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人神共奋 来源|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假如让你去抢银行
如果你是一个警匪片爱好者,一定对那些抢银行的情节不陌生,可真的要你去抢银行,信不信十有八九你还是会落网?
你肯定知道要事先准备一辆车,并规划好逃跑路线,但你显然低估了这项任务,银行大都开在闹市,周围环境复杂,你要考虑到堵车、天气等各种情况,至少要规划出几条逃生路线,并事先计划好,什么情况下走哪一条路。
你肯定知道要事先踩点,但我猜你只会扮成储户,多跑几次,看看柜台里有多少人,钱在哪儿。心比较细的,还会看看是男的女的,脾气性格怎么样,到时候会不会反抗……
只知道这一点,你就死定了。假如你遇到一位一心想着转正不把钱给你的银行职员怎么办?遇到自以为是李小龙的保安怎么办?假如顾客里有一位癌症晚期不怕死的怎么办?有一个小孩子一直不停地尖叫怎么办?
千万别以为这些都是小概率事件,要知道大部分银行抢劫惯犯落网,都是遇到事先没料到的意外情况。
本文就要跟大家讲讲,如何抢银……,哦,漏,其实我也没抢过,应该是“如何把握人生的重大机会”。
即使你是一个默默工作的基层员工,也有可能遇到向高层汇报的机会,向重大客户提案的机会,或者是一次公开演讲,或者是心怡已久的大公司的面试机会。
这些机会和抢银行相比,至少有三点相同:
第一、高风险高收益
第二、一次性机会,错了也无法弥补
第三、整个过程充满了你无法控制的变数
跟抢银行一样,很多时候,你自以为做足了准备,其实你还远远不够。
早年,银行抢劫算是一个看天吃饭的行当,那些著名的大盗无一不是心狠手辣,靠杀掉所有在场者来保证行动安全,直到下面这个人的出现,才将其发展成一门真正的“技术活”。
这个人就是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五大银行劫匪之一的“男爵拉姆”,号称“现代银行劫匪之父”。1922年12月19日,男爵拉姆在丹佛市中心把“抢银行”推上了艺术的高度:他仅花了90秒钟,就从美国联邦铸币局抢了20万美元,真是“掐秒表”的游戏。
2/6
银行抢劫方法论
男爵拉姆,1880年生于德国,曾在普鲁士陆军服役,后移民美国,1917年,因拦路抢劫而入狱两年。
就这两年里,他完成了人生的蜕变,把受到的军事教育,融入抢劫这个古老的职业中,并在狱中设计出一整套“银行抢劫方法论”,成为后世劫匪的教科书。
“抢银行”的核心是在警察来之前,抢到尽可能多的钱,还要留下充足的时间逃走。因此,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一个,不是暴力,而是时间——如何在最短的时间给对方有效的威慑,如何在最短的时间拿到更多的钱,如何在最短的时间逃走。
同样,以重大汇报为例,时间也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通常给你的时间也就十几分钟,但却可能是你生平第一次有机会让CEO、副总、总监,十几个中层经理同时听你推销一个想法。
影响“抢银行”速度的,主要是动作的连贯性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后来人们才从男爵拉姆的同伙处知道,那些看似即性发挥却毫无冗余的动作,都是事先大量准备和练习的结果。
大部分基层员工在重大汇报中,都能感受到那种无形的压迫感,常常造成发挥失常,同样需要做大量的事先准备。
这套“银行抢劫方法论”一定能给你一些启发。
3/6
“抢劫方案”的制定与演练
在男爵拉姆之前,抢劫是低智商的“激情犯罪”活动,很多人只是路过,口袋一空,脑子一热,就敢操家伙抢银行。
而男爵拉姆则将其改造为一项“军事活动”,将整个抢劫过程90%的时间用于“准备期”。
在整个犯罪过程中,“抢劫方案”的制定是成败的关键,包括:在哪个位置下手,如何威胁恐吓,怎么拿到钱,选择什么路线逃跑,等等,所有细节都要考虑到
而方案本身的合理性又取决于银行的具体情况,为了掌握这些信息,男爵拉姆甚至会冒充记者,事先窥探一下银行的内部运作。
男爵拉姆的这个习惯启发了后世的劫匪,为了踩点,什么招都用了。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劫匪迪林杰最喜欢乔装成报警系统公司的销售代表,以便摸清银行的安保系统(《火锅英雄》里也用了这个方法)。
方案终究是写在纸上的,还要先找一个仓库进行实战模拟,以发现这些方案有没有漏洞,有没有可以优化的空间——还记得《偷天陷阱》里用红丝线模拟训练女主角过红外线的桥段吗?
