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将在本月19日发布所谓的次世代新品,在预热宣传中大玩概念,各种奇特的联想让大家对于新品类型感到好奇,不过可以确定的时这次并不会推出手机、平板、手环等大家熟悉的产品,而小米在其他领域的跨界之作远没达到小米自称的发烧境界。不可否认,小米在短短五年的时间内,一句成为中国最强势的新兴手机品牌,在与华为的市场争夺中不落下风,但随着而来的时发烧的小米也逐渐变得平凡,难以维持曾经的热度。
小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互联网营销,在安卓手机崛起的过程中顺势而为,准确迎合了大众的心理,至今依然火热的MIUI论坛就是小米成长的见证。随着小米式营销核心人物黎万强的隐退,小米在宣传方面屡次上演罗生门,从小米4中遭到业内吐槽的钢板艺术到红米Note2的引发米粉不满换屏事件,小米官方的说辞显得异常无力,虽然性价比依然,但发烧变成只是一句口号。
1、MIUI生态系统
小米产品与MIUI和高性价比两个关键词密不可分,MIUI可谓是小米产品的灵魂,小米也藉此构建自建的生态系统,从智能家居到智能穿戴设备,小米的生态链已经初见规模,被称为中国版苹果的小米试图完成从模仿到创新的蜕变。小米手机家族的日益庞大和安卓系统的飞速发展使得MIUI也难以承载小米庞大的梦想,最典型的例子是近期发布MIUI7被指只是加了一个UI而已,MIUI定制系统彻底沦为UI桌面。
按照小米的说法,MIUI的750人团队在按照小米的意图改装安卓系统,为小米2以上的设备提供更新支持,这是国际大厂包括谷歌Nexus原生安卓设备都不曾享有的升级服务。
现实中的状况则是MIUI成为小米影响用户习惯的工具,大量新功能被塞进手机系统,MIUI变得臃肿,在加入商店、金融服务、各种工具之后,MIUI体系内的用户与外界隔离,成为米粉之一独特的存在。
2、无处不在的价格战
MIUI是小米成功的基础,而价格战则是小米打击对手的不二法宝,小米先后掀起了1999元、2999元、799元、1499元、499元、1299元等不同价位的战争,打造了第一高性价比的形象。小米的价格战几乎无人可以阻挡,华为虽然在手机市场与小米势均力敌,但性价比方面要远远不如,倒是曾经频频指责小米的魅族,在转变之后学起了小米的模式,一月一新机的战略抢走了小米的不少人气。
小米的价格战实际还是其营销的组成部分,通过互联网造势和宣称,将性价比的优势无限放大,在通过预约抢购等手段保持热度,营造出热门机的景象。
小米在黎万强退隐后的时间中,尽管在价格战上依然犀利,销量方面也有不错成绩,但小米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越来越多的厂商在产品、系统特色等方面与小米针锋相对,乐视、锤子、魅族、努比亚等品牌都有着小米早期的影子,而小米还是原来的小米。
小米今年的的主基调是降价和现货,红米Note2和小米4C两款新机也不再需要疯狂抢购,而这两款机将旗舰配置做到低端机上,本质意义上还是小米的高性价比做法,依靠一颗CPU打天下。
3、小米生态
小米生态包含了以MIUI为核心的一切产品,基础是小米手机、小米电视,结合穿戴硬件和智能家居形成完整的生态环境。小米官网从单纯的手机销售网站已经变成一个大杂烩的电商网站,产品种类五花八门,不管是电子产品还是周边配件,印上小米logo之后立刻摇身一变成为小米家族的一份子。
构建完善生态环境是所有厂商梦寐以求的,最成功的自然是苹果,小米在在模仿苹果的路上也加入了不少中国特色的元素。
国内其他手机厂商其实也在探索同样的道路,另一家备受争议的品牌是乐视,一再高调力捧的所谓生态化反虽然听起来相当拗口,不过乐视以其视频内容为核心已经推出不少的硬件产品,在生态建设上也有不少落到实处的东西。乐视自称目标是颠覆苹果,理想很美好,至于现实,乐视并不会顾及太多外界的评论。
4、营销为王
小米的虽然频繁被成为玩饥饿营销,但业内人士表示实际是产能限制,而现在的小米实现全线产品现货供应之后,虽然购买方便,但高端发烧的形象已经不符存在,剩下的只有性价比这个词,于是小米重新回到国产手机物美价廉这个通用的标签之上。
小米今年的目标销量是8000万,并争取冲击1亿的目标,上半年小米凭借降价和现货进行促销,战绩相当不错,不过这也将小米的底牌全部泄露,进一步增长缺乏洞里。
小米今年的旗舰小米5显然已经错过了最佳上市时间,小米Note为了替其挡枪先后多次发布,推出不同的版本,从女神版、顶配版到全网通版,实际上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目前小米Note除了降价之外已经在没有新的方式可以吸引用户了,而小米5依然遥遥无期。
点评:今年的十月是国产手机扎堆发布的时间,也是本年度新旗舰最后的上市时期,小米现在依然在玩票,并没有专心做手机,而是依靠各种概念吸引眼球吊人胃口,在其他厂商厉兵秣马备战之时,小米的优势正在一点点被拉进,在接下来的新旗舰中,小米5已经从曾经的专为发烧而生变成普通的一款旗舰产品。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