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会为了好运转发锦鲤或求神拜佛,而科学向来与迷信严格对立。但有时候,为了实验顺利进行,就连科学家也不得不转投玄学的怀抱,希望幸运女神奇迹般地降临。知名国际学术期刊《Nature》曾发表了一篇长文,细数科学家们的迷信往事。
英国莱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被期刊无情拒之门外很有可能是没有挑个黄道吉日,恰好赶上了审稿人的“生理期”所致。
有研究发现,投稿还有一种“周二-周三”效应:即周三的论文投稿数最多,而周二投稿的论文接受率则最高。而周末投稿则是“自取灭亡”,周末两天的稿件拒绝率达到一周内的最高。
而在科学实验中,不少科学家有着自己的一套秘密仪式。,在研究经验如何影响大脑回路的过程中,Robert Froemke的神经科学实验室的学生和博士后们开发出各种仪式来为他们的研究“带来好运”。
研究小组的电生理学家们记录单个神经元的活动,即使实验可以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进行,他们也会痴迷地观察着监测设备。相比之下,分子生物学家让他们的实验在不受监控的情况下进行,以避免给结果带来厄运。
又或者,一名学生经常取消周五晚上外出计划,因为曾经有一次取消外出时,注意到在研究中训练的老鼠更成功。
其实,研究人员都知道,这些小仪式实际上都不能提高实验成功的几率,但还是这么做了——虽然有些是偷偷摸摸。
有证据表明,仪式可以缓解焦虑,降低压力水平,因此可以帮助实验人员为一天劳累的工作做好准备。不确定性和长时间的科学研究很难应对,因此一些实验室和科学家转向熟悉的仪式和惯例来降低压力,建立团队精神,使频繁失败的文化常态化。
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专家说,仪式也可以使一个项目个性化,并给不可预测的努力带来一种可控制的幻觉。新伦敦康涅狄格学院的名誉行为科学家斯图尔特•维瑟(Stuart Vyse)研究过迷信心理学,他说:“就词语本质而言,实验往往不会奏效。”
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迈克尔·朗(Michael Long)就曾自曝,在读研期间,养成了一种避免失败的日常习惯——并且这种习惯在实验室里传播开来。在研究精密的啮齿类动物大脑切片时,必须让这些细胞在实验室培养皿中存活数小时,并记录神经元放电的活动。实验繁琐棘手,往往耗费一整天到最后还才知道记录的数据有没有用。在那些日子里,他最喜欢光顾一家热狗店——Spike's Junkyard Dogs。
而神奇的是,似乎每次这家热狗店吃午餐,实验结果就不错,慢慢地,实验室里的其他人也开始跟着去,一位同事的丈夫甚至在工作面试前特意去那里吃饭。
俄勒冈大学尤金分校的丹尼斯·詹金斯(Dennis Jenkins)研究北美最早的原住民,他总是在进入工作地点前戴上幸运野地帽,晚上离开时摘下。他还认为亮橙色多口袋田野背心和挂在腰带上的折刀是支撑他田野“形象”的不可或缺的东西,他相信这有助于带领学生度过危险的情况。
此外,一些科学家参加有严肃一面的集体仪式。在日本,大学和研究机构每年都要为实验中被杀的动物举行追悼会,这是一种惯例。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参与这些服务是为了表达对动物的感激和感激,并安慰它们的精神。
参考资料: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j7679-261a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