费主义确实看起来很舒服,但最终引导你精进的永远是克服内心的欲望

写在最后:

再次借用吴军老师的一句话:

人生是一条河,每个人总希望自己这条河能够更宽一点、更深一点、更长一点。

要做的更深,是靠自己的修行和对世界的理解;

而要做到更宽,则是要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做一些事情;

至于一种思想是否能流传的更远,则要靠思想的价值。

也真诚的祝愿看完这篇文章的你,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把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宽、更深、更长。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Ray先森(ID:RayZhang1993)

本文来源Ray先森,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6 q1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见识 思维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