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打工人的赚钱逻辑 - 打工篇

分享到:
 产品遇上运营 • 2021-01-16 08:22:53 来源:产品遇上运营 E20522G5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作者|徐霄鹏  来源|产品遇上运营(ID:alden_xu)

本文分两篇,第一篇谈打工,第二篇谈创业。

今天的年轻一代,消费极具个性,肯为喜欢的事物一掷千金。“悦己”的消费观需要经济实力的支撑,“怎么挣到钱”成为萦绕大家心中的重要课题。

蓦然回首,我毕业已经快20年了,创过十年业,打过十年工,一路走来,中国经济风起云涌,企业潮起潮落,从收入微薄的初级职位到年薪可观的大厂高级职位,颇多感触。通过这个主题,做些打工挣薪资的逻辑总结。

本文按毕业后的时间线来分,把打工之路及其背后逻辑分为毕业0~2年,2~6年和6~20年三阶段,再往后多数人可能步入中年危机,先不谈我还缺乏体验的阶段。

需要说明,下面是我结合个人经历和观察的主观观点,受到我的视野和所处时代的局限性,仅供参考。

1

打工一阶段:毕业0~2年

这个阶段,找个好工作是关键。

有的同学拿到大厂的offer,年收入十几二十万,有的同学找了个收入不高的工作,这时可能会存在1~2倍的差距。

而能否找到一个好的工作,个人层面主要受如下因素影响:

1. 学历

大家临毕业普遍关心该继续深造,还是出来工作。事实上只要过了本科线,学历对找个好工作影响有限。同一企业,硕士虽比本科拿到的薪资要高一点,但工作三年加的薪,正常讲会多过学历差别。我团队里多次出现过两个同班同学,硕士毕业加入的在本科毕业加入的同学手下,有时甚至不止低一级。

本科毕业后继续深造,两个状况是有帮助的:

1) 鲤鱼跳龙门,从一个普通学校转到名校甚至世界名校,把背景做一个大幅度的提升,会有长远的益处。

2) 想搞科研、留校、去机关、国企,或者特别看学历的地方。

否则年龄不等人,早点在职场起步会更主动。学历在职也可以读,还不耽误职业发展。

2.  学校档次

这个很好理解,学校越牛,机会自然越多。这里会有一个疑问点:是选好一点学校差一点的专业,还是选差一点的学校好一点的专业?招聘角度,无疑学校更是压倒性因素。现在就业,也大比例不受专业方向限制。而且毕业学校是自身背景的重要一环,专业则被提及得要少很多。

3. 学校所在的城市

同档次的大学,有的在一线城市,有的在二三四线城市。别看学校档次接近,工作机会差距巨大。一个城市机会多不多和行业有很大关系,但总的来说,北京上海深圳的机会要远多于其它城市。其中深圳一流大学较少,却有很多一流企业,城市入户政策宽松,是毕业生找工作的理想去处。

4. 实践/实习经验

我感觉学校里的学习成绩作用有限,各类证书也是次要的。企业招聘毕业生,在同等学校条件下,通常会优先录取具有对口实践经验的学生。实践3个月不够,6个月或更长为佳,没实习过会比较欠缺竞争力。实习的关键目的不是挣点零花钱,而是为找工作累积竞争力。 

学校+实习经历,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毕业生的两大筛选器,剩下的就是面试的发挥了。

5. 面试主动性

面经不是本文重点,但有两个提示:

1)霸面不妨一试。去顶尖企业面试现场充满诚意地等待求面试,也许能得到一个机会。我自己在校招时,对充满诚意跑来“霸面”学生,时间允许有时是愿意给个机会的。诚意可嘉,也许有惊喜呢?违反规则不鼓励,但突破常规、积极主动有勇气却往往是成功的要素。

2)面试时没答好的题,回去研究后尽快设法跟面试官联系,给出补充回答。这么做的人是极少数,但大概率有翻盘机会。其实这同样是积极主动的体现。

6. 企业、岗位和职位

无疑薪资也颇受企业定位的影响。很多同学拿到多个offer,会很纠结。有的企业有名一些,有的钱多一点,有的是大企业次要岗位,有的是小企业核心岗位。怎么选?

