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明知故问|为什么会有熊孩子?

分享到:
 April Ye • 2019-05-28 15:57:43 来源:前瞻网 E27366G2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今天,一条#百万名画被熊孩子撕毁#的新闻登上媒体热搜。据报道,在5月26号香港佳士得春拍期间,清代画家任伯年《花鸟四屏》中的其中一幅《澹黄杨柳带栖鸭》画作遭到一名幼童的意外撕毁,该画作估价150—250万港元。目前,原定于5月28日拍卖的该作品已被撤下。jietu

(图片来源:新京报视频截图)

而这幅被撕毁画作除了让网友们感到惋惜之外,也引发了关于“熊孩子”问题的讨论,部分网友认为,画作被毁是展馆保全工作的疏忽,而也有部分网友认为,熊孩子和熊家长才是真正的责任所在。

wangyou

“名画被熊孩子撕毁”的新闻,再一次引发了人们对熊孩子的关注。且不论这次名画被毁,是展馆的工作疏忽还是熊孩子的淘气,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很多熊孩子让父母们感到头疼。近年来,“熊孩子”惹祸现象频发,他们或在小区停放的豪车上用铁钉写字,或往窨井里丢鞭炮引发爆炸,或攀上树梢摔下来,甚至在列车铁轨上放碎石,严重影响他人生活和危害公共安全……

例如去年6月,在陕西一小区内,一个十岁的熊孩子故意在电梯内小便,且恶作剧持续长达半月,引得小区业主们气愤不已,最终孩子的妈妈不得不进入小区业主群亲自道歉,孩子也手写一封道歉信表示“以后要改掉这些坏习惯,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扔垃圾,不破坏公共物品并打扫一个月的电梯卫生作为补偿”,风波才得以平息。

电梯

(图片来源:腾讯视频新闻截图)

虽然“熊孩子”只是人们对顽皮、淘气的孩子贴的一个标签,用来形容岁数小不懂事、爱调皮捣蛋、常做一些带有破坏性的事情、惹人讨厌的孩子。但其背后反映的,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育缺失问题。熊孩子们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破坏公共物品等不良行为,到底是怎么来的?我们又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走上正确道路?

本期前瞻经济学人将聚焦“为什么会有熊孩子”这个问题,并邀请各大院校机构教育行业从业者,为我们进行解答。

业内信息

孩子成长环境中,家庭因素最重要

在探讨“为什么会有熊孩子”这个问题时,我们邀请到来自不同城乡地区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他们有的在公办学校,有的在民办学校,教学范围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作为和未成年孩子们直接接触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十分值得参考。

“我认为,造成出现‘熊孩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家庭因素,这是最重要的原因。家庭又分为两种情况,一个是家人对孩子比较宠,所以孩子到了学校也会比较皮,另外一些家庭对孩子比较严格,压抑了孩子天性,孩子到学校后便开始‘释放天性’也变得很淘气。

第二是学校环境,主要是学校同学和朋友,如果孩子的朋友都比较‘熊’,孩子也会学他们干些不好的事情。

第三,学生的心理诉求,一些学生表现夸张或是上课不听老师的话,表现得像个‘不良学生’,有时候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不听话,而是他们只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老师关注他们。”

 ——杭州某民办学校陈老师

“造成“熊孩子”的原因是多样的,有家庭、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因素。在没入行之前,我一直以为学校和学生自身性格原因更大一些。在我真正进入教育行业成为一名老师之后,我发现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学生在学校呆的时间不会超过8小时,其余时间,包括放学后、双休日和节假日等都是和家人在一起。所以经常有一个现象是,即使孩子在学校里养成了好习惯,周末回家呆两天后好习惯又被打回原形。

特别是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的孩子身上的缺点,会比由家长带大的孩子多一些。老一辈不舍得对孩子进行打骂,大部分时间都在溺爱孩子。加上老一辈身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陋习,而孩子又很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例如我的一个‘熊’学生,他很喜欢随地吐痰,他的那个行为就是从他的爷爷奶奶那边学过来的。在外人看来那是个不好的行为,但是对于他而言,他就在那种环境下长大,随地吐痰对于他来说很正常。所以我觉得,家庭因素是最重要的。”

 ——杭州市某公办实验学校王老师

“我认为家长对孩子的过度溺爱是造成‘熊孩子’的根本原因。我接触到的大部分熊孩子都来自单亲家庭,家长对他们过度溺爱,甚至让孩子爬到自己头上去,孩子犯错时,第一时间不是去教育孩子,而是把错误归咎到其他同学甚至是老师头上,认为自己的孩子永远是对的,父母的包庇让孩子越来越肆无忌惮。

