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摄图网
智通财经消息,星巴克CEO Laxman Narasimhan周四在采访中讨论了在其第二大市场中国扩大门店数的计划,此前这家咖啡巨头公布了第四季度的收益,超出了华尔街的预期。星巴克第四季度营收为93.7亿美元,高于LSEG预期的92.9亿美元,每股收益为1.06美元,高于预期的97美分。
Narasimhan表示,“到2025年底,我们将增加到9000家,我可以告诉你,这只是一个里程碑。”过去几年,该公司在中国遭遇逆风,业务陷入停滞。本季度,星巴克中国的同店销售额增长了5%,客流量增长了8%,不过平均票价下降了3%。
在中国开展业务24年后,Narasimhan表示,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为12杯/年。他还表示,在美国和日本,这一数字分别为380和280。Narasimhan还表示,星巴克在上海看到了强劲的业务和增长机会,该市有1000多家门店,人均消费量在100到150杯之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咖啡文化的认可度增加,中国的咖啡消费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年轻一代对咖啡的热爱不断增加,咖啡店的数量也不断增加。同时,咖啡的健康功效和文化内涵也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中国咖啡市场的潜力在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数量和消费能力都在增加,这为咖啡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咖啡市场的潜力还在于,中国的咖啡消费习惯正在形成,消费者对品质和口味的要求也在提高,这为咖啡品牌和咖啡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会。
——星巴克:全球最大的连锁咖啡饮品企业
星巴克成立于1971年的华盛顿州西雅图市。随着霍华德·舒尔兹于1987年收购该公司,星巴克便于十年间迅速成长为全球知名的连锁咖啡企业,除售卖精品现制咖啡外,亦通过店内及店外零售袋装咖啡豆、咖啡冷热饮料、糕点食品以及咖啡机、咖啡杯等。
星巴克于1992年6月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截至2020年12月,星巴克市值已超1200亿美元,成长800逾倍。截止至2020年第四财季末,星巴克全球公司运营的门店中约有98%已经恢复营业,其中美国区为97%,中国区为99%,日本区为99%,加拿大为97%。第四季度,星巴克新开了480家门店,在全球范围内已开设32660家门店,其中51%为自营,49%为官方授权。
中国地区方面,截至2020财年末,星巴克在中国开设了581家门店,其中2020财年第四季度开设了259家门店,目前在中国的店铺总数达到了4706家,成为除美国以外,星巴克重要的发展市场。
——星巴克历史发展阶段
从估值溢价到价值分红星巴克近50年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始:美人鱼的诞生,咖啡帝国的崛起(1971-1992年)。第一阶段:咖啡帝国版图的扩张(1992-2000年)。第二阶段:急速扩张,遭遇危机(2000-2008年)。第三阶段:咖啡帝国的再次辉煌(2008年至今);每个阶段各具特色,估值体系变动明显,对我国餐企现有及未来估值有参考意义。
——星巴克国际化战略
1995年实行国际化战略:走出北美,开往全世界。在国内加速开店的同时,1995年星巴克逐步全球化。由于进入海外市场往往会受到当地政策的制约和市场环境的影响,星巴克通常先采取合营的方式打入当地市场,以轻资产模式实现快速扩张。
星巴克1999年进入中国时,分别授权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台湾统一集团、香港美心公司在国内开特许经营店。这种方式能有效节约初期投资,规避陌生市场潜在风险。截至2000年,海外门店数达到525家,占比15%。其中海外特许经营门店数达352家,占海外门店总数的67%。
——星巴克门店数量位列第二
极海品牌监测数据显示,咖啡连锁品牌的门店总数方面,瑞幸咖啡以12153家门店遥遥领先,是唯一的万店品牌,除星巴克咖啡、库迪咖啡、幸运咖之外,其他咖啡品牌门店数量均未超过1000家。
下沉市场,几乎成为各类型咖啡品牌的香饽饽,而下沉市场之所以表现出如此强劲的势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国内对咖啡品类的认知教育已经延伸到下沉市场,拓展到小城居民。当咖啡不再是“小资”的代名词,转而成为国人普遍的一种日常生活方式,意味着咖啡将适配于更多市场、更多人群。由此来看,终有一天,咖啡会成为像茶饮、火锅一样的餐饮品类,渗透各个层级的市场。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咖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报告主要分析了全球咖啡行业发展现状;国内外咖啡行业发展现状;咖啡行业竞争格局;咖啡行业的细分产品和应用领域;咖啡行业重点区域分析;咖啡行业的重点企业经营情况分...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