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GDP14万亿!中国“第一大市”,要修一条“超级地铁”

分享到:
 黄琨 • 2024-05-23 09:18:41 来源:前瞻网 E18718G5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那些曾经碎掉的“地铁梦”,又回来了!

1

现代城市演进至今,地铁对于超级都市而言,早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既是民生,也是风景,还是成绩。

因此,只要有条件,每个城市都想拥有自己的地铁,把发展方向从二维平面拓展到三维空间。

然而,并非所有城市都能如愿以偿地拥有自己的地铁网络——比如东莞。

2021年,东莞以1.09万亿GDP,成为全国第24座万亿城市。中国总计333个地级行政区,东莞的实力可以排进前10%。

同时,东莞常住人口在2016年就突破了千万,到2022年,城区人口也达到了1082.44万,被住建部钦点升级成超大城市。

无论从经济规模还是人口规模来看,东莞都应该是一座地铁大城。

横向对比一下:

GDP 8000亿级别的大连,常住人口753万,城区人口不到400万,但是市内有237公里地铁;

GDP 7000亿级别的南昌,常住人口657万,城区人口300万出头,有129公里地铁;

GDP 6000亿级别的金华,常住人口716万,城区人口(60.19万)和城区暂住人口(40.56万)加起来100.75万,刚刚突破中等城市规模,勉强跻身大城市,也有107公里地铁。

对照来看,东莞有300公里的地铁是很合理的事。

那么,实际是多少呢?

37.8公里。

1

……放错图了,应该是这张。

1

没错,作为新一线城市,自2016年地铁2号线投入运营之后,东莞就依靠孤零零的1条地铁线路,将两端火车站云集的全国客商送到市中心区,感受现代化大都市的高端服务业。

而无论是忙碌在周边镇区大小电子、服装、家具厂里的大量“厂弟”、“厂妹”,还是松山湖、滨海湾两大片区的高新技术人才,都还必须每天感受东莞恶劣的路面交通环境。

正因如此,东莞一直被人调侃成“十年磨一线”的“真·一线城市”。

几年之前,东莞实际上谋划过一波地铁扩张。

根据2019年的《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2019-2024)及线网规划(调整)》(下称“《规划》”),东莞规划了一个包括5条骨干线路、5条辅助线路,共计10条线路,途经26个镇区的庞大交通网,总里程达到298.6公里,加上7条总里程212.1公里的远景预留通道,东莞将成为“500公里俱乐部”的又一成员。

更让本地市民振奋的是,这个地铁线路网不仅能将内部零散的镇区连成一片,还有4条线路分别接向广州、深圳的地铁网络。

夹在广州、深圳2座一线城市之间,东莞这种地理位置在全国都是独一份,也是这座城市最大的优势所在。

可以说,东莞就是靠2座一线城市外溢产业和资源堆出来的新一线城市。在前瞻智慧招商平台上可以看到,近几年东莞迁入企业的最大来源地就是广州和深圳。

3

如果东莞地铁网络能够顺利接入广州、深圳,无疑将进一步促进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相互间自由流动,带动东莞的经济发展。

然而接下来,残酷的现实直逼东莞人的心理防线。

2022年,调整方案上报到国家发改委,迎来了“大砍”。

虽然发改委“原则同意”了方案,但在“原则”之下,国家发改委“具体”地将线路总里程从298.6公里砍到164公里,扣掉38公里已有线路,相当于新规划的路线被砍掉50%。

最重要的是,接入广州的1号线二期,接入深圳的1号线三期、1号线支线、3号线支线、深圳10号线东延线全部消失,东莞当广深之间地铁枢纽,两头“抽水”的美梦破碎。

4

很不幸,东莞带着雄心壮志,一头撞进了中国轨交建设的寒冬。

2018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国办发[2018]52号》(以下简称“52号文”),宣告各地轨交建设寒冬的到来。

52号文对地铁运营效益提出了明确要求:

