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9月30日,特斯拉通过官微抛出一枚重磅炸弹:其人形机器人Optimus计划于2025年底推出第三代产品,2026年启动量产,马斯克预计2030年前实现年产100万台的目标。
截至2025年10月,Optimus已进入第三代(V3)设计冻结阶段,其“三级跳”式进化轨迹,正重新定义人形机器人的技术边界与商业前景。2021年首代原型机亮相时,连平稳行走都需借助外力支撑;2024年第二代已能完成简单物品搬运,但运动效率仍受限;而第三代V3版本则实现了动力总成技术的质变:双足运动稳定性达到人类水平,手指关节从12个增至22个,抓握精度堪比外科医生。特斯拉工程师透露,V3版本的最大突破在于采用与电动汽车同源的4680电池系统,续航时间提升300%,首次具备8小时不间断工作能力,可直接适配工厂轮班制需求。更关键的是,制造成本从初代的50万美元压降至2万美元,为规模化量产扫清经济障碍。
作为新兴科技产物,尽管全球机器人产业链齐全,但目前市场上诞生的人形机器人,技术层面上还停留在新产品对外发布、应用场景验证测试阶段,商业层面上还未实现大规模量产和商业落地。
除了特斯拉,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宣布了其量产计划,海外企业如特斯拉预计在2026年开始对外进行人形机器人量产;中国企业如优必选,其产品已经进入了东风柳汽、吉利汽车等车厂的实训。
劳动力缺口将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人形机器人的出现,将有望缓解这一局面,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1.6亿美元。未来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将会持续上升,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达到3.80万台。
iRobot联合创始人罗德尼·布鲁克斯公开警告,当前投资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的数十亿美元“正在打水漂”。他认为,仅靠看视频训练机器人“灵巧操作”是“纯粹的空想”,并预测15年后真正有用的“人形”机器人会放弃双足外形,改用轮子、多臂和专用传感器。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长王耀南指出,通用人形机器人必须“智商+情商”兼备,未来将与数字人深度融合,但需突破运动、操作、智能三大核心技术,并呼吁多学科协同攻关。
沈阳新松总裁张进认为,大模型是产业“突然加速”的最大推手,让机器人从“提线木偶”变成可自主决策的个体,但“大脑”成熟仍需时间。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人形机器人量产及商业化关键挑战》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