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王勇、刘晓晨 来源|洞见学堂(ID:Dongjian-Insights)
导读
一个系统要保持稳定就要开放,对商业生态系统也是如此。为什么要开放?开放会带来什么样优势?如何建设商业系统的开放性?如何保持开放的平衡性?以及腾讯、苹果、微软、谷歌、华为等公司是如何平衡其商业生态系统开放度的?本文对以上问题进行了研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梳理。
01
商业生态系统为什么要开放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与环境没有能量交换,总是自发地向混乱度(熵)增大的方向变化,即熵增原理。针对此现象,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普利高津提出,系统从无序状态过渡到有序结构,系统必须是开放的,即系统必须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
自然生态系统是否与外界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即是否开放,对于其健康度有很大的影响。比如,封闭的“夏威夷生态系统”很容易受到外来物种的侵害,并且极难恢复;而开放的“哥斯达黎加生态系统”新物种的引入速度是夏威夷生态系统的10倍,从而更加强健并富有弹性。
同样,商业生态系统也需要与外界进行信息、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交换,需要开放。类似夏威夷模式的封闭商业生态系统由高额关税、行业限制或政府管控加以保护,当面临外部新的冲击时很容易崩溃且极难恢复;类似哥斯达黎加模式的开放商业生态系统有更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竞争性,能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改变,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恢复力。
02
商业生态系统开放的内涵
商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指核心企业将资源与能力对合作伙伴开放,吸引其加入生态系统,通过相互赋能实现价值共创。西蒙(1991)研究发现,从平台企业到商业生态系统的演变,关键在于开放,使多主体在生态系统内共生依赖,共存共赢。
商业生态系统开放性最初表现为核心企业开放自身平台接口,使第三方通过运营平台接口产生新的应用。随着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核心企业开始为第三方合作伙伴赋能,为其导入用户流量等资源,提供物理空间、资金支持等服务,并赋予技术、市场、管理等能力,从而实现共享资源、共享数据和共享能力的多维开放。
腾讯自2011年提出开放的生态战略以来,从资本开放、流量开放,到能力开放,再到生态开放,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开放的资源与能力平台。比如,在基础层,腾讯对外开放位置服务、安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力;在应用层,对外开放应用接入、内容分发、流量支持、营销推广、大数据分析和场景引导等应用服务能力;在创服层,形成集创孵、创投、创联、创培和创星等为一体的创业服务能力。
03
商业生态系统开放的优势
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核心企业由于在市场需求、企业自身能力及用户流量等方面存在瓶颈,需要开放自身资源和能力,与合作伙伴共建生态,形成更强大、更稳定的竞争优势。具体来说,开放可以应对以下三方面挑战:第一,满足多样需求,海量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不可能由单一企业满足,更多合作伙伴的加入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多样需求;第二,弥补能力不足,核心企业自身研发能力和运营能力都有限,无法确保在每个细分领域市场都稳操胜券,选择在细分领域有竞争力的合作伙伴,可弥补自身能力的短板;第三,突破流量瓶颈,核心企业自身流量也会存在瓶颈,当流量红利用尽时,需要借助第三方合作伙伴的力量,为其导入流量,或开发新产品以增强用户黏性。
通过开放合作,核心企业与合作伙伴能够优势互补,协同共生。对于核心企业来说,通过开放打破能力边界,提供一条继续增长的扩张路径;对于合作伙伴来说,能够获取较为可观的用户流量,以及技术支持;对于开发者、创业者来说,能够有效地实现并推广自己的创意想法。
总体来说,开放对商业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对核心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Facebook因搭建开放式的应用平台而打败了封闭的MySpace,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比苹果的Mac操作系统更加开放,借此获取了更大的市场份额,腾讯因坚持开放战略,奠定了今天无可撼动的竞争优势地位。
04
如何把握商业生态系统的开放度
尽管开放是必要的,但并不是无限制的开放最好。国外的谷歌、微软、苹果、亚马逊、Facebook等公司,国内的腾讯、阿里、百度、小米、华为等都在做开放平台,但对开放度的选择各有所不同。
开放度是指参与者进入商业生态系统的难易程度,以及核心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对合作伙伴开放的程度。一方面,过度封闭会降低商业生态系统中成员企业的多样性,面对外部冲击也稳定性较低;另一方面,过度开放可能会降低合作方的质量,还会导致生态位重叠,进而产生内部过度竞争。因此,核心企业如何选择合理的开放度,对于创建和维护良好的商业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在腾讯2020年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让·梯若尔阐述了“开放生态系统经济学”,提出平台必须在开放与封闭中找到一个平衡。他认为,纯中间商开放商业生态系统只负责连接商家和消费者,比如淘宝;纯垂直整合封闭的商业生态系统只是打通、链接产业链条的上下游,比如20世纪80年代的苹果。在“纯中间商”和“垂直整合”两个极端特征之间,是“合作竞争”,比如亚马逊电子商务平台上既有第三方提供商,也有自营品牌。
