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摄图网
1 月 16 日,正在进行的 2024 比亚迪梦想日期间,比亚迪发布了号称全球“独一无二”的手掌钥匙。该手掌钥匙采用掌静脉识别的方式。
据官方介绍,用户的手掌具有唯一性,掌静脉和表皮下静脉毛细血管不可被伪造,具有高精准度的特性。详细参数方面,手掌钥匙的识别距离为 8-20cm,支持 360° 水平识别旋转角度及不高于 15° 的垂直识别旋转角度。官方表示,在手机、钥匙都忘带的情况下也可开车。
据了解,生物识别技术正逐渐成为身份认证的重要手段。人体独特的静脉纹路结构到12岁便会定型,且一生都不再变化。根据医学研究,每个人的静脉血管结构都不尽相同,不会有两个人静脉结构是一模一样的。如果事先采集了个人的静脉血管分布结构,就可以通过红外成像终端获得静脉血管分布,比对数据库中预留的血管结构实现个人身份识别。
生物识别是根据人类生理特征(人脸、指纹、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姿态、动作、情感等)实现身份认证的技术。目前,常用的生物识别技术主要包括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行为识别以及步态识别。
与指纹识别不同的是,静脉分布在皮肤下,不仅形状错综复杂,且手指中的血红素吸收近红外光才能形成静脉图像,日常生活中不会被轻易获取,安全性和精确性较高。此外,人的手掌即使遭遇了污垢、水分、伤口、茧子等因素,都不会影响静脉识别。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
随着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生物识别市场规模稳步增长,根据信通院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市场规模约为200亿美元。
非接触式识别将得以大量应用
近年来,生物特征识别产业发展迅速,产业链基本形成,市场规模快速增长。2020年新冠肺炎的爆发,促使非接触生物识别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随着生物识别市场新技术不断涌现落地,生物识别场景趋于多样化,产品服务趋于定制化发展,多模态生物识别技术将得以大量应用,系统安全提升;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与生物识别结合引领产业升级,进一步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会长谈剑锋介绍,生物认证最大的共性是唯一性。我们有独一无二的脸、指纹和虹膜等。正是生物特征的唯一性,使得大家认为生物认证是安全的,可正因如此,风险反而更大。谈剑锋表示,生物特征库一旦被攻破,生物特征数据被盗,将永远不可能再生。也就是这种不可再生性,使得生物认证技术并不适用在互联网环境下。在一些特定行业,如技术安全指数较高的金融领域,人脸识别作为一种辅助的认证方式才可考虑运用。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院长赵波介绍,目前针对生物特征识别技术,该院已成立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在进行生物特征识别的标准化工作,进行反复测试,并会作为以后的工作重点。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本报告主要分析了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的发展背景;全球生物识别技术行业的发展;中国生物识别技术行业的发展;中国指纹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虹膜识别技术以及语音识...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