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总是崇尚“小班授课”,认为这样能令老师的注意力更多地关注到学生,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也更有帮助。
但近日,一项对数学和科学教学长期研究的数据进行的新的统计分析发现,小班教学并不总是与学生更好的表现和成绩相关。
研究认为,小班授课的确切效果在不同国家、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的认知技能和非认知技能之间可能存在差异,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可能发挥作用。
这些发现发表在《教育研究论文》(Research Papers in Education)上。
许多国家都将一个班级的最大人数限制在通常30名左右。但对班级规模影响的研究通常被证明是不确定的,有着不同的研究结果。
此外,这些研究往往规模较小、只关注阅读和数学,没有考虑班级规模对兴趣和注意力等非认知技能的影响。
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Spyros Konstantopoulos教授和Ting Shen决定分析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趋势(TIMSS)产生的数据。自1995年以来,TIMSS每四年对来自50多个国家的四年级(9-10岁)和八年级(13-14岁)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成绩进行一次监测。它记录了学生在这些学科上的学术能力和他们自我报告的态度和兴趣,也包含了班级规模的信息。
研究人员将数据限制在来自四个欧洲国家(匈牙利、立陶宛、罗马尼亚和斯洛文尼亚)的八年级学生身上,数据来源于2003年、2007年和2011年。
这些数据最终包括来自151所学校231个班级的4277名学生,这比之前大多数关于班级规模的研究都要大得多。这也是第一次研究班级规模对特定科学科目(包括生物学、化学、物理和地球科学)和非认知技能的影响。
分析显示,在罗马尼亚和立陶宛,小班人数与优势有关,而在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则没有关系。这种有益的影响在罗马尼亚表现得最为明显,在那里小班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在数学、物理、化学和地球科学方面的学术成就,并使学生更乐于学习数学。然而,在立陶宛,小班授课主要与非认知技能的提高有关,如更乐于学习生物和化学,而不是与这些学科更高的学术成就有关。这种有益的影响也只在某些年份出现。
Konstantopoulos教授说:“大多数班级规模效应与零相差不大,这表明缩小班级规模并不能自然带来学生成绩的提高。”
他认为,在学生学习的成功结果中,许多其余的课堂因素也在起作用。同时他认为,这样的研究结果可能是因为在平均教师素质较低、学校资源有限的国家,班级规模效应更容易被发现。
本报告第1章分析了美国、欧洲、韩国以及中国智慧教育行业的发展状况;第2章对智慧教育行业的细分市场进行了分析;第3章对中国重点省市智慧教育的发展状况与前景趋势进行...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