我的观点是,这个阶段钱是次要因素,因为都没多少钱,也差不了多少。跟未来的薪资100对比,此刻的薪资,不管是1还是2,其实是基本相等的。

但岗位是重要因素(不是职位,岗位是指产品、运营、技术、HR、客服这些)。选择一个自己长远感兴趣的岗位很重要,因为随着积累,将来改变方向的难度和代价都会越来越大。

在同等岗位下,职位高低就不那么重要了。比如大厂的产品经理助理,和小厂的高级产品经理,我觉得还是选择大厂。刚毕业能力经验都几乎是空白,也没有职业背景。能去大企业学习并给自己的背景镀金,是有长远帮助的。

7. 城市、行业的选择

这两者的变动成本其实都还是挺高的,也会很大程度影响收入水平。

去了一个城市,未来在这个城市继续发展的可能性是更大的。大城市有众多的大企业,尤其是北上深,这也意味着更多的发展机会。不过,切换城市代价也相对有限,主要是搬家麻烦一点,买房和落户需要重新计算纳税时长,但和行业切换相比,代价要小一点。

行业则建议要更加慎重地选择。如果毕业时没有选择进了一个不喜欢的行业,要换尽早。如果可以接受,建议尽量稳定地在一个行业发展,耐心积累行业知识。

此外,这个阶段千万别去浪费时间学习理财,因为也实在没多少财可理。如果有一点小积蓄,找个风险不高的基金放着就行了。集中精力提升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是关键。除非你就是金融行业的,正在走向基金经理的路上。

最后,这个阶段挣多少工资,在长远视角来看都是微不足道的小钱,够基本生活就行。在职业生涯的早期过多地关注钱,未来更可能赚不到钱。此刻的一切,都是在为将来的发展铺路,提升自身价值是核心。

2

打工二阶段:毕业2~6年

这个阶段,跳槽的人收入占优。

这个阶段,同班同学的收入差距可能会放大到2~3倍。跳过几次槽的人总体该阶段占优。加薪意味着企业成本上升,一般总盘子会严格控制,5%~10%较常见。这个均值分下去,除非有职级变化,否则也只能是5个点上下。对于收入不高的同学,涨幅有点微不足道。

而跳槽加薪的逻辑是,从一个A企业低定位的“坑位”跳到B企业高定位的“坑位”,企业对新入职的员工会进行全新薪资定位,或者直接替换一个离职的高定位的员工,不涉及薪资普调,对成本影响很小。所以跳槽的薪资涨幅30%~100%都很常见。

说到这里,必须强调,通过跳槽来加薪,代价是要好好掂量的。跳槽,在原企业累积的信任只能放弃,工作实践的延续性会被中断,领域知识会重置,经历会碎片化。同时,新起点意味着不确定性。万事开头难,一切要重新学起,信任要重建,上手过程会相对辛苦。最重要的是,除了用人单位会反感,多次跳槽在二阶段薪资占优的人,大概率会丧失三阶段上位拿真正高薪的机会。

所以,如果在当前岗位干得心应手,领导信任,企业状况良好,工作也是自己感兴趣的,强烈建议踏踏实实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养精蓄锐,等待良机。切勿缺乏耐心,企业或个人遇到短时间的困难或发展阻碍,就心浮气躁急于换工作。工资多少是暂时的,优秀的人,钱迟早会来,而且可能会多很多,只是要为此做好准备。

跳槽需要考虑如下方面:

1. 跳槽频度

跳槽多了,简历很难看。HR和用人部门,普遍反感频繁跳槽的求职者。前几段工作如果大多不到一年,基本很难拿到好机会了。入职后有个培养期,随后建立信任,这个过程里新人的贡献很有限。谁都不希望招个人培养完没多久就走了。尤其是,离职对项目和部门人员稳定性会产生影响,甚至会导致部门编制减少。在一个企业任职平均时长三年是需要的,至少两年。

2. 行业延续性

行业延续性很关键。互联网在早期垂直行业个性偏小,走到下半场,会回归渠道本质,精细化的时代,行业特性越来越凸显,领域知识越来越重要。而行业知识有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因此跳槽频繁换垂直行业,会不断从零开始,对职业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在中后期,个人竞争力的一个核心点就是行业知识。

3. 岗位延续性

建议尽量保持在同一个方向。不同岗位的能力特点完全不同,转岗会很大程度上重置过去的积累,往往得不偿失。如果不喜欢当前岗位,要转就尽早。在企业内部转岗会带着一定的话语权,相比跳槽转岗,可能会得到更多支持,但也要等待时机。

4. 行业与企业趋势

“势”的不可抗拒,是我这一路走来体会最深刻的。个性上我喜欢有挑战的事情,喜欢力挽狂澜的感觉,不喜欢躺在大树下或风口上蹭红利,而危机中的企业往往也更渴求人才。然而,“大势”不对,成功翻盘毕竟是小概率事件。我曾多次尝试帮助逆境中的企业力挽狂澜,付出了艰巨的努力,结果都不尽人意。

除了经济本身具有周期,从产业到企业,也都有周期。起势落势,是无法避开的规律。刚起势时,还看不清产业和企业的未来,像赌博,有的只掀起一个小浪花就过去了。势头显著时,往往也已跟风者众多,泡沫严重。你知道好的大家都知道好,趋之若鹜地一波波扑进去,最终往往死伤狼藉。