新建地铁或轻轨线路的初期客流不得低于每日每公里0.7万人次,0.4万人次,远期客流需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1万人次以上。

这击中了东莞地铁的7寸。

众所周知,东莞作为罕见的“直筒子市”,人口和产业并不像其他城市那样集中在少数几个中心区,而是分散在33个乡级行政区,这种情况决定了,任何单独的交通线都很难像其他城市那样出现爆炸性的客流量。

直到今天,东莞的客流强度仅仅达到每日每公里0.3万人次,远远低于52号文要求的“0.7”标准。

如果严格执行要求,东莞规划的新线路会被全部砍掉,现在通过的方案已经是发改委“网开一面”了。

实际上,就连已经通过的方案,也出现了不少波折。

去年6月,东莞发展控股有限公司突然宣布,正在动工的地铁1号线解除了《PPP项目合同》,官方解释是,城市规划变更导致项目建设总投资等发生了较大调整。

直白的说,就是当下地铁建设成本上涨和运用成本已远远超出预期。在经营长年无法达标的情况下,哪怕是政策放宽,经济上的困难也会阻碍地铁建设。

东莞曾经尝试过“曲线救国”。既然自己建不了地铁,就让别人来建,让广州、深圳的地铁线路延伸到东莞,借着一线城市的光环和跨境客流,先提升已有线路的经营效益。

于是“广州22号线延至虎门”、“广州28号线延至松山湖”、“深圳10号线延至凤岗”、“深圳22号线延至塘厦”的新闻很快见诸报端。

不过,在轨道交通申报收紧的大环境下,两城的地铁规划也要优先偏向内部地铁网络的完善,“帮东莞修地铁”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

同样境况的还有大湾区另一座重要城市、广东第五大城市惠州。

2018年惠州市自然资源局发布了《惠州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惠州1号线、惠州2号线一期以及深圳地铁14号线惠州段、深圳16号线惠州段组成的,总长约115公里的地铁建设。

但在2019年52号文发布后,国家发改委基本不受理一般地级市首轮建设规划,惠州的希望只能寄托在深圳地铁延长线上。

深圳地铁14号线早在2022年10月开通,但并没有通到惠州。不甘心的人在人民网上提交了政务留言,结果得到深圳发改委回应:惠州市“十四五”期间不具备修建城市轨道交通的条件,14号线延长线暂时无法启动建设。

2座城市的“地铁梦”,碎了一地。

不过,转机来了。

2

近日,广州地铁消息称,广佛南环、佛莞城际铁路即将开通运营,将与佛肇城际、莞惠城际首末相连。这条城际铁路连通肇庆、佛山、广州、东莞、惠州,成为广州都市圈伸向深圳都市圈的触角。

5

很快,从广州至佛山、东莞中心只需30分钟,到肇庆、惠州约需60分钟;其他城市60分钟互达。

城际铁路,很常见。

但是细心的人或许已经产生了疑问,既然是城际铁路,为什么前面是“广州地铁消息”?

这就是这条铁路最值得关注的地方——地铁化运营。

不仅商业关系上,广州地铁集团将负责线路的建设和运营,实际乘坐中,乘客也无需提前购票,可以凭交通卡刷卡进站,随到随走,车次方面也采取的是“站站停+大站快车”公交化、地铁化运营模式。

说是“城际铁路”,这实际上就是一条“大地铁”。

上周,广佛南环、佛莞城际铁路开放试乘,东莞终于迎来了梦寐以求的第2条地铁。

或许有人会好奇,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让广州地铁也顺手接管已经半地铁化运营的广深城际、广珠城际,将2条线路也接入“大地铁”范围,彻底连通大湾区核心、珠江口两岸?

这个恐怕很难,毕竟2条线路的产权性质和上述铁路不同,并且本身在国家高铁网络中扮演重要角色,不能说改就改。

不过,真正的“大湾区地铁”,离我们也并不遥远。

3个月前,南珠(中)城际广州段“五盾齐发”,标志着建设进入高峰期,截至目前土建工程已完成33%。据媒体报道,中山至珠海段也要在年内开工。

6

这条城际和“大地铁”一样,将由广州地铁进行地铁化运营。

等等,深圳呢?

