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中国唯一“没有机场”的省会,正在疯狂建地铁

分享到:
 Tina Shou • 2025-08-14 09:16:29 来源:前瞻网 E1418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在中国城市交通版图中,西安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因其地理位置,被网友戏称为“唯一没有民用机场的省会”,殊不知它正以独特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活力,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地下长安”篇章。

从单一骨干线路到“棋盘+环+放射”的立体格局,地铁,正成为这座千年古都焕新发展的“动脉”。

2019年西安地铁总里程只有158公里,到了2024年,地铁里程已突破400公里,跻身全国地铁第十城,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西安地铁和港铁联手合作,消息一出惊起千层浪,一南一北相隔超1400公里的城市,究竟想要下一盘怎么样的大棋?

地铁,2025年最难的生意

当前,中国地铁行业普遍陷入“高投入、低回报”的困境。在已经发布2024年财报的28个城市地铁公司中,若扣除补贴,除福州和上海外,其余26城地铁公司均处于亏损状态。

全国地铁运营里程前十名的城市经营情况

(杭州地铁未公布官方数据故剔除)

来看本文的西安,2024年财务数据显示,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营收33.62亿元,净利润亏损5.26亿元,较上年由盈转亏。

事实上,西安的亏损缩影折射出全国地铁的困境,核心在于成本攀升与收入结构失衡的双重挤压,没有探索到可持续发展的盈利模式。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建造地铁的成本并不低。

国家相关部门统计显示,每修建一公里地铁,平均成本约7 - 8亿元。在大城市,考虑拆迁和地质改造等因素,成本更是翻倍。

1

其次,地铁的运营成本像个“无底洞”,首当其冲的是人工成本,其次是能耗成本,以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为例,一年人工成本花费就超过60亿元,直接电力成本超过13亿元,再加上安检与设备维护、折旧费用等,运营成本高得吓人。

而地铁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三部分:

-票务收入:受低票价政策和公益性定位限制,中国地铁票价起步基本都在2-3元,全程最高价在5-15元,纵然做到运营里程长、客流强度高,也难以覆盖高昂的运营成本。

以深圳为例,根据2024年年报,深圳地铁平均每张票4.3元,加上全年30亿人次的总客流,可带来129.7亿元的票务收入,但同期的运营成本就高达159亿元,入不敷出。这种"客流越多,亏损越大"的怪圈,已成为地铁公司普遍面临的运营困境。

-商业经营(广告、商铺租赁等):占比有限,且多数城市的商业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

-资源开发(TOD物业、土地增值收益等):深圳地铁曾依靠“轨道+物业”模式实现连续14年盈利。

基于此,目前大多数地方地铁普遍陷入补贴依赖症,陷入输血式生存的困境,一旦扣除政府补贴,亏损情况只会更加严峻,本文的西安地铁,若失去财政输血(23.33亿元),2024年亏损额将超过28亿元。

要知道,地铁不仅是交通基础设施,更是城市空间、商业、产业的重要载体,其价值不应仅停留在运输功能上,而应通过市场化手段释放更大的经济潜能。

在“存量时代”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突破传统"建设-运营-亏损"的恶性循环,如何盘活地铁这一超级资产,成为各城市亟待解决的课题。

从“轨道输血到“物业造血的商业密码

此次西安与港铁的合作,可视为西安地铁通过市场化经营探索“自我造血”机制的关键尝试。

要知道,香港地铁作为全球闻名的持续盈利的地铁运营商,提供了经典范本。

2024年全年港铁实现总收入600.11亿港元,按年升5.3%;纯利157.72亿港元,按年升102.6%;每股盈利2.54港元,整体表现优异。其中,利润贡献最大的分别是物业租赁及管理以及客运服务(列车运营+车站商业)。

(图片来源:官方财报)

港铁盈利的本质在于构建了“轨道投资-土地升值-物业开发-收益回流”的增值循环体系。

基于本地特有的高地价环境、集约型城市结构和市场化制度,叠加超高客运强度的助力(香港地铁日均客流密度超25万人次/公里,是北上广深的2倍),港铁通过“轨道交通+物业/社区”开发模式(TOD模式),采用系统性开发地铁上盖空间、创新商业运营模式、实施动态票价机制等市场化手段,实现交通功能与商业价值的有机融合。

不得不说,这与自然资源部2024年提出的“地下空间高质量开发”核心逻辑高度契合,共同指向空间资源高效利用、公共收益内部化、市场化可持续三大目标。

这也意味着: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地下空间正从“城市的背面”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正面战场。

