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仁堂陷过期蜂蜜回收风波
2018年12月15日晚,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栏目在新浪微博发布视频,曝光北京同仁堂蜂蜜的生产商将大量过期、临期的蜂蜜回收的问题。虽然同仁堂公司立马展开了相关调查并向公众进行了道歉,但此事件该公司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仅股市下跌,而且天猫旗舰店均已下架相关产品。
其实,自2016年来,同仁堂在重庆、山东等地同仁堂药店多次被曝光销售劣药而被处罚,这次媒体再曝其子公司使用过期蜂蜜门事件,必然会进一步影响同仁堂老字号的声誉。
此外,就2018年来说,我国老字号品牌除了同仁堂之外,还有很多老字号企业背负着负面新闻的风波,如2月东阿阿胶陷入“水煮驴皮”风波、10月云南白药“牙膏门”事件等。再回到同仁堂事件来看,虽然涉事企业只是下属子公司的委托加工方,但也说明品牌企业上下游之间的“质量链”出现了问题,不管出事的是“上下左右”,影响的都是品牌的公信力。
二、老字号企业发展现状
——企业行业分布
先不管此次同仁堂 “蜂蜜门”属不属实,后续如何发展,仅从中华老字号企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大部分的老字号品牌企业确实存在市场危机。据商务部数据显示,商务部分别在2006年《商务部关于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的通知》及2011年《商务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华老字号保护与促进工作的通知》中,先后确定了两批中华老字号名录,企业总计1128家。从行业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食品、文化艺术和餐饮行业,三者占比超60%。
——企业生产模式
中华老字号企业生产模式包括手工作坊式、机械化批量生产和全部委托第三方生产等。目前,中华老字号企业虽说已有部分企业引进先进化的机械化生产方式,但生产线中还是以手、机混合式为主,纯机械化比率仅为18.1%,而纯手工作坊式的比率还高达21.5%,可见老字号企业生产模式还需改善。
——企业经营模式
目前,中华老字号企业经营模式主要有前店后厂、自营连锁、授权加盟、网络销售、代理商等几种方式,企业采用一种或多种经营方式混合。前店后厂曾经是老字号企业传统经典的经营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模式逐渐退出,现在一半以上的老字号企业已经不再采用前店后厂的经营模式。字号企业也重视“触网”,网络销售越来越成为主流的经营模式,84%的老字号企业都会通过网络进行销售。
——电商渠道情况
随着电子商务发展,中华老字号企业也建立了电商销售渠道,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据调查,74.1%的企业建立了电商销售渠道,主要入驻的平台有天猫、淘宝、京东等,还有老字号企业自建直销商城,微商城、微店等也是老字号企业进行网络营销的主要平台之一。
中华老字号企业逐步意识到电商渠道的重要性,有一半以上的企业拥有自己的电商运营团队,另外一半的企业外包或者没有电商运营队伍。但是,发展电子商务还属于试水阶段,投入的费用不会太高。
二、老字号面临市场危机及成因
——面临的市场危机
据商务部调查数据显示,认定的1128家“中华老字号”,其中仅10%蓬勃发展,不少企业的经营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出现危机的原因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的事物层出不穷,许多当年名冠四方的中华老字号早已衰败,甚至消失殆尽。品牌宣传力度不够、生产技术的局限成为了老字号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的绊脚石。但也有些百年老字号历经风雨,依然屹立不倒,并且品牌规模更胜从前。事实证明,老字号企业应跟上时代步伐,以全新的理念去迎接市场的挑战。
三、老字号发展创新力分析
——政策层面利好
其实,我国针对中华老字号部分企业“机制僵化、观念陈旧、创新不足、传承无力”等问题,早在2006年商务部就启动“振兴老字号工程”。为促进老字号顺应消费需求新变化和“互联网+”新趋势,加快改革创新发展,2017年2月,商务部等16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作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老字号企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从提高市场竞争力、保护经营网点、改革企业产权等方面布置多项重点任务,全力推动“老字号”的改革创新发展。
——重点品牌发展创新力
2018年9月,阿里研究院联合专家学者共同完成的《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指数》,以天猫平台成交规模TOP300为基础,结合市场、消费者、品牌主体三大视角,得出了中华老字号品牌创新力发展指数前十如下:
近年来,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浪潮下,也涌现了一批积极转型的老字号品牌,借助新技术和平台,在产品、营销、渠道甚至组织架构上不断创新,以新零售为路途,焕发新活力,开辟新市场,并用实践为更多老字号品牌发展带来信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