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皮肤拥有 1000 多个神经末梢,是大脑与外界最大的感官连接,通过触觉、温度和压力提供丰富的反馈。虽然这些复杂的特征使皮肤成为一个重要的器官,但也使复制皮肤成为了挑战。
德克萨斯农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具有可调节电子和热生物传感能力的纳米工程水凝胶,开发出了一种 3D 打印的电子皮肤 (E-skin),它可以像人类皮肤一样弯曲、拉伸和感知。
“通过复制触觉并将其集成到各种技术中,为人机交互和高级感官体验开辟了新的可能性,“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兼研究主任 Akhilesh Gaharwar 博士说。“它有可能彻底改变行业并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电子皮肤的未来用途非常广泛,包括可连续监测运动、体温、心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可穿戴健康设备,向用户提供反馈并帮助他们提高运动技能和协调性。
Gaharwar说:“这项研究最令人兴奋的方面是它在机器人、假肢、可穿戴技术、运动和健身、安全系统和娱乐设备方面的潜在应用。”
技术价值观察
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剖析:该技术属于产业链上游
可穿戴设备产业链涉及环节较多,从产业分工维度看可分为上游关键器件、中游可穿戴设备产品、下游应用领域三个环节。
目前可穿戴智能设备产业链尚不成熟。产业链上包含了从芯片解决方案到外观设计,再到生产组装以及应用开发等一系列流程。硬件公司致力于可穿戴设备的开发,容易忽略软件的叠加性和更新性;软件公司致力于可穿戴软件的开发,却在硬件生产、渠道建设和售后服务方面有所欠缺,导致可穿戴细分领域普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产业链各环节脱节,无法形成闭环运作。
宏观市场观察
供给:供给持续放量
2017-2021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不断增加。根据IDC《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1年第四季度》,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3,753万台,同比增长23.9%。2021年中国可穿戴市场出货量近1.4亿台,同比增长25.4%。2022年中国可穿戴市场出货量超过1.6亿台,同比增长18.5%。
IDC发布的2021一季度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前五大可穿戴设备厂商分别为华为、小米、苹果、oppo以及步步高,市场占比情况分别为22.3%、19.5%、19.2%、4.6%以及4.0%。
需求:需求市场细分化、专业化
可穿戴设备种类众多,根据IDC数据显示,我国可穿戴设备消费主要类型为智能耳机、智能手环以及智能手表,智能手表包括儿童智能手表以及成人智能手表。在中国主要可穿戴设备消费产品中,智能耳机数量最多,2021年出货7898万台,2022年达近1亿台。IDC数据显示,2019-2022年,我国智能耳机、儿童智能手表、成人智能手表需求量均持续增加。
中国可穿戴设备技术赛道热力图
根据前瞻产业热力图显示,目前可穿戴设备技术强相关的城市集群主要集中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尤其是广东省成为重点发展区域。这些城市群已投入大量政策、资金、环境和人才资源用于可穿戴设备技术发展,成为潜在的可穿戴设备技术发展中心。根据热力图的分布,广东省深圳市有极大的可能性成为可穿戴设备技术的先导区域。重点关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宝安区以及广州市天河区等地的相关企业,以及这些地方对可穿戴设备产业发展的投资环境和潜力市场。
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论文资料: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fm.202313575
更多本行业研究分析详见前瞻产业研究院《2023-2028年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4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