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为什么你最喜欢办公室角落的座位?

分享到:
 人神共奋 • 2021-02-08 21:00:05 来源:人神共奋 E8105G3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2

(图片来源:摄图网)

作者|人神共奋  来源|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为什么你喜欢躲在角落里办公?

在一个视野通透的现代化开放式办公空间里,下面的三个位置,你更喜欢哪一个:

A:最靠近饮水机,可以时刻观察指示灯,以便第一时间抢开水的地方

B:看得见诗和远方,可以随时发一个小呆的落地窗旁

C:背后是墙的憋屈的角落

我想,肯定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忍痛放弃好风水和生活便利,选择成为阴暗角落里的孤魂野鬼。那是因为——

开水诚可贵,风景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在很多人的眼中,开放式办公空间代表了高效率的办公方式。中层管理者们认为,开放式空间有助于团队合作和知识分享;而高层管理者则特别喜欢大伙在一块儿干活的气氛,认为有利于构建强大的公司文化。

但开放式的空间果真能提高办公效率吗?更重要的是,员工的真实感受又是如何的呢?

《哈佛商业评论》2014年曾发过一组《办公室爱与恨》的专题,认真地讨论了这个我们生命中呆的时间第二长的地方。

2

2/6

办公室:私密与开放的战争

一个关于“员工对办公空间感受”的调查显示,中国员工和西方员工对办公空间的看法相差很大。

虽然中国员工人均占有办公面积仅为德国员工的15.4%,美国员工的26%,但认为自己“可以不被打扰的工作”的比例却反而高了20%以上。

真是吃苦耐劳的民族优良传统啊。也许是习惯了人多地少的拥挤环境,中国员工对办公室的大小并不在意。

3

但调查发现,这并不代表中国员工对“工作不被打扰”的要求就低,事实上,我们最在意的就是“老大哥在看你”,我们需要的是“工作时不被他人窥视”。

所以,在中国的办公室中,最受欢迎的办公桌并不一定是通风、光线好、开阔的地方,反而往往是墙角——哪怕是靠卫生间、楼道的角落。

总结成一句话:哪里能让自己的电脑屏幕避开大家的目光,哪里就是风水宝地。

但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的员工,他们的感受都显示,“员工敬业度和满意度”与“工作环境不被干扰”高度相关,而开放式空间比传统的“格子间”更容易被打扰。

这就给开放式的办公空间提出了挑战:管理者希望员工之间能更多的交流,而员工则更希望保留个人的私密空间。

暴露在缺乏私密感的开放性空间中,一开始,大众的压力会令员工行为更规范,但随之而来的,就是自我意识的反压抑行为。

胳膊拧不过大腿,但胳膊有自己对付大腿的方法。

员工发明了各种“假装工作”的手段来保护自己;互联网产品经理们也纷纷设计出了各种“老板键”,来帮我们“对抗组织”。

最后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组织越透明,个人越封闭;空间越高效,个人越低效。

但员工真的只能是“被加强管理教育”的一方吗?

3/6

被一道道隔开的生产线,会发生什么变化?

管理学家为了研究员工在工作空间中的行为,选择了中国一家大型手机代工厂的流水线,安排了五名研究者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工作。

他们发现,即使是在流水线这种毫无隐私的空间里,工人们还是想了很多办法“保护自己”。

比如操作规范要求,先把条码贴到手机上,再扫描,但工人们往往是一次性扫描多张条码,因为这样能加强装配速度。

为什么工人要选择损害自己利益的违规操作呢?

一次,一位工人开玩笑说,非常希望有个帘子把大家隔开,就可以不受别人的干扰了。

研究者立刻想到了“霍桑效应”——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别人观察的人,有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开始某一两个员工的违规行为,被整个车间效仿所导致的。

员工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时常会有改进工作方法的尝试,但太过透明的空间,会促使员工把自己想做的事秘而不宣,以免引起大众的嘲笑。

于是他们选择了4条生产线,设计了一些隔帘,就像办公室的格子间一样,把大生产车间分隔成几人一组的小隔间。

五个月后,研究者发现对照组的产量比正常组高10-15%,而次品率保持不变。

根据研究者在隔间的观察,隔帘缓解了“被曝光感”,加强了隔间内的小组的“亲密感”,促使他们相互学习改造效率的方法。

其实,这个隔帘的做法,早就在一些强调创新的高科技企业运用了,这就是曾经开发过“CS,半条命”等著名游戏公司Valve Software的“密谋小组”。

4/6

为什么办公桌有轮子?

