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有网友发现小米官方网站低调上线了一个全新页面-小米钱包,支持绑定信用卡、储蓄卡,支持充值,用户还可以购买货币基金和其他理财产品。其中一款由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提供的理财产品,7日年化收益6.437%,万份收益3.0584元,一年下来收益为10%。
越来越多的消息则证实,雷军要做的小米钱包,绝对没那么简单。朋友圈就开始流传一篇小米金融招聘帖,小米将招聘信贷政策专家、信贷管理专家、金融产品经理、平台产品经理、用户产品经理和算法工程师。目前该招聘广告已经得到小米官方的确认。
在招聘帖中附有小米金融的“自我介绍”:基于小米的海量互联网用户和数据增值业务,小米本身是“硬件引流,软件搭台,服务赚钱”的模式,金融服务是其中最重要的服务之一,目前小米用户超过1个亿,3年内预计超过3个亿;小米金融专注零售金融业务,主要为消费者提供贷款和理财服务,希望通过数据化的征信和运营体系,以极低的成本和极致的用户体验打动我们的用户。
小米的意图很明显-进军互联网金融。在中国这个高储蓄的国家,其巨大的增长潜力,加上小米目前已经具备的一些条件,可以说已经满足雷军要寻找的“下一个风口”的大部分条件。长江商学院教授陈龙在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未来进行解读时,给出了这样一组数字:中国国内家庭的存款余额为49.3万余元,如果有50%能转化成为互联网理财,那就是接近25万亿的规模;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存款也有39.5万亿,如果有20%能互联网化也有差不多8万亿的规模,两者相加意味着互联网理财将有33万亿的市场空间。此外,原支付宝为主体的蚂蚁金服本轮融资的估值为1700~2000亿元,加上预留给阿里巴巴集团33%的股权,整体估值3000亿元人民币,约合500亿美元。如此大的规模,雷军怎能不眼红?
那么,小米做互联网金融相对于阿里巴巴、微信、京东、苏宁、百度这些先行者来说,有什么特别的优势?
1、软硬件一体
小米旗下有小米手机、小米电视、小米手环,小米平板,据悉还要推出智能手表,小米还打算将这些设备全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智能生态平台。再加上MIUI,小米就像苹果,具备了多种选择,做生态系统、做平台、做业务都行,占据高海拔,相对于竞争对手来说,可以说是进可攻,退可守。
比如,小米可以利用软硬一体的优势,将支付和金融服务植入到手机深层,迅速取代应用层的东西。移动支付金融公司推了那么多年,效果也不是太好,苹果“指纹识别+apple pay”组合一出,立马收拾旧山河。小米目前也认识到了自身这一优势,小米手环今年初推出了免密支付功能,下一代小米手环和小米手表很可能集成类似Apple Pay的NFC支付功能,一些软件公司无法做到的支付场景很可能在小米手中实现。
2、用户基数庞大
小米已经拥有一亿用户,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据全国2014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第一。此外,小米用户中虽多屌丝,但普遍比较活跃,也多是年轻人,对互联网接受度高,更愿意尝试新鲜事物,小米要把他们从硬件软件引入金融服务,水到渠成。
3、小米电商优势
小米2014年销售额达到743亿,小米官网是主要的成交平台,这个交易规模在国内仅次于阿里和京东,小米已经成国内第三大电商网站,而从电商转向支付,就像支付宝和京东金融的成长轨迹一样,自然而然。
那么,小米已经做了哪些准备?
1、成立北京小米支付技术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电子支付技术、支付结算技术及清算系统的技术开发等;注册资本起初为5000万元,后变更为1亿元。
2、和北京银行签署了移动金融全面合作协议,在移动支付、便捷信贷、产品定制以及渠道拓展等多个方向探讨合作。
3、小米和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共同投资了个人网络借贷(P2P)平台积木盒子3719万美元。据悉该公司2014年16%的移动端流量就来自小米用户。
4、向央行申请第三方支付牌照。如果拿到牌照,小米钱包将会成为像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用户在网购时可以选择小米钱包进行支付。(消息暂未得到确认)
5、挖人。小米金融团队目前暂归小米MIUI团队管理,由小米联合创始人、副总裁洪锋带队。至于网上流传的小米从支付宝挖人,小米官方坚决否认。
小米进军金融领域,符合“小米硬件不赚钱,通过软件和服务赚钱”的理念,更契合其打造智能生态平台的战略。更重要的是,金融和支付能让雷军站到互联网金融的风口,将小米再向上推高一个高度。届时雷军预言的“小米10年内超苹果”还真可能变成现实。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