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前瞻官网
前瞻网
a 当前位置: 前瞻网 » 资讯 » 大咖

中国大城市的人口真的太多了?

分享到:
 陆铭 • 2019-05-31 15:16:12 来源:造就 E3921G1
100大行业全景图谱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造就(ID:xingshu100),演讲者:陆铭,上海交大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中国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上海的经济正在“香港化”,这并不是在表扬上海,而是一个贬义词。

因为香港经济出现了问题,它的成本太高,但香港跟上海又不一样,它是一个岛屿城市,城市扩张会碰到自然边界,我们考虑房子的时候,土地供应和住房供应收紧,房价就会贵,需要更多的服务。

可是来提供服务的人口又被限制了,于是服务又贵,房子和服务的价格涨上去,成本已经接近于香港,但我们的人均收入却只有香港的1/3。

所以我们今天所采取的政策,并不利于上海的发展。

大家如果要决定自己的居住地,或者工作的地方,主要是看两个变量:一个是收入,一个是你所要花的钱,即支出。

而你要花的钱里面又有两项支出取决于你所在城市的价格,第一项是住房,住房跟城市的土地政策有关,第二项是服务。

服务跟城市的人口政策有关,我们的人口流动方向,仍然在向东部,向大城市流动,但土地供应政策却向着相反的方向,向中西部那些三四线城市加大土地供应。

这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呢?

1

这是2000年中国跨地区移民,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颜色越深表示这座城市,吸引的外来移民数量越多,红颜色深的地方,基本是在沿海地区,内地也是在那些区域性大城市,特别是一些大的省会城市。

2

到了2010年,红颜色变得更深了,而且仍然是在沿海地区,在那些内地的大城市周围。

3

先来看这张图,绿点代表全球城市,每一个国家都挑最大的城市放在上面,横轴代表该国总人口,纵轴代表该国最大城市的人口,可以看到一个国家最大城市有多少人,基本上由这个国家的总人口决定,如果我们遵从全球城市发展的规律,上海的人口还有充分的想象空间。

3

在美国的大城市里,高技能劳动者和低技能劳动者,一起流向类似纽约的城市,经济学告诉你,他们之间是互补的,在陆家嘴这样高大上的地方,需不需要清洁工、保安、快递员?

当城市高收入人群越多,他们对所谓的低技能劳动者的需求也会越大,大城市的人口结构按照美国的数据来说,高技能劳动者和低技能劳动者的数量关系,基本上是1:1。

1

再看中国的城市,红色实线代表大城市,蓝色虚线代表中小城市,人口分布严重右偏,意味着大城市,确实吸引了很多高技能劳动者,但低技能劳动者却被排斥在外。

当大量的高技能劳动者流入城市,产生了对低技能劳动者的需求,但该需求又不能很好地满足时,低技能劳动力的价格就会上涨。

2

我们国家在像上海这样的人口流入地,在收紧土地供应,而在中西部省份的人口流出地,却在大量的供应土地,我们现在出现了,人的流动方向和地的配置方向相反的现象。

3

2006年,新城还主要建设在比较沿海的地区。

3

到了2010年,各地新城建设就铺开了。

3

到了2014年,基本上新城建设全国开花,这些都是人口流出地,人口在往外走,我们却在建大量的新城,而与此同时,在人口流入地,我们的土地供应和住房供应却是收紧的。

3

来看东京都市圈的实景图,西边绿色的是山区,往东是海水,它基本上是往南建设,从东京的市中心到南边边界,大概就是70公里,最近统计显示,此范围内的人口数正在向3800万逼近,这占到了整个日本人口的1/3,好像东京也没出什么大事情。

7

从上海的人民广场出发,到苏州的直线距离是80公里,不仅上海自己的辖区范围内,如上图偏南的地方有很多绿色,在上海和苏州中间,还有很多绿色地区可以发展城市。

土地供应的收紧,在中国完全是一个政策制约的东西,如果土地收紧了,人也给管住了,结果可能就不乐观。

3

市场经济的最重要法则就是:供给不断去适应需求。

如果我们能够适应这座城市的产业发展和人口增长,满足对低技能劳动者的需求,就要提高竞争力,把成本给降下来:

第一,更具灵活性的劳动力市场

第二,要加大土地供应

第三,适应人的增长,持续增加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供给

1

上海市内还可以,但出了市内的话,轨道交通的线路其实非常稀疏。

2

对比一下东京,在同样的面积下,东京都市圈的轨道交通情况,比上海好很多。

3

由于东京有这样密集的轨道交通网络,东京都市圈每天上班上学的人中,轨道交通的乘客占到86%,在高峰期更是高达91%,居全球首位,在这样一个轨道交通占比之下,你还需要担心交通拥堵问题吗?你还需要担心汽车尾气排放吗?

今年上海发布了2040年的城市规划,要成为一座具有跟国际上最强大的城市(诸如伦敦、纽约),去竞争的卓越的全球城市但是我们有没有准备好呢?

全球城市有一个共同特征,它有一个非常庞大的移民群体,截至2008年,36%的纽约人是在美国之外出生的,48%的纽约人在家里不说英语,根据2011年人口普查数据,伦敦37%的人在英国以外出生,不具有英国国籍的外籍居民,占伦敦人口的24%,尽管伦敦是一个以白人为主的城市,但是现在伦敦白人所占的比率,已经低于50%。

一个具有胸怀的一线全球城市,要具有全球竟争力,就要吸引来自于世界各地、各种肤色、各个种族,最优秀的人才。

我们在产业升级换代的时候,一定会对人口的规模及结构,产生不断更新的变化,人的思维方式和我们的公共政策,就要去适应这个变化,而不是去阻碍。

在去全球化的趋势背景下,由于中国有非常巨大的国内市场,可以利用规模经济发展整个中国经济,利用大城市发挥产业发展和引领作用,政府应该怎么做呢?

增加供给的数量

改善供给的质量

让供给适应需求

让城市的生活不致于在人口增加的过程中出现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服务不足等问题。

当城市同时拥有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者,收入差距可能会扩大,要通过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让人与人之间的福利差距,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增加城市的包容性。

本文来源造就,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前瞻网的立场。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若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联系: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与广告投放请联系:0755-33069875 或 hezuo@qianzhan.com

p19 q1 我要投稿

分享:
标签: 大城市 人口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前瞻经济学人微信二维码

前瞻经济学人

专注于中国各行业市场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等。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产业研究院微信二维码

前瞻产业研究院

如何抓准行业的下一个风口?未来5年10年行业趋势如何把握?扫一扫立即关注。

前瞻经济学人 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 10000+ 行业干货 免费领取
  • 500+ 行业研究员 解答你的问题
  • 1000000+ 行业数据 任君使用
  • 365+ 每日全球财经大事 一手掌握
  • 下载APP

  • 关注微信号

前瞻数据库
企查猫
前瞻经济学人App二维码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下载APP
前瞻经济学人APP

下载前瞻经济学人APP

关注我们
前瞻经济秀人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我要投稿

×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