所以大家在选择企业时,要看势。最不能选夕阳的行业和企业(不过要仔细判断是刚过愚昧山峰后的下滑,还是真正的夕阳),最好也别选如日中天的东西,最理想的选择是快速上升中的行业,比如今天的5G、AI、国产芯片相关产业。

这个点,极其关键。

5. 跳槽路径

如果说刚毕业靠运气,那么后面路自己可以把握。一个合理的路径是,从小企业开始积累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去大厂刷背景,干到中层职位后出来到中小企业独当一面。虽然大厂坑位普遍是螺丝钉,但毕竟工作方法、思路、视野、系统会更领先,对思维提升是会有帮助的。

3

打工三阶段:毕业6~20年

这个阶段,事业有成的人挣得更多。

作为打工人,大企业高职位通常都对应着高薪资。这个阶段,同班同学年薪差距放大到10倍甚至50倍以上很常见。这里不谈“灰色收入”,这不应成为目标。

2

互联网大厂新入职员工薪资-职级对应表(来源:知乎)

从上表我们不难看到,做到大厂高级总监(上表的上限级别大约是总监级别),数百万的年薪是均值,做到副总裁或以上,过千万也不难。这还不算早期进入大厂拿到很多股票,后来价值飙升的情况。

3

打工人的收入平均水平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北京上海工资中位数仅六千多,杭州深圳五千多,80%以上的打工人月收入在万元以下。不难结论在职场走到高处,薪酬完全是在两个世界。

那么问题来了,怎么才能走上去?我的观察,走上企业高管职位拿高薪的人,通常有下面几种:

1. 随企业共同成功。在一个迅速发展的企业埋头耕耘,随企业成长,在企业成功后身居要职。BATJTMD早期团队的核心成员均是如此。当然,赌对企业也需要运气,但稳定地随企业走过漫长征途是前提。

2. 在一个大企业耐心积累,熬到重大机遇降临。这样的情况其实看到得很多,比如企业内部高层更迭,能坚持的人逐步上位;企业组建战略分部,获得新部门的核心机会。这里最大的关键就是要能坚持,还要有运气。

3. 跟对人。大企业职场很复杂,单纯靠自己的努力发展往往有很多几乎过不去的坎儿。跟对一个前途远大的领导,是走上大企业高管职位的一个重要姿势。找到能干、有前途、重情义、肯分享(几者互不相关但缺一不可)的老板非常关键,然后就踏踏实实跟紧他,风雨同舟,不离不弃。

一个人在顺境时往往人人趋之若鹜,逆境时则尤恐避之不及(我们看看朋友圈点赞就可以看到世态炎凉)。然后,只有深得信任的人才会被坚定地提携,而逆境中不离不弃是赢得信任的重要条件。这就像赌博,看准了,就赌下去,别摇摆。风风雨雨走过来的信任不是八面玲珑擅拍马屁可以取代的。

4. 取得重要成绩。比如负责某个重要项目并取得重大成功、获得某个重大专利、写了本爆款书、早早踩在一个日后的风口、具备某种技能而该领域后来成为某大企业下注的重点,等等。这类情况,能力幸运地被完全放大,通常不是真的能力过人。虽然运气是主体,个人能力也不能完全没有。

除了最后一种,前三种都有个前提,就是忠诚,对企业的忠诚或者对领导的忠诚。频繁跳槽的人,基本都与此无缘。碰到好运气,或者马屁拍得好而上位,也都是有的,但往往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当然,靠关系拼爹上位的不算。

最后,也是最难的是,做大企业高管需要强大的职场生存能力,爬上去难,不栽下来更是难上加难。情商会超越智商,职场生存技巧会超越业务能力,表现本领会超越实干能力,站对队会超过办好事,这是“江湖”中无奈的现实。

我们看到,在二阶段,频繁跳槽者的薪资优势,在三阶段基本会丧失。别想着我一、二阶段先跳着,三阶段再稳定下来。人在不断用行为定义自己,碰到诱惑或风险就轻易离去的人,基本与高管绝缘。

当然,稳定不意味着成功,在没有发展的企业不动的人,往往也不是因为忠诚,而是喜欢呆在“舒适区”,或者收入已经超越能力而动不了。所以,最终会形成一颗橄榄,中间是跳槽的人,两头是稳定的人。

这个阶段,大多数人已经有了一定积蓄,如何理财、如何渡过中年危机,会是相对值得操心的事情。但是靠投资理财跟上通胀不难,要发财是个小概率事件。中国股市楼市和产业变革已经渡过最猛的红利期,从“乱”走向“治”,后面会是所谓的“白银时代”,扎扎实实靠本事吃饭比投机更重要。

