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地铁梦”碎了10年!最被忽视的万亿城市,终于翻身

分享到:
 黄琨 • 2025-09-03 09:06:42 来源:前瞻网 E3007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在万亿GDP城市的赛道上,有一座城市相当特殊。

27座万亿城市大多有着纵横交错的地铁网络将城市版图紧密相连,甚至已经和周边城市实现了无缝接驳,顺畅自由的人员流动,为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最坚实的支撑。

然而,唯独这座大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却如同被按下了慢放键,自9年前第一条地铁开通后,一直没有任何新建线路。

这座城市就是东莞。

一、尴尬

2016年5月27日,东莞地铁2号线开通,连接了东莞火车站、虎门火车站这2个关键交通节点,串联起了当时东莞最繁华的几个城区和市镇。

在当时,这显然是无上的荣光。

中国大陆333个地级行政区里,东莞是第27个拥有地铁的,在普通地级市里更是跻身前3,领先南宁、合肥、石家庄、贵阳、济南等省会城市,这无疑是对东莞城市地位的认可。

然而,本以为只是开始,没想到已是巅峰。

除了这条全长37.8公里的线路外,此后将近10年间,整座城市地下再无新线路延伸。伴随着之前城市基建大浪潮的推进,东莞地铁排名持续下滑。

截至2025年上半年,在全国有统计的42座地铁城市中,东莞地铁里程只能排在39名,甚至不及部分二线城市的零头

1

在它后面的只有许昌这座四线城市,以及兰州、乌鲁木齐这2座人口不到500万的西部省会,与万亿城市相比差距更是悬殊——苏州运营里程超300公里,宁波也突破200公里。

更尴尬的是,东莞紧邻着2座城市都是地铁大户——广州是700公里俱乐部成员,深圳离600公里也只有一步之遥。

把3座城市地铁线路图放在一起,哪怕把东莞远期规划的路线算上,也能明显看出其线路长度和密度远不如南北2座城市。

2

线路稀缺直接影响了东莞产业发展

松山湖科学城作为东莞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汇聚了华为终端总部、超1000家高新技术企业,却长期与地铁网络绝缘;

滨海湾新区承载着东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使命,同样无法享受地铁带来的交通便利;

人口密集的长安镇、虎门镇,虽坐拥庞大的流动人口,却只能依赖地面交通,早晚高峰的拥堵成为常态。

超过1000万常住人口,守着1条线过日子。

东莞地铁发展滞后是一种“基因病”,病根在“散装城市”的基因里。

东莞是全国4个“直筒子市”之一,市下不设区、县,直接管理32个街道和镇。

这本身是源自改革开放初期的一种制度尝试,在以“三来一补”产业为主的阶段,产业发展不需要大规模土地整合和跨区域资源调配,反倒是碎片化的行政区划模式有助于各个镇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这种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在高度分散的行政架构下,各镇拥有相对独立的规划自主权,形成了以镇为边界的独立生活圈。

更严重的是,区划分散导致产业升级受阻,东莞全市约423平方千米的工业用地零散分布于超过2万个地块,面积小于75亩的地块占比超90%,60%的镇拿不出500亩以上的土地承载新项目,产业升级因缺乏连片发展空间与完善配套,难以落地生根。

高附加值岗位寥寥无几,大量车间工人每日重复着工厂、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自然也难以产生长距离跨区域出行消费的需求。

以上种种,就是东莞坐拥千万人口,却长期无法满足地铁建设的客流强度标准,只能“十年磨一线”的原因。

幸运的是,2025年,东莞地铁建设终于迎来破晓时刻

二、破局

8月1日,东莞市民听到了振奋人心的消息:1号线第一列车缓缓驶出东莞市道滘车辆段,正式启动空载试运行,等待10年的第二条地铁终于进入实质性冲刺阶段。

这条全长58.1公里的线路,串联起望洪枢纽、东城南站、松山湖站等25座车站,其中13座为换乘站,预留的线路延伸条件,也为城市未来发展埋下的伏笔。

更令人兴奋的是,就连跳票已久、甚至一度传言修建无望的跨市地铁,也迎来了新希望

据官方透露,深圳与东莞两地将有3条地铁线路实现衔接。

建成后,深圳与东莞凤岗、松山湖、滨海湾新区等地将实现轨道直连。未来,在松山湖工作的科研人员,乘坐地铁就能直达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滨海湾的创业者,可通过轨道交通快速对接深圳前海的金融资源,跨城通勤将变得如同市内出行般便捷。

还有和广州的对接,未来东莞1号线接广州5号线,东莞8号线接广州27号线,东莞13号线接广州3号线,东莞10号线接广州22号线,广州地铁28号线也规划支线到东莞寮步。

3

东莞地铁建设的逆袭,本质上是城市产业升级的迫切需求倒逼的结果。

2017年,东莞正式提出“园区统筹组团发展”战略,在不触动现行体制的情况下,变相“设区”,将全市划分为6大片区,以功能区为载体,统筹产业布局、土地开发与公共服务,打破镇街行政壁垒。

