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产经

国家突然出手!过去5年最暴利的行业,彻底凉凉

分享到:
 黄琨 • 2025-10-16 09:13:43 来源:前瞻网 E1844G0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9月底,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公告,明确自2026年1月1日起,对海关商品编号8703801090项下的纯电动乘用车实施出口许可证管理,申报资质、管理方式等均依照《关于进一步规范汽车和摩托车产品出口秩序的通知》(商产发〔2012〕318 号)执行。

这纸公告犹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精准切开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当前潜藏最深的病灶。

1、奇迹性跨越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堪称全球产业变革的典型样本,其规模扩张与速度提升形成了双重碾压式优势。

在销量维度,自2020年启动后,中国新能源汽车增长势头一往无前,短短5年间便从100万出头的销量,变成2024年产销量双突破1280万辆的奇迹性跨越,稳居全球第一宝座

1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已攀升至44.3%,较2020年的5.4%实现近8倍增长。

在数据和业绩的背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完成了全产业链垂直整合,作为在全球范围内确立规模优势的坚实根基。

更出乎意料的是,这场由新能源汽车带动的全产业链突破,也造就了中国汽车品牌形象在全球范围内的焕新,推动席卷全球的中国汽车风暴。

自2021年起,中国汽车出口数量快速提升——2021年是214万,2022年311万,2023年491万,2024年586万辆,1年1个百万台阶,逐级突破,先后超越韩国、德国、日本。

2

新能源汽车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从5年前的出口不到25万辆到去年的128.4万辆,成为增速最大的板块。

除了数量,出口市场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从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到欧洲、北美等成熟市场,都能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身影。

补充一个很多人难以想象的数据:在欧洲市场,比亚迪已经连续2个月超越特斯拉。

作为欧美新能源市场的开创者与长期领跑者,特斯拉曾凭借技术先发优势与品牌影响力,在欧洲市场占据无可争议的核心地位。特斯拉被赶超,是中国汽车产业全链条优势的集中爆发,中国品牌系统性超越的明确征兆。

然而,值此欣欣向荣之际,国家为什么出台“出口许可证”政策?

2、灰色产业和疯狂内卷

首先需要解释的是,这实际上是填补了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一个法律漏洞

事实上,国内汽车出口一直是实行出口许可证制度的。根据2012年的《实行出口许可证管理的汽车产品目录》,汽车出口产品需取得商务部签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许可证”。

不过,这里并不包含纯电动汽车

或许在制定相关规定的时候,纯电动汽车还没有多少产品,贸易规模和影响较小,所以分类到仅装有驱动电动机的其他车辆(87038目录)下面,和“老头乐”按同一套出口规则监管。

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崛起,纯电动汽车成为出口的重要力量,像过去那样任其野蛮生长已经不太妥当。

由此引发的两大问题,推动了新政策的颁布实施。

第一个问题是灰产。

过去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在相互绞肉间快速进步,相较国外超前发展。与此同时,车企忙于国内竞争,还没来得及扩展海外市场。于是催生了一批新能源汽车“倒爷”

这些“倒爷”从事所谓“平行出口”生意——即将未经品牌方授权的新车,以二手车名义出口到其他国家的灰色贸易

2022年之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跨国车企陆续退出俄罗斯市场,民间对中国汽车的需求大增。大批“倒爷”在国内购买新车后,直接运到,甚至是开到新疆口岸,进入哈萨克斯坦后,将这些“零公里二手车”交付给买家。

据悉,一辆30万人民币左右的理想L9,被平行出口到俄罗斯或其他中亚国家时,售价能翻上一番,甚至更多

高额利润刺激下,这条灰产一度非常盛行。据报道,2023年中国汽车的平行出口量达到了惊人的30万辆,而当年官方公布的新能源汽车出口量也就是120万辆

新能源汽车“倒爷”固然填补了国产新能源汽车新兴的市场空白,但是也扰乱了汽车出海的市场秩序。由于“倒爷”出口的车辆大多缺乏正规售后保障,当车辆出现电池续航衰减、车机系统故障等问题时,海外消费者根本无法获得有效的维修服务。

纯电动汽车出口许可证政策的实施,或将大幅压缩“倒爷”的生存空间,不仅有效规范了出口秩序,还保护了正规车企的合法权益,让海外市场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渠道更加健康、透明

新政策针对的第二个问题,是内卷。

新能源汽车产业内卷有多严重?看行业利润,一目了然。

2020年到2022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刚刚崛起,中国汽车行业利润还能保持在2151亿元、2114亿元、2001亿元。但随着新能源红利期结束,2023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剧降至1357亿元,接着又在2024年再度腰斩,猛降至654亿元。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2024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平均降价约10%-15%,个别车型降价超过30%

