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超越了GDP,我们什么时候再超越日本的诺贝尔奖?

分享到:
 高山大学 • 2020-09-29 10:39:10 来源:高山大学 E5956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整理|邱施运  来源|高山大学(ID:gasadaxue)

GMIC 在线 Pro 于北京时间 9 月24-25日正式召开,25日午间,GMIC特别策划Ask Me Anything上,《日本新华侨报》总主笔蒋丰老师为GMICer们分享了自己在日本多年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并回答了主持人星悦提出的问题。

1

彼一时、此一时的中日经济

几十年前,我在日本成田机场下飞机,某个乘客的柳条箱(当时的中国人的行李箱基本都用的是柳条箱)因为装得太满迸开,滚出了一堆馒头、包子,还有大葱。这些东西寄托着父母、亲人无声的爱,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经济水平。

到了今天,这些经历恍如隔世,说出来甚至有些匪夷所思。

日本人喜欢送小礼物,像是打火机、掌上计算机、手表、随身听等等。前不久,有个日本企业想给中国客人送相机,被我劝止了。因为今天的中国家庭,一般都有2-3台数码相机,而且手机发展迅速,相机基本不实用了。

从那个时代到今天,我一直见证着中日两国的发展与变化,尤其是经济层面。

其中关键的历史转折点,发生在2010年。

中国自2008年办了北京奥运会之后,又举办了上海世博会,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GDP首次超过了日本的5.7万亿,成为战后第二大世界经济体。去年,中国GDP甚至是日本的三倍。

自从上个世纪末泡沫经济崩溃,日本失去了10年、20年甚至是30年,中日的经济经历了风云骤变。    

日本的文化内核

这样的背景下,在中国不难看到一些轻视日本的倾向。

比如曾经有一个日本企业家到中国地方上,准备投资一亿日币(相当于600万人民币)。这样的规模投资,在日本讨论了3年之久,最终敲定后,却得不到中国地方市长的接见,因为数额太小。

反观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日本到中国哪里转一圈都会得到重视。 

这是中国对日本的一个重大姿态转变。

但与此同时,让人无法忽视的一个事实是,日本在连续的17年内,获得了18个诺贝尔奖。虽然国内的不少评论对诺贝尔奖表现出一副不在乎的样子,但它的价值,谁也没有办法否认。

这几年,我采访了日本7位诺贝尔奖得主。他们告诉我,一个诺贝尔奖,从研究结果发布到后来得奖,中间隔了26-31年左右的时间。现在的日本诺贝尔奖,是30年前的播种。所以他们说,中国不用着急,以我们现在对研究的投入和质量,30年后中国也将如日本一样。

同时,这些诺贝尔奖得主身边,合计带过40多位中国留学生,他们发现,中国的留学生喜欢写论文、不喜欢做实验;论文写起来可以洋洋洒洒,实验却容易因为受挫而停下来。

2014年日本的诺奖得主——天野浩,曾在实验中失败近1500次。

我问他,失败这么多次,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他说,“我从来就不觉得它是失败。这次不成,就再做一次,这样而已。只要研究的方向是对的,结果不如意就意味着实验过程有疵漏,有疵漏,就解决疵漏。一切,就只是一个正常的过程。”

一年到头、一天到晚他都在从事研究,常年亮着灯的实验室还因此被人称为名古屋大学的灯光。

我想,在日本那么多座诺贝尔奖的背后,根本原因在于他们长期主义的研究,以及过程中对失败的认知——允许失败,拥抱失败。

那么,日本的人文对他们的经济,有着哪些影响呢?

1

互联网、数字经济的滞后

现在看起来,照日本人的说法,日本互联网、数字经济比中国落后了20年。

另一方面,日本社会的支付方式也依然保旧,不仅依赖现金,而且不少人随身携带两个钱包:一个纸币、一个硬币,左掏右掏。一件在中国拍一拍就能解决的事情,在日本经常排起长队来,让人着急。

事实上,二维码是由日本人发明的,但却没有在日本使用、推广开,反而在进入中国市场后,掀起了这么大的变化。

单就支付方式而言,日本治安良好,流通的盗窃、假币很少,对现金支付没有顾虑,对非现金支付自然就没有兴趣。

非现金支付,还涉及额外成本。终端的店家引进设备,以及长期的手续费,都是一笔开支;而供应端的银行或企业想铺设这些服务,也需要大量的投资。而且非现金支付过于便利,民众对它的安全性反而不放心。