别急,深圳、广州、中山目前正积极推进深南中城际,这条城际将在中山香山站接入南珠(中)城际,补上“大湾区地铁”的最后一块拼图。另外据媒体报道,线路未来还预留延伸到江门条件。届时,整个大湾区的内地9市,将被这些线路连在一起。

7

大湾区人民,终于可以避开“抢铁”每公里6毛钱的天价票了。

该线路建成后,将推动大湾区城市之间全面合作,对促进大湾区融合发展,完善大湾区城际铁路网布局,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和区域城市一体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正如很多人说的那句话:大湾区,正在变成一个市。

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明确了大湾区应以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为核心,构建极点带动、轴带支撑的高质量网络化城市群。

5年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与美国的纽约湾、旧金山湾和日本的东京湾齐名的世界第四大湾区。

数据显示,2023年大湾区内地九市GDP为11.02万亿人民币,加上香港和澳门后,经济总量超14万亿元人民币,在部分统计口径中已经超越纽约湾区,仅次于东京湾区;人口已经超过8600万,相当于其他三大湾区的总和。

5年时间,经济总量新增近3万亿元,新增人口1600多万,接近于荷兰的全部人口,经济奇迹再次出现在珠三角这片土地。

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中,有4个城市经济总量超万亿元,并且形成了“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等城市组团发展的格局。

从区域配套来看,内地九市拥有丰富的人口、产业资源以及庞大的市场需求;港澳拥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产业资本优势以及成熟的海外交流平台——产业分工合作、协同创新、优势互补。

值得一提的是,大湾区还是如今中国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

去年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科技集群”排名中,位于大湾区的深圳—香港—广州集群已连续第4年居全球第2位。

目前大湾区研发投入强度超3.4%,研发经费投入、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主要科技指标均保持全国首位。

根据前瞻智慧招商平台,在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区里,来自大湾区的深圳南山区、深圳宝安区、广州天河区、广州黄埔区可以在前10里占据4席。

8

粤港澳大湾区越来越像一座“超级城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爆发力。

2022年底,粤港澳三地政府曾联合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广州、香港、澳门同步设置会场,并在珠三角九市同步举办招商会,现场达成合作项目853个、投资总额达2.5万亿元人民币。

去年底的2023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上,再次达成投资贸易项目859个,总金额超2.24万亿元。

如此庞大的经济体量带动了货物、信息、技术、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人们出行需求日趋旺盛,每天有数百万人次跨城出行。

《2022年广州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2022年大湾区内地九市跨城通勤人口总量118万人,日均出行量542万人次。从出行量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占全省21个地级市间总出行量的70%。

为了满足需求,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大力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力图实现1小时生活圈,加速打通空间壁垒。

2018年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实现一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前不久,深中通道海底隧道合龙消息传来,深圳和中山两市在伶仃洋海底实现“牵手”,粤港澳大湾区最后一块“拼图”得以嵌合。一条“黄金走廊”横向穿过大湾区。

通车多年的广深高速公路、广珠城际轨道,与在建的中山西部外环高速公路等构成纵向骨架。目前,大湾区核心区高速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8.7公里,媲美纽约、东京等世界主要湾区。

根据历史规律,“城市”道路交通网完善后,轨道交通就要跟上。

湾区“大地铁”的建设和开通,既是对过去发展的盖章认证,也吹响了下一阶段发展的号角。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4-2029年中国地铁行业发展前瞻及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研究报告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参考资料:

【1】基建收紧!这文件一发,有些省会的“地铁梦”都碎了 | 观察者网

【2】这些城市的地铁规划,又被“砍”了 | 国民经略

【3】地铁化”的城际,“一体化”的大湾区 | 南方+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63 q5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