其中,松山湖功能区“一园九镇”的统筹模式最具代表性

松山湖科学城作为东莞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通过统筹周边寮步、大朗、大岭山等9个镇街的产业资源,形成“研发在松山湖、制造在各镇街”的协同格局。

华为终端总部、易事特集团等行业巨头纷纷在此扎根,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也相继落地,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成功获批,大湾区大学(筹)松山湖校区正式启用,源源不断地为科技创新注入磅礴动力。

2023年,松山湖GDP总量突破900亿,短短1年后,又突破1000亿,成为东莞第二个GDP破千亿的区域。

松山湖不仅自身发展强劲,更通过资源外溢,带动了周边接壤的52个村(社区)和9个镇街的共同发展,例如2024年初,由松山湖推荐的7家企业入驻大朗镇屏山社区的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园,将为社区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在松山湖片区的强力支撑下,东莞2024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2.7%,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1%,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17.7%,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4.5%,全年GDP增速在省内排名第二。

中心城区的崛起,必然会带来人口、产业、消费的高度集聚,产生大规模跨区域通勤需求,地铁作为大运量、高效率的交通方式,则是为通勤难题做的必要准备。

即将通车的1号线,正好是以松山湖为中心,将其与东莞中心城区及沿线区域紧密串联。

而在松山湖取得成功后,东莞将园区统筹组团发展的经验全面推广,全力打造下一个增长极——滨海湾新区。

作为东莞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门户,滨海湾新区借鉴松山湖 “规划先行、产城融合”的模式,以连片开发打破虎门、长安等镇街的行政壁垒,规划建设交椅湾、沙角半岛、威远岛三大板块,瞄准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现代海洋产业等前沿领域,构建起高端产业生态圈。

三、瞻望

伴随着东莞区域发展模式变革,地铁网络的织密与广深交通对接的深化,将进一步成为撬动产业变革的重要杠杆,让不同领域的细分环节得以突破原有发展瓶颈,在资源流动与区域协同中释放新的增长潜能。

以下将从产业细分环节的机遇切入,结合区域特色,探寻东莞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与新路径。

先进制造业

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的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环节将受益于物流成本降低和交通便利。地铁沿线地区可借助当前东莞大力推进TOD模式,加强与松山湖的产业联动,吸引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等企业入驻。

现代服务业

地铁的开通会促进人才流动和产业集聚,金融服务、科技服务、物流配送、商务服务等细分领域将迎来发展契机。松山湖可进一步吸引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强与广深的科技服务合作。滨海湾新区可依托TOD开发,打造枢纽型商务区,集聚技术、资金、人才等高端要素,发展总部经济、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

科技创新产业

通过与深圳光明科学城连通,可实现“深圳研发+东莞中试”的闭环,研发设计、中试生产、成果转化等环节将得到有力推动。松山湖可加强与深圳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利用地铁带来的便捷交通,促进人才和技术的交流,建设更多的中试平台和孵化器,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完善的产业生态环境。

文化旅游产业

旅游景区、酒店餐饮、文化娱乐等将从地铁的开通中受益。东莞可以优化旅游线路,推出更多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旅游接待能力,同时完善周边旅游基础设施,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如打造乡村旅游线路,提升小众旅游景点的知名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滨海湾新区的建设征程中,前瞻产业研究院扮演了重要角色,包括协办“黄金新赛道 机遇滨海湾” 2023全球数字医疗创新生态峰会,以及发布《2023-2027全球数字医疗产业经济发展蓝皮书》,帮助新区在产业布局、招商引资等方面拓宽思路,在推动新区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中贡献了一份专业研究力量。

此外,前瞻产业研究院作为更懂产业的科技型决策智库,成立十五五规划研究所,希望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与挖掘,为客户提供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建议,助力各界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阶段达成预期目标,并为十五五规划的科学编制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各地区、各行业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7

从“一条地铁卡十年”的困窘,到如今地铁网络与产业版图交相辉映,东莞的转型之路,正是中国制造业城市突破发展瓶颈的生动缩影。松山湖从荔枝林到科创高地的蝶变,滨海湾新区借鉴经验后的崛起,共同勾勒出这座城市打破镇街壁垒、整合区域资源的奋斗图景。

东莞用实践证明,交通基建与产业发展从来不是孤立命题,当二者同频共振,便能形成螺旋上升的强大动能。这座曾经被贴上“世界工厂”标签的城市,正以交通为骨、产业为魂,重塑城市发展新范式,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浪潮中,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全速前进。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5-203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参考资料:

【1】东莞加快构建“8+4”产业体系,明确了滨海湾这些重点 | 东莞滨海湾新区管理委员会

【2】“散装”东莞待重塑:“镇级市”挑动神经,强镇扩权急寻改革模式 | 21世纪经济报道

【3】东莞规划有大调整!六大片区有了新变化! | 东莞潮事儿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47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地铁 东莞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