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生物制药公司并不是使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进行临床试验的领导者——或许会出乎你的意料。
但高盛最近的一项针对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报告《基因组革命》显示,中国的研究人员已经在测试CRISPR编辑的人类细胞方面领先一步。
高盛分析师Salveen Richter表示,当一群欧美生物先锋还在排队进行其首次人体试验时,中国研究人员就已经在测试CRISPR编辑的人类细胞方面拔得了头筹。她补充称,去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为超过90个CRISPR项目提供了资金,在过去的4年中,更是超过270个!
报告称,截至2018年2月底,在已登记的测试CRISPR编辑细胞治疗多种癌症、HIV感染的临床研究中,中国占了九项,而美国,则仅有一项。这9项研究都由中国的顶级公立医院发起/赞助,据报道,共有超过80名患者正在接受这些基因药物的治疗。
另一方面,高盛指出,由于没有关于这些基因编辑项目的规定,特别是考虑到中国的医院急于加速推进其CRISPR工作,如果中国的主要药物管理部门采取措施并“刹车”,这种情况或许会很快发生变化。
而在而在CAR-T疗法上,高盛认为中国与美国差距不大。据高盛调查,中国研究人员在完成CAR-T研究的总数中已经与美国相媲美。截至2月,在中国的CAR-T试验数量为153次,美国为164次,欧洲为73次,世界其他地区为56次。
走在最前沿的是中国的联想生物技术公司(Legend Biotechnology),因为它在Kymriah(Novartis)和Yescarta(Gilead/Kite)两种疗法的历史性批准之后进入全球竞赛,开发了新的疗法,因此强生公司还花费了3.5亿美元与其达成合作。
高盛指出,如果中国以比全球市场先驱更低的速度销售这些疗法,会刺激大量医疗旅游业,从而获得相当大的收益。
这些竞争对手希望在竞争中获得什么样的市场价值?
这取决于患者的流动供应。
高盛报告指出,如果你的新基因组药物有望治愈一种疾病,或延迟进一步治疗很长一段时间,那么患者就会蜂拥而至。吉利德(Gilead)在为丙型肝炎提出无痛治疗疗法,以及Sovaldi、Harvoni两款拳头产品时,就见证了这种“火爆”局面:治愈率达到90%以上,在美国的丙肝治疗销售额从2013的125亿美元突飞猛进到320亿美元,但自那以后一直在下降,且急剧萎缩。高盛估计,在美国,今年这些疗法的销售额不到40亿美元。
吉利德(Gilead)的疗法缩小了患者数量,并且减少了目前继续传播疾病的载体数量,进一步缩小了市场。
报告显示,“一次性快速治疗”是基因治疗、基因工程细胞治疗和基因编辑最吸引人的方面之一。然而,对于经常性收入与慢性治疗而言,这些治疗提供了非常不同的观点,特别是在可以治愈大部分普遍患者的某些疾病中(或者至少防止扩展需要额外剂量期)。
“虽然这个提议对患者和社会有巨大的价值,但对于寻找持续现金流的基因药物开发商来说,这可能是一个挑战。”吉利德就是一个例子,丙型肝炎专营权的成功逐渐耗尽了可用的可治疗患者群。
Richter补充说,对于这些新疗法疗法而言,生物技术公司有三种可能的解决办法最赚钱:一些疾病将是像血友病这样的大型领域,或者每年都有大量新患者——如癌症。每年患上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婴儿数量也非常可观。
生物制药高管可能会尽量避免公开谈论这些病症方面的可怕数字,但他们在决定如何花费研发预算时仔细审查的正是这样一些因素。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