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可视化再突破!光谱分离的新型近红外荧光分子实现高对比度的活体多重成像

分享到:
 胡慕子 • 2021-08-04 11:10:28 来源:前瞻网 E9991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1

当今生物医学的发展已由传统基于症状的治疗模式向以信息为依据的精准诊疗模式转变。医学影像技术是精准诊疗的重要工具。

目前的医学影像技术看到的大多是病变的结果。但人们最希望看到的是在早期发现病变,也就是分子细胞水平的病变,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尽早治疗,实现近乎治愈的目的。

荧光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光致发光现象。因其灵敏度高,分辨率好且具有实时性等特点,荧光成像在生命科学、药学和医学诊断等领域都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传统荧光主要位于可见光(400~650纳米)和近红外I区(650~950纳米),此波长范围存在严重的生物自发荧光干扰,并且活体组织(包括皮肤、血液、脂肪等)对该波段光子具有很强的吸收和散射作用,使得在这个区间内的光学穿透深度和成像分辨率都不理想。

相较之下,生物活体组织对近红外II区荧光(1000~1700纳米)的吸收和散射显著降低,并且几乎无生物体自发荧光干扰,因而近红外II区荧光具有更高的组织穿透深度和空间分辨率,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活体荧光影像技术。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近红外活体荧光多重成像仍旧不理想。因为当前使用的荧光探针普遍光谱较宽,吸收发射挨的近,因而无法对生物组织进行无串扰的多重标记与成像。

为解决以上难题,复旦大学化学系张凡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稀土铒离子与细菌叶绿素配位的新型近红外荧光探针体系,实现了光谱分离的活体荧光多重成像。

该方法有望为手术导航和临床诊断提供更精准的信息。且相比于原先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有效地避免了开视窗造成的组织损伤,以及昂贵的成像设施,为活体水平的细胞互作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平台。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Materials上。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38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