同样,汇报前的准备工作中,最核心的还是方案本身,也许平时写方案你很有经验了,但并不等于你能讲好。
在明确知道要自已讲方案后,就要改变平时撰稿方法,要用讲的思维去写,每写一页PPT,都要看看自己能不能讲出来。
重大汇报之前,至少要做两到三次演练,第一遍找相关同事,第二遍请直接上司,让他们告诉你哪里地方逻辑不清,哪些地方又太啰嗦了,重点考察以下四点:
第一、核心逻辑是否足够合理、清晰、有力,有没有重大漏洞;
第二、各部分的衔接是否足够流畅;
第三、是否有争议性很大的论据,有的话,需要事前想好自证之辞;
第四、时间的控制,最好留出三分之一的时间,以应付质询和其他意外。
有必要的话,第三遍录下来,自己观察自己的语音、语速、手势、仪态等等。
除了方案本身,还要了解这次会议的议程,以及通常的决策流程,除了大BOSS,还有哪些人参加,他们的背景,最好能打听到他们对该项目或者方案可能持什么立场。
此外,既然是重要会议,服装、发型、妆容等等,都要考虑周全。
不要小看这些细节,寄希望于临场发挥只会得到一场灾难。
4/6
降低不可测的风险
抢劫是在人员封闭的空间,而逃跑是在人流开放的空间,也是变数最大的环节,拉姆在这个阶段做了最充分的准备工作:
他通过事先的勘察,计算出不同的天气状况下的撤退路线和时间,以扣减相应的抢劫时间。在没有导航的时代,他亲自绘制1:10的高精度地图, 贴在仪表板上。
同样,在汇报中,最不可预测的就是大BOSS的行动。
他们常常迟到,如果其他的头头们让你先讲,你就得临时调整内容,把最核心的部分留待老板出现,这就要事前想好打乱次序的方案——哪一部分不太重要的可以先讲,如果前后衔接。
如果大BOSS到了最后几分钟才出现,你又要改变策略,力争在几分钟内把报告最核心的东西讲一遍,这又需要事后准备。
此外,汇报中,常常有其他事件插进来,打乱大BOSS的注意力,你如何调整节奏,把关键点拖到老板注意力回来之后呢?
此外,如果会议上大家的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怎么办?这些都是你要考虑的。
你觉得很难吗?其实任何劫匪都做不到完美,就要充分依靠团队的力量。
之前的劫匪即使是团队作案,也都是乌合之众,而拉姆要求团队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有人负责望风,有人负责稳住人质、有人负责打开金库、有人拿钱,有人当司机。
在事先的仓库彩排中,团队的配合也是一个重点。
同样,在重大汇报中,你也不是一个人在作战。一些辅助数据的准备,可以请同事帮助;当然,还有你的直接上司,一定要提前跟他汇报一次,万一遇到你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请他出马了。
5/6
及时止损
下图是犯罪学家对几千起银行抢劫案持续时间的统计,结果表明,最常见的是3分钟。而且在3分钟和4分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断档。这说明,劫匪一定是事先给自己设定了3分钟的期限。
男爵拉姆之前的劫匪从不会这么做,除非听到警车声,他们不抢到钱就不会走,所以大部分劫匪都是因为来不及逃走而被抓获。
男爵拉姆有一个死规定:时间一到,拿没拿到钱,都要立刻撤离。
高风险活动中,“止损”永远是第一原则。
汇报虽然没这么危险,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及时改变预期,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广告公司时,有一回我跟一位创意总监提案,那次的方案准备得不好,提到一半,客户已经明显心不在焉,对方的BOSS不断跟旁边的人交头接耳,显然在谈别的事。
这位创意总监竟然关掉了PPT,说:“这次的方案,显然大家不满意,我给大家看点别的东西。”
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他打开文件夹,把之前的所有废稿一张张演示给大家,告诉客户我们中途经历过的讨论,为什么这个稿子被我们自己毙掉。
最后,总监说:“我觉得我们已经非常接近一个好的方案,但很遗憾,我们还没有抓住它。如果再能重新安排一次机会,我一定会让大家满意。”
按理说,浪费大BOSS的宝贵时间听这种不成熟的方案,是广告公司的大忌,不过在总监看来:对方明显不满意,不如果断止损,说不定还有下一次的机会。
学会“止损”,是人生走向成熟的第一步。是的,有时我们做了无数次演练,考虑了无数种意外的应对之道,但最后还是失败了。
没有什么是无法挽回的,而这,正是汇报和抢银行最大的区别。
6/6
难逃一劫?
胆大心细的男爵拉姆的人生却有一个讽刺性的结局。
1930年的12月16日,拉姆打劫了印第安纳州的一家银行,在撤退过程中,发现有居民拿着枪过来,拉姆判断是美国版的“朝阳区群众”,立刻启动备用路线,谁知汽车在急转弯中爆胎了。
不就是爆胎吗?拉姆团伙立刻执行“爆胎处置预案”——劫持汽车。可一上车就发现不对,这辆居然有限速装置,最多跑60。
没有预案了,再抢吧,可第二次抢到的车散热器居然没水了!继续抢,第三次抢的车只有一加仑的汽油!
真是点背不能怪社会,谁让你是黑社会。再充足的时间准备也经不起四次意外,拉姆没跑多远,就被警察团团围住,“现代劫匪之父”就此死于乱枪之下。
“男爵拉姆”显然死不瞑目:为什么会有这么凑巧的事情同时发生?为什么做了这么详细的准备工作,最后还是难逃一劫?
道理其实非常简单,越聪明的人反而越看不透:“抢银行”是一桩“风险零容忍”的必败的生意。
打个比方,如果让你掷骰子,除了6之外,扔到任何一个数字,都算你赢。看起来胜率很高,但这个赌局有一个奇怪的规定,每一把,你都必须压上全部身家。
也就是说,除非你只玩个一两把,否则你必然全部输光。
拉姆改造了“抢银行”,大大提升了成功机率,但仍然无法改变这个游戏的本质——不管赢多少回,只要输一次,你就玩完。
所以就算你能把每一个细节控制到位,也千万不要干“风险零容忍”的事,再重要的机会,也不要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毕竟人生充满意外。
编者按:本文转载自聚集个人成长的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品牌、内容合作请点这里:寻求合作 ››
想看更多前瞻的文章?扫描右侧二维码,还可以获得以下福利:
下载APP
关注微信号
扫一扫下载APP
与资深行业研究员/经济学家互动交流让您成为更懂趋势的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68-7188 举报邮箱:service@qianzhan.com 在线反馈/投诉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Copyright © 1998-2025 深圳前瞻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1021828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734