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uno 来源|孤岛(ID:gu_dao2015)
屁股决定脑袋,
任何一个阶层的生存动机,
都是以维护自身的利益为出发点。
——Juno
前两天,看了一部电影《饥饿站台》,虽然我很少写电影,不过这部电影值得拿出来剖析一下,因为它揭示了阶级的真相和本质:
身处社会底层的人如何往上爬?
财富和社会资源是如何分配的?
不同阶级之间,游戏规则是怎样的?
14万人评分,网友看完后直呼绝望。
然而,真相再残酷,也是真相。
所以今天,就给大家解读蕴含其中的真相。
01.
上层的贪婪
在未来一个“反乌托邦”的国度,囚犯们被关押在一个监狱坑里。
每天,厨师们准备精美的大餐,由升降平台送到第1层。
第1层的犯人们享用完食物后,升降台会下降到第2层,没吃完的食物继续被第2层的犯人消化。
越底层的人,能够吃到的食物越少。
到100多层的时候,食物所剩无几。
人们想要活下来,不得不自相残杀,吃人肉,喝人血。
当然,每个人所处的楼层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每个月轮换一次。
可能你第一个月在第6层,第二个月就被放到了150层。
男主角Goreng自愿申请进监狱待6个月,理由很天真,想要戒掉烟瘾,顺便把手中的书看完。
Goreng来到这里之后,发现事情和自己想象得不太一样。
一开始,Goreng被分配在第48层,到了进食时间,他看着平台上的残羹冷炙,毫无胃口。
而他的狱友呢?一个年迈的老头儿,仿佛牲口一样冲到平台边上,疯狂进食。
老头儿在吃完之后,顺便往升降台的食物上吐了口口水。
Goreng不可置信地问他: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老头不在乎地擦嘴说:无所谓,反正下面的人也会吃光的。
Goreng说:他们下个月可能就换到上层去了。
“是啊,那时候,就轮到他们撒尿了。”老头回答。
电影中,食物意味着财富和社会资源,财富和社会资源是有限的,而这些有限的资源,集中在上层的人手里。
《不平等社会》中提到过,世界上超过一半的财富,掌握在1%的家庭手中。美国最大的私人财富大约是美国平均家庭年收入的100万倍。
1-10层,就像是这个世界1%的富有家庭。
10-50层,也许是比上不足,比上有余的中产阶级。
50-100层,则被划为贫穷。
100层以下的人,是挣扎在生存边缘的极度贫穷的人。
富人手里的钱,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多,与此同时,世界的另一端,穷人们每天都无法填饱肚子,贫穷、饥饿、疾病如影随形。
很明显,这个社会的分配机制出了某种问题。
2013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过:这是一种危险且不断增长的不平等,而且向上流动性的缺乏已经危害了美国中产阶级的基本信念——如果你努力工作,你就有机会获得成功。
“美国梦”成为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因为人们渐渐发现,努力工作,似乎不会让自己越过越好。
不知怎么的,你欠下一大笔信用卡账单,每个月有数目巨大的房贷车贷等着你还,尽管你每天努力工作,但是你只能眼看着手里的财富在急剧缩水。
独栋的房子,中等的小轿车,这种看似美满和谐的生活里,潜伏着巨大的危机,一不小心就会扑过来吞噬你拥有的一切。
中产阶级实在是太脆弱了。
一场大病,一次裁员,都有可能让你的生活毁于一旦。
这也是为什么影片一开头会说:世界上有三种人,上层人,下层人,和掉落的人。
中间的人去哪儿了呢?
他们在极速坠落。
02.
底层的生存哲学
一个月的时间很快到了,晚上入睡时,Goreng闻到一股气味,那是麻醉剂的味道。
等醒来时,Goreng发现自己被五花大绑起来。
而之前还和自己谈笑风生的老头儿,如今露出狰狞的面目。
他拿着刀,看着动弹不得的Goreng,说很不幸,他们这个月到了188层。
也许在第一周的时候,他还能忍住饥饿,但到了第二周的时候,仅有的人性会被饥饿和求生的本能吞噬。
而他又年老体弱,自然打不过他,所以先下手为强。
老头告诉Goreng,自己会在第二周,切掉他大腿上的一片肉,并尽量保证让他的伤口愈合,也会把一部分肉分给Goreng自己,这样两个人都能活下来。
果然,一周后,老头儿拿着刀走近Goreng,开始割Goreng的大腿。
这时,曾和Goreng有一面之缘的女人,正好坐着升降台下来,将老头杀死,然后继续坐着升降台下去。
Goreng呢,在之后的日子里,只能吃老头长满蛆的尸体来维持生存。
一个月后,Goreng再次醒来,发现自己到了6层。
狱友是个抱着狗的中年女人。
这个中年女人认为,依靠监狱里的自发性团结和垂直自我管理,能够建立某种符合所有人共同利益的秩序,从而拯救监狱里的每个人。
处在上层的人,只要克制欲望,不浪费食物,每天食用自己那一份食物,那么底层的人,就还能有东西填饱肚子,这样,每个人都能够生存下来。
然而,中年女人还是高估了人性。
虽然她每天只食用自己那一份食物,当升降台到了下一层的时候,下面的人根本不听女人的劝告。
自己上个月都快饿死了,凭什么要管下面的人的死活?