除此之外,我认为还有以下几个原因。

印章与手写传统

当年在出国之前,留日华人刻意叮嘱我刻上1-3枚图章。因为在日本社会里,没有图章会寸步难行。涉及纸质或书料的事务,如果不盖图章而仅凭签字,并不算数。

像是今年,在新冠疫情下,日本人实行了错峰上下班,以及在家办公。这些措施下,首先触发的问题,就是纸质文件的盖章问题。为此,很多人每天至少得花半小时、一小时专程到公司盖章。

另一方面,他们的任何表格都必须手写,不能网上填写。

近期,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辞职,书面理由虽然说是因溃疡性大肠炎复发,但实际原因是对应新冠疫情不力。以当时的支持率,他不想退也得退。

而之所以对应不力,其中一点在于他应允给每个国民的10万日元补助金,在处处隔离,手填表格难以及时完成的难处下,迟迟不能交付,搞得日本上下着急,同时政府也为这件事付出了高达几亿日元的成本。 

这样根深蒂固的印章和手写传统,深深阻碍了日本经济的数字化。

匠人精神

这些年来,中国提倡日本匠人精神的精打细磨。这是好的,但我们也要注意到,它一方面有利于打磨,但另一方面也不利于量产。

比如我个人钟爱的日本茶碗。做模的时候,工匠亲手弄一个边儿、打一个沿儿,固然做出一只只世界上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茶碗,但也注定了无法量产。

最具特色与价值的匠人精神,同时也是保守刻板的民族性格,压抑了移动互联网的趋势。

大企业垄断

数字经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从个体化衍生出来的创新经济。但是在日本大企业垄断的前提下,小公司一般很难出头破局。

日本现在的电商巨头孙正义当年初创的时候,设计了一个多功能语言机,到处找买家,但踏破铁鞋无卖处,因为没有大企业作后盾,在日本没人感兴趣。

后来,东芝公司终于找上了门,但要求以1亿日元把它彻底买下,产品跟孙正义再没关系。

再后来,孙正义搞网络经济,处处谈不拢,受到整治、遭遇糊弄。直到一次,他一气之下拿出打火机:“如果今天再不行动,便把大楼烧掉!”,震动了当年自民党的大佬,才终于推动了电商这件事。

从这个事例不难看出,日本网络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

同时,巨头们在数字化建设上也处于比较尴尬的处境。

比如夏普,作为日本国际家电巨头,新冠疫情期间引进了几条口罩生产线,在网上销售口罩;结果销售第一天,就出现了网络瘫痪的问题。

制造业优越感

日本也是靠着制造业和贸易立国。这两个强项下的优越感,让日本对数字化经济的好处不敏感。

不过今天,日本也已经看到日本曾有过的天下(比如家电)一去不复返。日本汽车在国际上依然是强项,但也正在走下坡。

规矩分工意识

日本人对行业,有着比较传统和规矩的本分意识。比如说,日本认为支付是银行和商店的事情,不理解在中国怎么一家公司就可以搞出一种名堂,颠覆过去的支付方式。

在网络的发展中,不少日本人认为跨行业是一种抢别人饭碗、越界的过失。

社会高龄化

日本已经进入高龄化阶段,大多数财富都掌握在老人手里。

据日本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在日本,老人过世后的平均遗产或存款,大约是3000万日币,相当于180万人民币。

这批高龄群体对数字经济并不感兴趣。对于购物,他们更喜欢亲自到商场去,因为购物之于他们,同时也是社交。

类似的情况,像是当下远程诊断和治疗的一些新趋势,在日本老人群体中也并不受用,因为和医生当面聊15分钟,对病人也是重要的精神舒缓。

2

动漫产业的盛放

日本的宅文化,是高度发达的工业经济的产物;换作一个农业社会的背景,它就很难出现。

所谓的宅文化,在很多人眼里是一种弊端——一个好好的高中生、大学生,怎么能足不出户、不社交、不阳刚?最初在日本,这样的孩子也曾被视为失败者,但日本社会很快意识到这种认知的不全面。

京都大学的动画研究所所长曾讲过一番话:如今日本机器人工业之所以领先世界,要归功于当年漫画《铁臂阿童木》及其作家和制作人手冢治虫。漫画的构思出于科学幻想,但最终由其他人研究出来,并实现了。

很多研究,包括漫画创作,都是在宅文化中诞生的。事实上,所有的创作与创新,天生就具备宅的属性,需要一个相对偏窄、安静、独自的空间,放飞想象和思维。

宅文化源于经济,也衍生经济。宅文化推动了日本动漫文化,而整体动漫文化的产业,为日本经济贡献了10%的GDP。对比之下,中国的动漫文化在国家GDP里仅占1.1%。

Q

星悦:日本动漫文化今天之所以能成功发展起来,并向世界输出,是依靠什么?