下面列几个在我实际人脉圈中走到大企业高管的朋友的不同的路径:

甲:出国留学,毕业后加入某著名咨询公司,回国后成为张一鸣创业时的战略合伙人,公司发展为互联网巨头,功成身退。除了从咨询公司到头条,没跳过槽。

乙:在大型民企耕耘多年,逐步走上高管位置,随后转入某大银行,成为银行高管。毕业20多年跳过一次槽。

丙:在中国互联网早期加入卓越,就此进入起步不久的雷军系。虽未加入小米,但日后多次换企业,均得到身后强大人脉的支持,除了创业几年,始终在知名企业任高管。

丁:在传统零售企业起步,积累多年零售经验。中国电商兴起时加入尚在早中期的某著名电商企业,该企业不断发展,他能力突出事业心强,在高层人事大变动后晋升上位。后虽有变动,始终保持在高管序列。

戊:在上国投耕耘多年,收入平平,默默无闻。终于等到上国投与摩根共同组建上投摩根的机会,成为筹建团队一员,随后一跃成为基金公司高管。再后出来组建私募基金,事业风生水起。

上述除了甲早早退出江湖,我也看到乙丙丁戊都过得非常不容易,职场浮沉,心理压力沉重。

其实,相比挣更多钱,可能活得开心一点更重要。放下在职场中苦苦求生的面具,遵从自己的内心,退一步海阔天空,换个钱和职位以外的角度来审视自己的价值,也许更是人生真谛。下面再聊聊怎么才能幸福。

4

怎么才能幸福

谈到赚钱的逻辑,免不了要说说终极目标 - 怎么才能幸福。赚钱,不就是为了生活更幸福?然而,很有钱的人,往往不如没多少钱的人幸福,当然最不幸福的是殚精竭虑想要有钱却始终没钱的人。

我的观察,在一线城市的同学,节奏快,竞争激烈,普遍压力沉重,辛苦忙碌。多年压力之下,常常身心俱疲,健康也受到影响。而三四线城市的同学,有份稳定的工作,收入够用,干活不累,钓钓鱼,打打牌,吃吃火锅,陪陪家人,大比例很幸福。

光鲜亮丽的“体面”的工作背后,往往是压力和艰难。大企业职场,其实特别累心。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大企业聪明人又特别多,做到核心业务或职能部门经理或以上,包括副总裁,CXO,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抢资源,争地盘,攻防战,选边站队,长年斗争不休,关键能力不再是做事能力,而是职场生存能力。

因此,下面几点是幸福的要素:

1. 知足常乐,别攀比。收入多高,都有人更高,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只要温饱不是问题,不要总是羡慕比自己挣得多能力不如自己的人,多看看比自己能干还挣得比自己少的人。控制一下自己,别总打听别人挣多少。我看到大企业高管很多明明收入不菲,早已财务自由,却压抑自己苦苦求生,活得卑微,何苦。

2. 着眼创造的价值。大家在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也不断创造着价值。想想自己做的产品,给多少人提供了帮助,带来了方便,就会很开心。如果一味着眼能不能加很多薪,有没有年年升职,往往不快乐。衡量自己的,是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而不是表层的薪资职位。

3. 别焦虑,别杞人忧天。这个社会很多人靠贩卖焦虑挣钱。一波波风口,成就的并不是风口上的猪,而是挣这些猪的钱的人。比如直播兴起,最赚的不是主播(除了极少数头部),而是MCN和主播培训机构;知识变现,赚到钱的不是知识大咖伪大咖(同样除了极少数头部),而是那些平台。不要光盯着头部,要看全局,看长远。

4. 不要太担心年龄。现在很多人担心35岁以后要去开滴滴、送外卖,无比焦虑。其实要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太年轻,KPI驱动的管理能力不足,导致经验拼不过体力,能力拼不过年龄,形式化的加班胜过真正的贡献,价值取向畸形。但再过些年一定会改变的,我们拭目以待。我深信一个产业成熟时,竞争力会在于人的底蕴和价值,而非年龄和体力。同时,收入、职位会和能力挂钩,和年龄脱钩。国外大厂很多人退休时,也只是一线的产品经理、程序员。

5. 持续学习,提升自我素养。想想马斯洛金字塔,能否得到认可,如果只是依靠某个公司头衔,这是暂时的,容易失去。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知识可以输出给行业,在言谈中能够为他人提供帮助,迅速得到认同,而不是靠沾某个企业职位的光,会开心而有安全感很多。

最后,祝大家打好工,挣到钱,2021一帆风顺,过得开心。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产品遇上运营(ID:alden_xu),作者:徐霄鹏

本文来源产品遇上运营,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70 q5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赚钱 打工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