Goreng这时候对下面的人吼了一句,如果你们不按照我说的做,那么我下次就在升降平台上的每一份上午上面涂满我的大便,让你们吃屎。
果然,这份威胁作效了。
说明什么?
让下面的人听话,好言相劝效果往往不佳,只有暴力才能让人顺从。
但这个做法唯一的缺陷在于,你无法朝上面的人拉屎,因此你无法让上面的人按照你的意愿行事。
而且,如果他们下个月又到了底层,如何保证上面的人依然遵守游戏规则呢?
所以中年女人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没过多久,一个黑人背着一长串绳子,在下面让Goreng接住绳子爬了上来。
他告诉Goreng只要能说服上面的人拉他上去,他最终就可以爬到0层,最终逃离出去。
黑人继续呼喊第5层的人,试图用信仰来拉拢关系,第5层的人看起来被说服了。
然而正当黑人爬到一半的时候,第5层的男人突然脱掉裤子,往他头上拉了一坨大便,紧接着绳子也松了,黑人掉了下来,幸好被Goreng一把抓住。
这意味着,黑人也失败了。
老头、带狗的女人和黑人,三个人,代表着不同的生存哲学。
老头信奉的,是弱肉强食的生存哲学,因为越到底层,可分配到的食物越少,所以他选择的是,通过剥夺、抢占其他人的生存资源来获得活下去的机会。
带狗的女人呢,其实是个理想主义者。
把希望寄托在人性上,认为人们可以自发性团结、垂直管理,并建立某种可以让所有人都生存的社会秩序。
通过削弱顶层的人的财富和社会资源,把富人拥有的剩余资源救济穷人。
然而她的理念注定是失败的,因为上面的人她管不了,下面的人她也无法说服。
为什么大家不能团结起来,做出一个符合所有人共同利益的决策呢?
也许《社会分层十讲》中的关于阶级行动的观点可以来解释这个现象。
韦伯认为,阶级行动本质上是一种经济行动,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特殊经济利益,所以,那种为了共同阶级利益而作出的共同努力的阶级行动并不普遍。
什么意思呢?
就是即便身处同一个阶层,虽然这个阶层有着某方面共同的利益,但一方面不是所有人都有足够的认知意识到。
另一方面,即便意识到了,但是在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之间,人们不一定愿意牺牲个人利益,追求所谓的共同利益。
就像那个上个月在88层快被饿死的人,这个月好不容易到了7层,可以大快朵颐,结果却被告知,只能吃盘里一丁点儿食物。
他在88层的时候,可没人会管他的死活。
所以没有人愿意做出让步,大家只愿意做出符合自己现有利益的“短视”的决策。
黑人呢,从监狱外带了一根又粗又长的绳子,这根绳子象征着向上攀爬的阶梯。
他希望上面的人大发善心,拉自己一把,就像通过攀附大人物、请求大人提供帮助的方式,以此来提升所处的阶层。
然而,他也不了解人性。
屁股决定脑袋,任何一个阶层的生存动机,都是维护自身的利益,尽可能地往上爬,占据更多的财富和社会资源,并且,将试图想要爬上来分一杯羹的人一脚踹下去。
因此他们在自己的周围,竖起了厚厚的城墙,这些城墙可以防止不安分的人爬上来。
《社会分层十讲》中,韦伯认为,阶层为了维护、巩固自己的地位,主要通过五种手段,来防止下面的人上来。
门当户对的婚姻:家族联姻,垄断或控制女儿的婚姻和求婚者。
垄断特权获得方式:通过政治的或宗教的权威而垄断社会资源。
特殊的生活方式:譬如象征着精英人士的职业文化。
行为惯例:想进入该圈子的人都按照这种惯例行事。
出身的排他:由高贵的出身所带来的声望。
所以,寄希望于上层的人良心发现,搭一把手,是不符合阶层利益和人性的。
所以也注定是失败的。
03.