但这还没结束。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品牌超过70个,新能源车乘用车车型超过3000个的情况下,2024年各大车企上市的新车型超过百款,创下历年之最

而到年末,除了小米、理想、零跑、比亚迪,各大车企都没有达到年初销售目标。

3

面对供销之间的巨大矛盾,这些车企势必还会继续降价,使得内卷继续加剧。

更为严峻的是,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触角向海外延伸,这种内卷也出现了“外化”的征兆。

当前,企业扎堆欧美、东南亚等热门市场,导致资源过度集中,竞争异常激烈。

据乘联会崔东树公布数据,中国汽车出口均价刚刚经历几年提升,从2020年的1.4万美元提升至2023年1.9万美元,现在又开始下滑,24年回落至1.8万美元,25年上半年又下滑至1.7万美元

这还是包含了特斯拉等海外及合资品牌出口车型的结果,扣除之后估计均价还会更低。

因此,从去年底到现在,“反内卷”成了政府和行业工作的主旋律。尤其是今年7月16日、17日、18日,中央各机构、部门针对新能源汽车竞争秩序连开三会,凸显了国家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出口许可证制度的适时颁布,就是为了抑制企业之间的无序竞争,提升新能源汽车出口的整体产业竞争力。

3、新政策,新思路

可以预见,出口许可证管理政策的实施,将加速行业洗牌,推动市场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凭借完善的全球服务网络与雄厚的技术实力,在资质审核中占据绝对优势,在后续正式渠道建设中的资源优势也将放大。与之对应的不同区域,也需要新的发展思路:

产业重点集聚区:坚定“高端升级”

上海、合肥、重庆等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集聚区,应该把握新政策“反内卷”的内核,推动产业加速从“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政策层面,设立专项扶持基金,重点支持固态电池、智能驾驶、车规级芯片等核心技术研发,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建立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提供技术研发、检测认证、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站式服务。

在产业升级上,引导企业差异化发展,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产业联盟,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技术攻关、标准制定、市场开拓等方面协同合作;支持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同时,加强国际合作,组织企业抱团出海,在海外建设生产基地、研发中心与销售网络,提升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

边境口岸地区:从“倒爷集散地”到“正规枢纽”

边境口岸地区可构建“贸易+服务”一体化转型模式。在贸易功能强化上,建设专业化新能源汽车保税仓储与展示中心,配套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车辆存储、分拨、展示的高效协同;同时,探索 “前店后仓” 展销结合模式,吸引车企设立区域分拨中心。

在通关便利化上,依托区块链、大数据技术搭建 “一站式” 通关服务平台,整合海关、税务、商务等部门数据,实现资质审核、报关报检、税费缴纳等业务线上办理;组建专业的出口服务团队,提供检测认证代办、国际物流方案设计、海外政策咨询等全流程服务,帮助企业快速适应国际市场规则。

物流枢纽城市:从“简单运输”到“全链条服务”

物流枢纽城市可围绕智慧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转型。在基础设施升级上,建设新能源汽车专用运输通道、装卸码头与智能堆场,引入AGV无人搬运车、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实现运输、装卸、堆存环节的自动化与可视化;联合海事、海关等部门创新查验模式,运用无人机巡检、远程视频核验等技术实施非侵入式查验,缩短通关时间。

服务体系构建方面,打造数字化物流服务平台,整合全球运力、航线、政策等信息,运用大数据分析为企业提供最优物流方案;接入区块链技术实现贸易全流程信息共享与追溯。此外,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开发涵盖运输、仓储、售后等环节的全流程保险;设立专业服务专班,提供海外市场准入咨询、标准认证指导等增值服务,并与海外港口建立战略合作,开通新能源汽车出口 “绿色通道”,提升整体服务效率。

四部门实施的纯电动乘用车出口许可证管理政策,绝非对产业发展的束缚,而是通过淘汰灰色产能、整顿市场秩序,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换取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更长远的品牌价值。当产业各环节形成强大合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必将突破重重关卡,在全球价值链顶端奏响中国制造的最强音。

作为更懂产业的科技型决策智库,前瞻产业研究院怀揣着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愿景,成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所,未来愿以专业的市场研究、深度的行业洞察和精准的数据分析,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为企业把握市场趋势、优化战略布局指明方向,为区域产业规划与转型升级注入智慧动能。

4

我们期待通过持续输出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与解决方案,与产业各方携手同行,共同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规范发展中实现跨越式发展,让 “中国电车” 成为享誉全球的金色名片 。

前瞻经济学人APP 产业观察组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十五五规划等解决方案。如需转载引用本篇文章内容,请注明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业分析尽在【前瞻经济学人APP】,还可以与500+经济学家/资深行业研究员交流互动。更多企业数据、企业资讯、企业发展情况尽在【企查猫APP】,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业查询平台。

本文来源前瞻网,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25 q0 我要投稿

分享: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