Valve Software的新员工入职时,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我的桌子有轮子?”

这个问题,《员工入职手册》上是这么解释的:

“这些轮子是在提醒你,是不是可以去更有价值的地方?这里的人会经常挪动,因为我们没有让你必须固定在某个位置的管理结构。”

3

(Valve Software的员工手册)

Valve Software公司认为:任何一个新的想法,如果一开始就试图公诸于众,争取所有人的支持,十有八九会被嘲笑而胎死腹中。

相反,保护创新最好的做法是秘而不宣,私下成立“密谋小组”,争取少数支持者为新想法建立雏形,渐渐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最后从私密转向透明。

3

(Valve Software的员工手册)

所以《员工入职手册》里说:“我们不会告诉你去加入哪个项目小组,你自己要做这个决策。员工可以支持或者否定项目提议,好的项目会很容易找到人加入,而且在任何一天,Valve内部都会有很多不同小组想来说服你加入他们。”

3

(Valve Software的员工手册)

Valve Software的“密谋小组”不一定适合所有公司,但它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公司希望的开放交流和员工希望的私密保护,并不是完全抵触的,是我们之前对问题的定义出了偏差,问题的焦点并不是“空间的开放”,而是“工作方式的开放”。

5/6

你今天的“社会活力值”是多少?

管理学家们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实验,他们让几千枚带定位和录音的徽章(员工自愿佩带,数据匿名),分布在各种企业的不同办公空间内,分析了空间密度、员工距离和社交行为的大量数据后,得到了很多与以前观点相反的结论。

比如,研究小组分析了一家药企销售团队的“徽章统计”,数据表明,销售团队应该打破小组内交流的习惯,因为跨组互动增加10%,销售额也会相应提升10%。

这些分析表明,公司管理者之前对增加员工交流的渴望是非常正确的,面对面的交流(而不是电子邮件),才是推进工作最核心的互动方式。

但开放式办公空间并没有改变这一点,数据发现,最有成效的面对面的交流,并不是发生在相邻办公桌或会议室里,而是工作空间之外的偶遇和闲聊,比如咖啡机旁。

这项研究设计了一个新指标,叫“社交活力值”,是指某个员工一天内与其他同事偶遇的次数。

这些研究成果建议企业重新审视办公空间的固有角色,以增加“社交活动值”。比如以前咖啡机是纯粹的茶歇场所,但数据表明,咖啡机其实是公司最重要的社交中心和Idea碰撞点。

最后,这家药企将咖啡机改造成可供120人同时使用的咖啡台,并把咖啡桌改造成小型咖啡厅,此后一个季度,销售额增长了20%。

以前有个说法,网上想得到正确答案,别去提问,而是贴一个言之凿凿的错误答案;照这个说法,想要别人乐意跟你讨论问题,也别跑到人家座位上拉人开会,而是假装在咖啡机旁偶遇,不经意地提个问题……

3

(Valve Software的员工手册)

分析还给现有办公室提了一些的改造建议:

应该加大办公室共同空间的比例,并为这些共同空间增加工作的设施;

负责产品研发的员工尽量共用一张大桌子,既能快速交流,也能更高效地走动;

创意型的工作不需要固定的办公地点,可以安排在共同的大厅空间;

所有员工的福利设施,都要考虑创造特定的社交网络,以增强不同业务线的员工之间的互动。

6/6

办公室里最没用的东西

现代办公空间不停的演变,从早期的功能式空间,到后来的格子间,再到现在的开放式空间,老板好像放羊娃一样,总是试图把员工赶到一起,员工则四处寻找秘密空间,进行着无声的抵抗。

事实上,增强员工之间交流的方法,既不是让员工坐得更近,也不是打乱部门界限让员工混座,更不是无固定座位办公,而是促使员工走动起来,增加“社交活力值”。

我觉得这个设想,员工应该没多大抗性,真正的障碍,还在于管理者。

比如说,数据表明只有20%的沟通发生在正式的汇报中,所以办公空间里最没有必要存在的,就是管理者们最爱的会议室。

现有会议室最好的改造方向,就是可以聊天的健身房。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聚集个人成长的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本文来源人神共奋,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49 q3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办公室 职场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