阶层的鸿沟
Goreng后来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他希望能够和黑人一起完成。
他们想要给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传递某种信息,表示他们已经建立了所谓的秩序,并且希望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能够做出一些改变。
那么如何传递信息呢?
就是完整无缺的意大利奶冻。
他们负责护送一个意大利奶冻,当高层看到没有被食用的意大利奶冻,就能够明白他们想要传达的信息。
于是Goreng和黑人坐着升降台一层层下去,在50层以前,他们拿着武器,让这些人饿一天,确保还有足够的食物能送到200层的人手上。
没想到的是,这个监狱坑,根本不止200层,所以200层之后,他们再也没有食物分配了。
而Goreng和黑人,在守护食物的过程中,也被人重伤。
最终,他们来到了最后一层333层,将信息传递到上层,而Goreng则独自待在了黑暗冰冷的底层。
再联想到电影开头,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拿着一碗意大利奶冻,从中捏起一根头发丝,和每个厨师的头发作对比。
由此可以推测,这碗意大利奶冻最终被送上去了,但他们的信息却传递失败了。
因为上层的人以为是意大利奶冻上有头发丝儿,才没有被食用。
这意味着什么?
正如电影开头老头告诉Goreng的,这个监狱里,各层的人从来不交流沟通,界限分明。
上层和底层之间存在很深的鸿沟,这种鸿沟,让上层对底层的生活状况漠不关心、视而不见。
Goreng和黑人是想要改变游戏规则的人,你也可以叫他们为变革者,他们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为大多数底层的人谋求更多的生存空间。
然而,他们用尽全力将底层的“信息”传递到上面,却发现,上面的人误读了这个信息,甚至,他们根本不在乎所谓的信息。
正如电影中的一句话:改变从来不是自发的。
而Goreng采取了错误的变革方式,这种“温和的劝说”被证明是无效的。
那么怎么才能改变财富和社会资源的再分配,重新制定游戏规则呢?
《不平等社会》中提到过,古往今来,财富和社会资源的再分配,依赖于四种方式:
大规模动员战争,国家衰退,变革性革命、致命传染病。
这四种方式并不是让底层的人拥有财富,而是通过极大地削弱1%的家庭拥有的社会资源,从而达到矫正社会不平等的目的。
举个例子来说,二战以前,日本一度是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
顶层1%的群体收入占所有群体总收入的19.9%,二战以后,顶层1%的群体收入大幅缩水,占比降到了6.4%。
基尼系数是衡量社会平等的一个重要数据。基尼系数越接近1,社会财富、社会资源分配越不平等,基尼系数越接近0 ,说明社会越平等。
战后日本的基尼系数从0.45-0.65之间降到了0.3左右。
为什么战争能够极大地削弱顶层的财富呢?
因为政府的干预和管制,能够破坏顶层积累财富的通道。
譬如,二战期间,日本政府干预股票和证券市场,以牺牲企业股票和债券为代价,发展战争债券,导致了企业更低的收益率。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日本政府征用了所有排水量超过100吨的私人船只,而且几乎都没有返还。
其他的,还有通货膨胀,物资损坏等因素。
当然,普通人的财产也会在战争中遭到损失,不过比起顶层富人损失的财富来说,微乎其微。
可以看出,这四种有效的矫正不平等的方式,都是带着暴力和血腥味的。
04.
向上的流动性
显而易见的是,大部分人都无法做到改变游戏规则。
即便真的改变了游戏规则,你会发现,也无法实现真正的平等。
当初那群推动变革的人,也许会成为新一轮游戏规则的受益者,攫取大多数人的财富和利益。
所以不平等是常态,重要的不是消灭不平等,而是保持向上流动的畅通。
《阶层十讲》中提到过,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应该给人们机会,使下层的人有机会流入上层。
欧洲的贵族制度,世袭爵位,其实都是流动性低、阶层固化的表现。
而中国的科举制度,打破了上层人的垄断,提高了社会流动性,通过考试将优秀的人才直接输送到上层。
到明朝的时候,科举登第的人,50%的人来自“前三代具无功名”的贫寒家子弟,让寒门子弟也有机会向上跃迁。
从这个方面来看,互联网赋予了越来越多普通人发声的话筒和向上的阶梯,向上流动变得更加通畅。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好现象。
因为世界上不应该只有三种人:上层人,下层人,和掉落的人。
还应该有上升的人。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孤岛(ID:gu_dao2015),作者:Juno ,壹心理、领英专栏作者,多维度解读单线人生。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