开放和封闭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核心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对开放度的决策也可能会不同,需要不断地进行评估与调整。此外,核心企业进入市场的先后顺序不同,也会对开放度做出不同的决策。由于阿里巴巴比eBay后进入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因此选择了开放度更高的免费模式获取了大量的市场份额。所以企业在确定开放度的时候还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发展阶段及市场竞争格局等。
05
几个著名商业生态系统开放度的不同选择
①互联网时代下的Mac与Windows操作系统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苹果和微软对PC操作系统做出了不同的开放度选择。苹果的Mac操作系统相对封闭,对扩展应用的开发者进入设置了较高的门槛,收取高达1万美元的开发工具包(SDK)使用费,从而对外围软件开发者的数量和质量加以限制和选择。相比之下,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更加开放,把SDK几乎免费开放给开发人员使用,吸引了更多的外部开发者。与此同时,由于IBM失去了对硬件标准的控制,大量硬件制造商的进入压低了硬件价格。数量众多的外部开发者和廉价的硬件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因此占据市场主导地位近20年,而相对封闭的Mac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逐步降低。Windows系统虽然进入市场时机晚于比苹果,但仍凭借开放生态攫取了大量市场份额,成为市场主导。可见,对于后进入市场的竞争者来说,开放生态更具有竞争优势。
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iOS与Andriod操作系统
21世纪初,苹果与谷歌的移动操作系统又展开了竞争,两者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开放度。苹果开发了iOS操作系统,严格地控制硬件,以保证自己是唯一的设备供应商。而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将源代码开放,将其免费提供给任何制造商。
虽然硬件方面苹果相对谷歌更封闭,但在软件方面比PC时代更加开放。苹果对外赋能,为外部开发人员提供强大的开发工具包,并允许他们通过应用商店连接用户,从而开发出了大量的应用程序。
谷歌在苹果之后入场,选择了完全开放的模式,为了激励开发者加入,谷歌收取低于苹果的应用销售佣金,与他们分享共同创造的价值。但过度开放导致整个生态超出了谷歌的控制范围。因此,谷歌又通过各种机制来限制对平台的访问:对关键功能进行控制,如关闭搜索、音乐、摄像头和键盘等功能;鼓励手机厂商加入开放手机联盟,以求发展和维持移动设备软件和硬件标准的开放;对操作系统的变更行使审批权;提高了应用销售佣金。通过这些限制措施,为用户和开发人员提供更有秩序的技术环境,防止生态内过度地竞争。
苹果从完全封闭走向相对开放,而谷歌从完全开放转向一定程度的控制,都是核心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断调整开放度的结果。
③物联网时代下的Harmony OS与Windows 11操作系统
2021年6月2日,华为发布了鸿蒙操作系统。为了吸引系统开发者、设备厂商及第三方开发者等合作伙伴加入生态,华为宣布将鸿蒙操作系统的基础能力全部捐献给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由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整合其他参与者的贡献,形成Open Harmony开源项目,华为将持续参与开源项目共建,全球各组织、个人都可以平等地参与,实现共商、共建、共享、共赢。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曾说,华为要建立“哥斯达黎加式”生态系统。华为要从操作系统出发,快速进化出一个生机勃勃、利益共享、共同成长、彼此互补的繁荣生态系统。
与此同时,2021年6月24日,微软首席执行官Satya Nadella在Windows 11发布时表示,当前的世界需要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要创建一个更开放的生态系统,进一步开放 Microsoft Store,为创作者和开发者提供更多盈利的机会。和苹果不同,微软不要求应用开发者必须使用其支付系统,开发者可将自身商业模式引入到 Microsoft Store,并保留100%的收入。如果开发人员选用了微软的支付系统,则微软的分成比例为12%,低于苹果和谷歌的15~30%。从允许Android应用接入Windows 11来看,微软似乎改变了原来希望其他硬件厂商用自己操作系统的思路,转变为希望其他软件厂商到自家平台从事应用分发和生态建设。
为了吸引合作伙伴,华为将鸿蒙操作系统开源,甚至交出管理权;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进一步开放,开始支持Android应用的接入。在万物互联时代,开放似乎已经商业生态系统的不二选择。
小结
根据熵增原理,借鉴自然生态系统的经验,并结合具体实践,商业生态系统的开放性是必要的。通过开放,核心企业与合作伙伴的能力边界能够被打破,基于资源和能力的流动,可使各合作企业优势互补,协同共生,从而带来竞争优势和系统稳定性。
虽然开放是必要的,但并不是无限制的开放最好。开放和封闭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同时,开放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在不同发展阶段动态评估与调整。因此,商业生态系统中的核心企业要保持开放性,并要结合外部环境变化与自身情况,在开放与封闭之间实现动态平衡,才能保持商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洞见学堂(ID:Dongjian-Insights),作者:王勇、刘晓晨,单位:清华经管学院中国企业发展与并购重组研究中心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