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摄图网
近日,爱尔兰科克大学领导的一个科学家团队将人类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移植到年轻成年健康老鼠体内,10天后发现这些老鼠出现了类似老年痴呆症的记忆受损,并且供体痴呆越严重,老鼠神经受损也越严重。这是科学家首次将人类老年痴呆症转移到动物身上,肠道微生物组在老年痴呆症中的作用终于得到证实。该研究可能会为老年痴呆症带来新的解决方案。
这项研究结果对于开发药物可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人类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组移植到动物体内,科学家能够更好地研究肠道微生物与老年痴呆症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了解肠道微生物组对老年痴呆症的影响机制。这有助于科学家们发现新的治疗方法或药物靶点,以改善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然而,目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认这一发现,并探索可能的治疗途径。
阿尔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症。对于阿尔茨海默症,国内外企业一直未停止其治疗药物的研发。
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居世界首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数据,2000年有510万人患老年痴呆,到2010年时有960万人患病;预计2020年达到1410万人,2030年达到2330万人。随着老年化人口的不断增多,老年痴呆症发病率愈发频繁。
截止2022年,美国FDA只批准了五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上市。其中四种是胆碱酯酶抑制剂,一种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抑制剂。距离获批最晚的美金刚上市已经过去了17年时间,在此期间只有一种复方多奈哌齐+美金刚的组合疗法在2014年获批。
20年来首款获得FDA完全批准的阿尔茨海默病新药。2023年7月6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完全批准阿尔茨海默病(AD)新药Leqembi(通用名:Lecanemab)上市。
国内部分企业尝试新药研发。目前,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依然不清晰,但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假说是Aβ淀粉样蛋白假说和Tau蛋白假说。大药企正在进行的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研究基本都集中在tau蛋白抗体、β-淀粉样蛋白抗体和BACE1抑制剂三个方向上。而在国内企业中,已经进入临床的药物管线都是非靶向药的化药产品,未进入临床的药物管线虽然有靶向药物,但是也并没有选择与大药企相同的方向。国内药企比如上海绿谷制药、索元生物、绿叶制药等都开启了阿尔茨海默病新药研发。
总的来看,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居世界首位,因此全球AD新药研发一直对药企具有强烈吸引力。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国国内部分企业开始尝试新药的研发。目前市场上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非常少,且治疗效果有限。一旦疗效更好的新药问世,将解决市场发展的制约瓶颈,极大地推动行业的发展。因此,研发企业将占据创新药的制高点,取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本报告前瞻性、适时性地对医药行业的发展背景、供需情况、市场规模、竞争格局等行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结合多年来医药行业发展轨迹及实践经验,对医药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做...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