事实上,近年来香港已成为西安利用外资资金来源的重要区域,早在2023年3月,西安与港铁就"提升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展开深度交流,双方达成在轨道交通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等领域开展合作的共识。

根据本次公告披露,港铁中国商业公司与西安市地铁资源开发公司签署协议,拟新设合营企业,主要在西安市从事中小型零售商业地产开发和运营业务。

(图片来源:官方文件)

可以发现,本次合作的重点剑指商业开发运营。

港铁模式虽难以完全复制,但其市场化思维、资源整合能力及精细化运营理念,仍为内陆地铁扭亏提供了重要启示。

西安地铁坐拥十三朝古都的文化富矿和高强度客流,若能通过商业基因重组与历史文化赋能,有望走出一条具有长安气象的超级地铁IP之路。

一直以来,这座“十三朝古都”的地下,不断上演着一场场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

西安拥有兵马俑、大雁塔、钟鼓楼等顶级文旅资源,西安地铁堪称全世界最有历史感的地铁,只需要花几块钱就能穿梭于中华文明两千年的历史脉络之中。

然而,目前西安地铁蕴藏的巨大商业潜力尚未释放,站点商业服务尚处初级阶段,覆盖范围有限且业态形式单一,存在三大短板:

一是商业覆盖范围有限,大多数地铁站周边1公里内缺乏大型商业体,大部分站点仅提供基础便民服务;

二是业态同质化严重,现有商业业态多为便利店、快餐店等基础业态,缺乏特色与层次;

三是商业空间利用效率低下,地下空间开发深度不足。行政中心、北大街等站点虽打造了商业街,但运营状况参差不齐,大唐芙蓉园站商业街更是因客流稀少而整体关闭,沦为“空城”。

基于西安城市特点与地铁网络现状,可借鉴港铁经验,构建"核心商圈站—区域中心站—社区生活站—交通枢纽站"的四级商业开发体系,实施差异化策略,去满足不同乘客群体的多元需求,进而最大化各站点的商业价值。

例如,对于钟楼、小寨等核心商圈站,可借鉴港铁中环站经验,发展高端零售、精品餐饮与文化体验业态,打造"地下商业长廊",与地面商业体形成立体互动;

对于行政中心、科技路等区域中心站,可参考香港九龙站模式,结合办公人群需求,发展商务餐饮、便捷服务和特色书店等业态;

对于延平门、三桥等社区生活站,应侧重日常生活服务,设置超市、药店、洗衣店等便民设施,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针对北客站、机场西等交通枢纽站,则需强化旅行服务功能,发展快餐、特产零售和快捷酒店等业态。

最为关键的一点,西安地铁应结合西安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发展需求进行本土化创新,针对大雁塔、大唐芙蓉园等文旅特色站点,充分挖掘唐文化元素,开发出具有西安特色的沉浸式文创商业,如“唐风市集”主题街区(非遗手作、汉服体验、古风餐饮),避免同质化竞争。

此外,面对庞大的线下客流,西安地铁可深挖数据资产价值,将“经过的客流”转化为“可运营的用户”,例如,通过热力图分析各站点客流特征(通勤型/旅游型/购物型);动态优化商业点位布局等,开辟数据服务收入新路径。

显然,伴随着“精细化运营”时代开启,唯有通过客流优化、商业开发、技术创新等手段才能破局。

在借鉴的基础上,西安地铁需要因地制宜,通过构建“土地增值、文化赋能商业、商业反哺运营”的良性循环,借助合资公司实现港铁经验本土化迭代,才能实现从交通基础设施向城市价值运营商的转型,为全国轨交盈利困局提供破题思路。

可以发现,在各地城市空间加速拓展、城市骨架持续拉大的背景下,产业布局与交通规划的协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强化产业战略与交通蓝图间的精准对接,才能提升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和竞争力。前瞻产业研究院作为更懂产业的科技型决策智库,基于27年产业研究和产业规划经验,将通过系统性研判当地资源禀赋、精准定位产业方向、优选高潜力产业环节及科学规划空间布局等维度,提供涵盖产业专项规划、开发运营、招商策略制定及投资效益测算的一体化服务,能够为区域的产业升级与交通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中国城市的发展,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地铁的规划本质上是对城市综合治理能力的关键考验,它不仅关乎钢筋水泥的铺设与轨道网络的延伸,更折射出城市管理者对空间逻辑、经济规律与社会需求的深刻理解。西安的困境与突围,映射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深层命题:地铁的价值不只是里程数,而是对城市生产关系的重塑力。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5-2030年中国地铁行业发展前瞻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6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