今天,日本社会对宅男文化的态度不是批判,而是看作经济的分类、文化的分支——甚至有人认为,宅文化是日本文化的正统继承人。

日本的动漫文化日本战前的漫画发展,以及江湖时代的浮世绘有不小的关系。早在那时候,浮世绘就已经作为瓷器的包装纸出口荷兰,而荷兰人觉得它特别好看,挂到了墙上。这也是日本动漫文化最早的输出。

另外,日本政府的推广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日本外务省有一个文化大使,负责将国家核心的软文化挑选出来,对外输出。

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思考。相对来说,我们侧重和推广的是传统文化,对现代文化的重视度不够。

3

创业、跳槽现象的平淡

Q

星悦:在日本,很多人往往待在同一家公司,直到退休为止。跳槽,或创业的年轻人多吗?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现象,其实在中国以外的世界各地都属少数。在日本,敢于创业的年轻人非常少,除了高中毕业生。因为高中毕业后,不上大学就迈入社会的人基本被视为异类,无奈之下只好思考创业。

整体上,日本的创业环境和中国没有办法相比。

在日本,很多企业主张自己的职员从事副业,不单是在制度和精神上允许,甚至在资金和人脉上支持。

同时,战后的日本企业有三大神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工会。

终身雇佣,保证员工一旦加入公司,就像家人一样一直被俸养下来;

年功序列,保证员工的薪酬和职务随着在公司的资历同步增长;

企业工会作为企业和员工之间的缓冲及桥梁,保持劳资平衡。

日本社会有一种基本观念:跳槽,说明对企业不够忠诚,或对个人主义过分重视。一个人跳槽多了,企业也不愿意录用。

一定程度上,这些环境都减少了一个人通过创业或跳槽寻找自己理想工作的想法。但如今,这种状况正在发生变化。

4

新旧媒体的共存

日本的新媒体行业,在数量、传播度与影响力上,远没有中国繁盛。

一方面,这是因为民众对传统媒体足够信任,认为新媒体的公信力不及传统媒体。人们相信主流媒体已经把该报道的事都报道了,所以信息上无需依赖新媒体。

另一方面,日本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得非常好,通过良好的知识产权、版权、实名记者等制度,在发展新媒体的过程中,维持了传统媒体的地位和生存。

比如我想看某一则《朝日新闻》,前1/3是免费,但再往下往往需要付费或到报纸上看。

日本发展新媒体,不是把旧媒体彻底砸掉,而是新旧结合。

5

男女平权的分工

Q

星悦:在日本,女性是不是一旦结婚,便不再工作?

女性结婚后待在家、不再工作,在中国称作家庭主妇,而在日本叫专业主妇。但两个文化对主妇的认识,存在不小的差异。

在中国,家庭主妇一定程度上是受歧视的。很多人认为主妇在家养尊处优、无所事事,或婆婆妈妈、琐琐碎碎,而且因为不挣钱,所以没有经济和社会地位。

相反,在日本,专业主妇是受敬重的。从初中、高中以至于大学,很多女孩子并不讳言,未来的志向、理想是当一个专业主妇,在家相夫教子,让自己的家庭更充沛、更充分地生活与学习,透过另一种方式推动社会、奉献社会。

换句话说,女性结婚后转当专业主妇,在日本是一种新职业、新责任的选择。

另外,很多人认为日本是男尊女卑的社会。但其实,日本企业的工资有些事发放到员工老婆的账户里,再由老婆给老公分零花钱。

Q

星悦:打点家务、照顾孩子同样可以由男性负责,为什么日本社会选择女主内、男主外的分工?

近来,日本社会也慢慢增加了“男性育儿家”的趋势。大企业的男性职工,在妻子生产前、孩子出生后,可以放几个月的假,陪妻子坐月子、带孩子。

日本社会虽然传统,但一旦变化起来,往往是许多国家追赶不上的。

结语

日本新任首相菅义伟,上任后最大的改革项目之一,是建立数字厅,致力发展数字经济。

未来,相信中日的经济交流,还会有新的合作点与增长点。认识日本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至于文化,或许也可以为这些交流开辟一些新的路径。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高山大学(ID:gasadaxue)

本文来源高山大学,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32 q0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诺贝尔奖 日本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