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下午,一则“小伙丢失20万元人工耳蜗,找不到需做开颅手术”的消息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社会关注。
经过网友们的热心转载、尽力寻找,事件到20日下午却陡然翻转,陷入“价值不菲的人工耳蜗丢没丢”“商家恶意炒作滥用善心”的迷局。
有人希望了解事情真相,更有人希望探寻20万一副人造耳蜗背后的产业问题,有用户在“前瞻经济学人”的问答频道发问,一副人造耳蜗20万,为何这么贵,产业格局如何?
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刺激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听觉障碍患者的听觉功能。
根据国家规定,听力损失在80分贝以下的,建议在听力专家指导下验配助听器;而在80分贝以上的患者,建议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据光明网报道,李明遗失的N6人工耳蜗生产厂家为澳大利亚科利耳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而“前瞻经济学人”研究员李颖诗指出,美国人工耳蜗植入的平均成本为5万-10万美元甚至更多,包含人工耳蜗本身的产品费用、手术前的各种评估费用、医院费用、医生费用(外科医生,麻醉师),术后体外调试费用(如植入物费用和定期维修费用),以及术后一系列费用。
图表1:人工耳蜗植入涉及费用
另外,从产业链角度看,人工耳蜗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三大环节也都会产生大量成本,导致产品价格居高不下。
研发上,人工耳蜗技术涉及多个领域,对研发团队的资质要求高,技术更新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
生产上,人工耳蜗作为模拟的人造器官,对材料的生物兼容性和安全性要求极高,且生产中各环节都涉及到大量专利和技术垄断,生产成本相当高。
最后在销售环节上,据悉,人工耳蜗厂商在国内并不是直接对医院的医保系统供货,到最终市场前所涉及的中间商较多,相当程度上提高了销售成本。
图表2:人工耳蜗产业链成本
虽然早在1960年,世界上就出现了将人工耳蜗技术应用于临床并获得成功的案例,但我国在1989年才开始引用这一技术,全球人工耳蜗技术长期以来都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上。
目前,全球人工耳蜗的制造商主要为Cochlear公司、Advanced Bionics公司和MED-EL公司,分别占领了55%、20%及20%的市场份额,即三大公司占据了全球人工耳蜗市场95%的市场。
图表3:全球人工耳蜗制造厂商市场份额情况(单位:%)
研究员李颖诗同时指出,虽然我国人工耳蜗研制技术相对落后于国外,但近年来,越来越多企业将目光投向这一领域。
目前,上海力声特公司和杭州诺尔康公司均获得了国家批注的人工耳蜗生产证,上海力声特公司已申报18项国家专利,而诺尔康与丹麦Oticon集团合计占据了全球人工耳蜗约5%的市场份额,实现了国产人工耳蜗听障治疗应用的飞跃,打破了国外三巨头垄断的局面。
图表4:中国人工耳蜗研制情况
根据羊城晚报和湛江日报的记者调查资料显示,我国患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中有20%符合做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标准,但这其中仅有1%的患者装了人工耳蜗,主要原因就在于人工耳蜗价格过于高昂,只能望而却步。
随着国内高等学府、研究单位以及相关企业的不断的研发投入,我国人工耳蜗开发技术不断成熟,从长期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未来国产人工耳蜗实现批量投放市场值得期待。
此外,2018年,国家“十三五”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启动,为符合条件的听障儿童免费实施人工耳蜗产品植入和开展康复训练,且吉林省、辽宁省、河南省、安徽省、上海市、湖南省、浙江省和广东省也都将人工耳蜗器械列入医保报销范围,在自主研发技术的推进和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推动下,我国听障人士重获新“声”将不再是梦想。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