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于ONE官网)
自2015年,汽车之家曾经的创始人李想加入造车大军至今,沉寂40余月的项目终于得以开花结果。
2018年10月18号,被称为“没有里程焦虑的智能电动车”理想智造 ONE 正式发布了,新车只发布了一款顶配车型,2019年4月开始接受预定,第四季度开始交付用户。
作为车和家发布的第二款产品,在经历了小型电动车SEV折戟沉沙之后,这款续航超过700km的理想智造ONE到底能否杀出重围,带领车和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步。
理想智造ONE发布
据官网公开消息,理想智造 ONE 搭载全球领先的增程电动技术,NEDC综合续航超过700km,市区工况续航超过1000km。驱动方面搭载前后双电机四驱系统,最大输出功率240kW(326hp),最大扭矩530N·m,0~100km/h加速时间达到6.5s,性能与六缸3.0T的主流豪华中大型SUV看齐。
理想智造联手宁德时代打造了全球增程电动车型中容量最大的电池组,总电池容量达到40.5kWh,可用电量37.2kWh,电池电量可提供180km的续航里程。同时配备快充和慢充接口,保障每位用户在城市里都可以通过充电方式解决日常出行,低成本、零排放。(最大60kW直流快充0-80%需30分钟,家用7kW慢充0-100%需6小时)
而在长途行驶中,高功率增程发电系统可以将燃油转换成电能,实现超过520km的增程续航里程。同时还可以通过加油方式快速补充能源,真正实现续航无忧。
(图片来源于ONE官网)
超级快充和增程式电动占据市场
理想智造ONE其采用的增程式技术在汽车领域并不算是什么新鲜玩意,它可以简单理解成“纯电动汽车”+“能量转换器”的组合,这样的车一般有两种方式为车辆提供动力,一种是本身搭载的电池组,可以通过储存电力驱动汽车,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是增程式电动车可以加油,而它的动力来源确不是直接经过燃油驱动,而是汽车中的增程器将燃油转换成电力驱动或提供给电池组储能,这就是增程式汽车的基本原理。
车和家是李想继泡泡网和汽车之家后的第三次创业,李想认为到2030年,全球整个汽车市场都将进入新能源阶段,而在技术层面上只有超级快充模式和增程式电动车能够真正解决续航不足的问题。在微型电动车SEV项目宣告失败了之后,李想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第二款产品上,力争在2020年销量达到5万台,实现盈亏平衡。
(图片来源于ONE官网)
SEV项目终止 对李想来说会有影响吗
15年4月,李想创办了车和家,规划了微型电动车SEV和中大型电动SUV两条产品线,前者针对短途通勤,后者定位豪华SUV,然而SEV项目因目前低速电动车政策无法真正放开宣告终止。不过,李想表示终止并不意味着失败,这款车现在“卖给了”自动驾驶企业新石器,其在特定园区内使用。
今年3月22日,车和家宣布拿下30亿元B轮融资,累计获得融资57.55亿元,并且宣布与滴滴组建合资公司,在共享出行、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应用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李想说道:“未来车和家将主要有两个品牌,一个是理想智造,即零售品牌,用高端智能电动车满足家庭出行;一个是出行品牌,用自动驾驶出租车赋能出行行业,品牌名尚未确定。”关于零售品牌,未来10年内只会推出两款产品,会把所有的钱和资源投入到两款产品上,而不是做一条很长的产品线,会对产品不断进行迭代。
造车新秀越来越多 鹿死谁手全看市场
9月28号,威马EX5正式开启批量交车,并宣称在2019年将交付10万台车。
蔚来汽车目前已经累计交付3368台 ES8,第三季度交付量为3268台,ES8今年9月单月交付量达到1766台,较前月大幅增长约58%。
小鹏汽车官方表示,小鹏G3的试装已经完成,将于2018年年内上市并在12月实现量产和启动交付,目前正在与供应商陆续分发量产订单。
经过长时间摩拳擦掌,新兴互联网造车企业也都渐渐走向正式量产,2019年可以说是新能源汽车一较高低的重磅之年,那么到底新能源汽车市场有多庞大呢?
据了解,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2012年至2016年实现大幅增长,年销量分别为1.2万辆、1.76万辆、7.47万辆和33.1万辆,50.7万辆,5年内销量增幅达41倍。到2017年10月份,产销分别完成51.7万和49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5.7%和45.4%。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看出, 新能源汽车自2012年推出以来,大众的普通接受情况成倍增长,加上各类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扶持,我们可在新能源全球化趋势下大胆推测,2018年新能源汽车总的目标应该会超过100万辆。A00、A0、A级依次挑起市场主力重担。在道路经济运输改革中,道路运输类企业向电动化转型升级是唯一选择,尤其是公交车发展纯电动化、轻量化、智能网联化,城市物流电动车,已经进入动力电池与车身机构一体化阶段,如果城市物流电动车技术水平再有一个提升,那么在2020年,整个新能源市场年产销量会在200万辆以上。
编辑点评
随着国内造车新秀不断衍生,蔚来汽车,小鹏汽车,威马汽车等等都已经进入量产阶段,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准备,无论是传统汽车厂商还是新晋造车新秀,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到底会鹿死谁手呢?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