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呐行业是现代海洋技术、军事航海和水下探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水下之眼”的功能,成为人类探索海洋、保障安全、开发资源的关键工具。通过发射和接收声波信号,实现水下目标探测、水深测量、通信导航等功能,广泛应用于军事防御、海洋科学研究、资源开发、水下工程及渔业精准捕捞等领域。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的推动和技术融合的加速,中国声呐行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国家高度重视声呐技术的发展,将其视为维护海洋权益和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从“中国制造2025”到“十四五”规划,政策明确提出支持声呐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动其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例如,AI算法可提升声呐信号处理效率,大数据分析则能优化水下目标识别精度,为军事反潜、民用勘探等场景提供更智能的解决方案。
同时,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加速产业集群化发展。以青岛、上海等地为代表的声呐产业园区,已形成从原材料供应到系统集成的完整产业链,推动行业规模化、专业化升级。
根据QYResearch数据,全球声呐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美国以40%的市占率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以16%的份额紧随其后,成为全球第二大声呐市场。中国声呐市场的增长,其中一个原因是海洋经济蓬勃发展,深海勘探、海上风电、渔业捕捞等领域需求激增。
我国声呐行业产业链覆盖上游原材料、中游制造与集成、下游应用三大环节,各环节紧密协同,形成完整生态:上游主要包括电子元件、传感器、特种材料等供应商,这些原材料和零部件的质量直接影响声呐系统的性能。中游企业负责声呐系统的设计、研发与生产,涉及复杂的信号处理、声学设计和系统集成技术。下游应用广泛,涵盖军事领域的反潜、水雷战,以及民用的海洋资源勘探、渔业捕捞、水下工程检测等。
从企业分布看,2024年中国声呐行业呈现明显的区域集聚特征:华北地区以52%的份额占据半壁江山,主要得益于北京、天津的科研资源与政策支持;华东地区(35.29%)则依托上海、南京的制造业基础,形成产业配套优势。
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声呐行业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数据来源:企查猫,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声呐行业企业在不同类型声呐中各具优势。其中,中海达、海兰信在测扫声呐和多波束测扫声呐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中国海防和中国重工则在声呐全系列产品中具有竞争优势,属于行业龙头企业。
声呐行业龙头企业——中国重工
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重工”)是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作为发起人,以发起设立方式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企查猫APP显示,中国重工成立于2008年3月18日,注册资金为2,280,203.5(万人民币),是全产业链的舰船研发设计制造上市公司,主要业务涵盖以下五大板块,海洋防务及海洋开发装备、海洋运输装备、深海装备及舰船修理改装、舰船配套及机电装备、战略新兴产业及其他。
作为海军装备的主要供应商,中国重工作为国内领先的海洋防务装备上市公司,拥有先进的海洋防务装备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
中国重工的声呐业务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深海探测与科考:主导研发“潜龙”系列自主水下航行器(AUV),搭载先进的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广泛应用于深海科学考察任务。
2. 海洋工程装备配套:作为深海钻井平台与海工装备的龙头企业,深度参与海洋资源开发,业务覆盖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域。
3. 军用声呐系统:在军用声呐研发制造方面优势显著,其研发的声呐系统广泛应用于海军舰艇,为我国海洋防务提供重要支持
2024年,中国重工在声呐及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高达21.6亿元,是声呐行业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最高的企业。
从2024年中国声呐行业上市公司的营业收入来看,中国重工的营业收入最高,高达554亿元。中国重工作为国内领先的舰船研发设计制造企业,旗下拥有大连造船、武昌造船、北海造船等国际知名的现代化造船企业。2024公司交付了62艘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船舶,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造船市场的领先地位。
8月5日,中国重工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将自8月13日开市起连续停牌,不再交易,实施换股吸收合并。此次吸收合并是中国船舶集团内部的重大资产重组,旨在进一步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兴装强军主责主业,提升上市公司经营质量。
声呐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自主创新发展:突破声呐技术封锁
中国声呐技术基于引进技术开启自主研发,如开发出H/SJD-1型等声呐。80年代起,积极引进法国、意大利先进声呐技术,推动了自研进程,像HSJD9剑科声纳等相继问世。进入21世纪,SGG206、SGG311等被动托叶线阵列声纳及升级版本不断涌现,性能大幅提升。近年,声呐浮标等技术也取得显著突破,在军事与民用领域应用愈发广泛 。
中国声呐市场规模增长情况分析
近年来,中国源于海军装备建设投入的加大,国防需求对声呐技术与产品的强劲拉动,促使国内声呐行业市场规模呈现出增长态势,连续五年实现增长,至2024年涨至17亿元。
未来展望:中国声呐市场朝智能化发展
未来,中国声呐市场将加速迈向智能化。技术上,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与声呐深度融合,企业积极验证关键技术,声呐可通过深度学习实现自主优化,提升目标识别能力。应用场景中,军事与民用领域需求旺盛,军事上助力反潜侦察,民用上服务资源勘探与环境监测。市场竞争格局重塑,大小企业各展所长。虽面临人才、安全等挑战,但智能化趋势不可逆转,将在国防和海洋经济等领域释放巨大效益。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全球及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的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海洋工程装备制...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