之前我们学校有个孩子在校打架惹事,学校把他姐姐叫到学校进行沟通,他姐姐不仅没有教育他,反而当着他的面责骂班主任,在那以后那位学生就更没把班主任放在眼里。

由于我们学校在农村地区,所以一些家长的观念很落后。他们经常向学生传达‘读书无用论’,学生在学校不读书,就用打架闹事来打发时间,‘熊孩子’慢慢变成社会不良分子。

同时,同伴的选择也很重要,一些孩子在接触了‘熊孩子’之后,会学他们的样子做些他们觉得‘很酷’,实际上错误的事。”

  ——浙江省某县民族中学黄老师

“孩子在父母身边时,父母对他们过于“宽容大度”,以至于到了学校,老师采用硬生生的态度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强行干预时,一些孩子就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变得越来越皮。”

——浙江省某公办学校应老师

“有熊家长才会有熊孩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陪伴他们时间最久的人,学龄前儿童最擅长的就是模仿他们家长的行为。学校对学生起的只是一个正面的引导作用,更多的责任应该在家庭方面。若家庭没有对孩子有个正面的引导,就会发生我们所说的经典定律:5+2=0,学校呆5天,周末回家呆2天,所有习惯归零,回到原点。

而且,现在有越来越多的90后家长,由于工作原因,他们将孩子托付给老一辈带,隔辈亲会产生过度溺爱孩子,让孩子变得娇气而又容易染上坏毛病。

同时,生活环境影响也很大,学龄前儿童喜欢看动画片,动画片里的人物行为也是儿童模仿的对象。同伴之间的影响也一样,毕竟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孩子也会从同伴身上学到不一样的东西,包括其他家长的坏习惯。

此外还有社区因素,一些邻居不正当的逗孩子方式,孩子犯错时不仅不制止,还起哄助长孩子嚣张气焰,都会让孩子往错误方向发展。”

 ——浙江省遂昌贝茵幼儿园黄老师

“家长错过教育时机,在该讲道理的时候不讲道理,在孩子小时候出现问题时,没有及时制止反而觉得孩子调皮可爱,等孩子长大了再纠正他们从小养成的习惯就非常难。此外当然也包括学校老师、同伴的影响,但最重要的原因还在家庭那块。”

——杭州学而思教育培训

“‘熊孩子’是社会对孩子的一个标签,代表了一批在大众眼里比较淘气的孩子。熊孩子程度轻一点的,是因为孩子本身的天性,他们喜欢探索,对世界的未知充满好奇,这有何不可?我们要做的就是正确引导他们,培养他们的好奇心,而不是压抑他们的天性让他们一定要成为别人眼中的‘乖孩子’。

程度严重一点的熊孩子,和家庭、学校教育有关,或许是因为父母、老师平时对他们缺少关注,使得他们不得不做一些过激的行为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

——杭州“三问数学”培训学校于老师

孩子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尽管这些教育从业者都来自不同的地区和机构,但在“熊孩子”这个问题上,他们不约而同地给出了相似的答案。从他们的回答里我们可以得出,之所以有熊孩子,是因为以下几点:

1、家庭:家长或老一辈的不正确的教育方式、错误的教育观念,对孩子溺爱、放任的态度,教育孩子时,不以身作则反而将责任全部推给学校。

正如,美国托德·帕尔在《犯错误没关系》一书中所说:“孩子对待错误的方式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你怎样对待错误,孩子也会这样去对待错误,当你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时,孩子也会这样。”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是天生的模仿者,所以,你想让孩子怎么对待错误,首先你自己要先那样做。

2、学校:学生在学校受教育同时也交朋友。好的伙伴能让他们终身受益,不良朋友会让他们走上错误道路。

3、社会:社区邻居、社会传媒(动画片、书籍)等是否向未成年人传达了正确的价值观,关乎未成年人是否能够健康成长。

4、此外,大人对小孩子过于严格,不允许小孩犯错的做法,也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反而可能使得孩子做出更激烈的反抗行为。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莱恩在《自我决定论》中所说的:“当孩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出现问题时。其实是有主动改正的内在动机,从而产生轻微的内疚。如果此时父母以高强度的外在赏罚来要求孩子去改正,可能破坏了孩子的内在动机,掐灭了孩子内心希望改正的内疚,从而变得「破罐子破摔」。”

允许孩子适当犯错,并及时给予纠正,让孩子在犯错中学会成长,这是锻炼孩子独立意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庭的正确引导,学校的正向教育和社会的积极参与。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健康的环境下长大,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以上便是本期前瞻经济学人“明知故问”栏目关于“为什么会有熊孩子”这个问题的解答,业内信息,靠谱问答,更多“明知故问”,就在前瞻经济学人。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57 q2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教育 家庭 儿童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